APP下载

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2014-07-24梁明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目前,高等学校随着社会的大发展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才能加强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全面提高当代人才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有效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疏导途径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因此,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而大学生也不能例外。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以及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以及冲突。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不健康频频参与或直接引发的社会刑事案件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因此,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讲,人生的第一笔财务就是健康,而心理健康更是大学生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以及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等院校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以及对外部环境能够以社会的任何形式去适应的状态,即心理在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的时候不会失调并能够适应和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即为心理健康的状态。由于健康是相对的且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因此,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也是十分困难的,一般遵循以下三项原则对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判断:第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在内容和形式上,正常的心理活动能够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第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人体在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以及协调的过程;第三,人格的稳定性。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个体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即为人格,而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即为心理障碍。在当代的大学生身上多数表现为身心疲乏、紧张不安以及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者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时出现心理矛盾以及恐惧等现象,对于时间短以及程度轻微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缓解,个别的则会由于时间长以及较为严重而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虽然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是主要表现在心理(体感异常、幻觉或错觉、遗忘、意识模糊以及紊乱的心理和难以相处等)和行为(焦虑、冷漠、心情沉重以及固执、心灰意冷和痛不欲生等)两方面。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不仅自理能力差,而且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离开由家长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而进入大学后,自己就无从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如果此时不能够很快的学会自理以及适应集体生活,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困惑以及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由于远离家乡而不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惧怕心理。就大学的社交环境而言,由于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具特点,因此,交往的圈子变得十分广泛而复杂,从而难免就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够尽快的适应这些变化势必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并且这种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越长且解除难度最大。

2.1 个性缺陷 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其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是应试教育,从而往往忽视心理教育,因此,使得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群体生活和交际在大学阶段已经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点之一,而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的摩擦。在大学生活中,那些性格孤僻、斤斤计较以及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性格相比那些个性开朗以及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

2.2 自我逃避 大学生缺乏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自主性是由于目前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造成的,由于很多学生不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从而在现实中使得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懈怠和逃避的现象,这除了阻碍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外,还是得学生缺乏长远的规划而失去了人生和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在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以及感情变得十分脆弱,长期下去就会产生逃避学习和人生的心理。

2.3 求职就业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展,从而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难的现象。由于很多客观原因造成了今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就业压力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局面,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而对自我和人生产生怀疑,从而变得消极而怨天尤人。

3 疏导大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

3.1 学校有效合理的疏导

3.1.1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优化心理素质,更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和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都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咨询,除了能够减轻学生内心矛盾和冲突以及排解心中忧难和开发身心潜能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把握自己,最终更好的适应外界的环境。随着近些年以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从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3.1.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校风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团结友爱等良好的校风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优化的作用,除了有利于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外,还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由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为了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以及宽松的环境,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以及学术活动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有利于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并能够充分发展个性以及改善自己的适应能力。

3.2 大学生自身心理疏导

3.2.1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规律的生活、科学用脑、少饮酒不吸烟、劳逸结合以及讲究卫生等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由于大学生学习负担重以及心理压力大,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以及休息,才能长期有效地保持学习效率。勤用脑、合理用脑以及适时用脑以及避免用脑过渡引起的神经衰弱,从而保持思维和记忆力的能力即科学用脑。

3.2.2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以及锻炼意志品质和改善适应能力等都是自我调理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3.2.3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除了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外,还能够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当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培养多种兴趣以及发展业余爱好,从而振奋精神、缓解紧张,最终发挥自己的潜能并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不仅能够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心理保健,因此,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当代大学生只有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为国家的富强更好的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四川大学出版社.

[2]苏巧荣,苏林雁.大学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

[3]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梁明(1980-),男,甘肃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