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模式研究

2014-07-24朱丝雨邢一鹤

关键词:创新模式硅谷南京

朱丝雨 邢一鹤

摘要:本文从创新模式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融资机制、创新协作机制以及创新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对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硅谷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根据硅谷成功发展的经验,探讨了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在今后发展中的举措,即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高效的科研创新协作机制,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把南京打造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

关键词: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创新模式 南京 硅谷

0 引言

“十一五”以来南京市已经获得了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称号,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已初步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城市。但南京在发展中存在创新创业的推进合力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人才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2011年南京市启动了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孵化科技创业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提供服务,同时对创业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对创业政策制度进行重构,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凭借高端的建设水准,以及全方位的服务能力,建成具有“特殊的制度创新、特别的政策支撑、特定的区域载体、特有的功能体系”的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在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建设中,如何实现创新是特别社区成功和发展的关键。研究科技创新模式对新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模式主要包括管理体制、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创新主体、融资机制、创新协作机制以及创新的文化氛围等内容[1]。

本文拟通过对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硅谷的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对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南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硅谷的创新模式比较

1.1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科技创业园区中制约各机构相互协调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园区的运行和发展受到其管理效率高低的影响和制约。

在科技园区的管理机制方面,硅谷属于“市场主导型”,其运行没有受到政府指令和行政方面的干预,一切通过市场进行检验和调节,人们都恪守法律,遵守市场规则[2]。目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完全依靠市场推动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其动力远远不够,会导致坐失良机,进一步制约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速度。

在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南京市政府起到决定性作用。201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重点计划的通知》(宁委发〔2011〕35号)。该通知明确了南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建设思路、要求,目标以及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等。先后启动了紫金(模范路)、紫金(玄武)、紫金(秦淮)、紫金(雨花)、紫金(浦口、高新)、紫金(白下)、紫金(江宁)等多个创业特别社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各特别社区未来都将建有科技创业专业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人才公寓和配套服务设施等。紫金智梦园是紫金(模范路)科技创新街区的启动区,已于2012年6月26日正式开园。园区前身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该园占地55亩,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同时建有1.2万平方米的孵化器,2.5万平方米加速器,以及1万平方米总部和配套服务区等,研发、投资孵化、人才培训在内的完整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园区被定位为海归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服务平台集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等。在这里,来自海内外的创业精英积极发展新一代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重点发展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安全和信息服务[3]。

1.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已日益显现。人才作为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只有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4]。

硅谷拥有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是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集中了大约3.3万名高技术人才,其中自然科学和工学博士6000多名。硅谷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而且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了宽松的创业环境。硅谷的一些大学专门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业制定了积极政策,如斯坦福大学允许教师和科研人员每周有1天到公司兼职,甚至有1-2年时间离岗创业[5]。

南京是中国的科教文化名城,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60多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万,有着较明显的科技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聚集南京,南京市颁布了《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其中,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000名、港澳台及外籍创业人才1000名、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1000名。为了加速国内外著名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南京市颁布了《高端研发机构集聚(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引进)计划》。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南京已经累计引进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440名、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研发机构48家。

为了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创业,南京出台了“1+8”科技政策意见,即“南京科技九条”。该政策中明确创立科技创业岗,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可在保留原有身份、职称、档案工资的情况下,进行离岗创业,进一步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

1.3 融资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拥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产品技术附加值相对较高,发展和成长空间很大,但其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据统计美国科技型公司10年存活率在5-10%之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5年存活率不到10%[6],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存在较大风险。endprint

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在融资机制方面,风险资本是硅谷崛起的基础,培育和发展风险公司、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和风险基金等,为发展硅谷提供了资金保障。在这里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美国硅谷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美国几家银行机构在1983年的时候出资创立了硅谷银行,当时,该行的注册资本仅为500万美元,现在已经发展成SVB金融集团,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专业化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运作模式这是硅谷银行成功的根本所在,在资金来源上,硅谷银行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是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客户存款;在资金投向上,依靠专业团队和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行业和产品市场进行详细调查,将目标市场定位于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投资回报上,硅谷银行一方面获得贷款利率,另一方面通过附带条件获取公司的部分期权或股权,使得银行在承担企业创业风险的同时,还可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通过高收益覆盖高风险。

在我国,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起步比较晚、比较低,规模小,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难度比较大。目前,银行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借贷和民间借贷等间接融资等,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结构。

为了支持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中小企业的融资,2011年8月,农业银行南京模范马路科技支行挂牌成立,这是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成立的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科技支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一般储户和企业的存款,投资对象主要为南京市科技局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低于市场定价利率,收益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少量的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

这种模式虽然能使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低收益难以覆盖高风险,使得银行对这种模式的运营积极性不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为此,南京出台了《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计划搭建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股权投资促进平台和产权交易平台,建立科技金融服务链,在该服务链中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融资担保和风险保障于一体,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资金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

1.4 创新协作机制

创新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相互联结、相互协调等共同组成科技园区创新协作机制。

通过分析创新机构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以看出,硅谷模式属于“产学研协作机制”,也就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三者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通过企业能够快速及时的商品化,同时进行合作研发。

在创新协作机制上,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和中国很多科技园区一样,侧重“官产学协作机制”,也就是在制度、环境和政策层面,政府借助法律、经济和组织等管理手段,积极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鼓励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协同创新关系,以及保护创新成果和协调创新主体间的关系。

目前,南京与国际国内3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同时建立了24家大学科技园、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等。南大、南工大、南邮的3家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1.5 创新文化氛围

从硅谷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硅谷的成功除了人才、资金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即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激励人们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硅谷文化信奉“败又何妨(It is OK to fail)”的价值观,人们认为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企业家是受人尊敬的[7]。

南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文化内核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特征是以乡土为纽带,以群体利益为本位,强调“人和”,崇尚和谐,这对于促进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但群体利益本位又可能使得不同组织间的信息难以实现交流与共享,阻碍社区内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

2 启示与对策

硅谷的创新模式,尽管其文化背景和技术经济基础与南京不同,但仍然能够为南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模式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高。

2.1 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加强政府的引导职能

目前,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还处于创立和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建立和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根据发展阶段和条件的改变,对特区发展定位适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促进社区形成自主发展的力量。

2.2 建立新的科研考核机制,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南京有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力资源丰富。大学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考核时,不能仅仅注重论文的发表数量,还要注重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职能。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开拓自己的领域,形成各自的特色。

2011年,南京市推广“双创”人才工作模式,“双创模式”主要指各区县与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由区县所辖市级以上产业园区提供办公场所、启动资金和优惠政策等创业条件;由高校、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提供专兼职科研或教学岗位,配备研发团队和科研资源,共同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南京科学发展的工作模式[8]。这一举措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但要获得真正的效果,还要看实际工作中具体落实的情况。

2.3 构建有效的科研创新协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科研创新协作机制上,通过政府的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等引导作用,加强大学和企业科研创新协作。为了转变高校创新方式,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2012年国家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建立了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批14家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有3家。39家首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有24家。endprint

南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背靠如此强大的科技创新后盾,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导大学和企业有效合作,联合攻关,创造出具有原创性和先导性的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对今后特别社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促进风险基金的形成和壮大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依靠民间借贷,少部分来自政府或银行,资金的短缺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高成长和高风险的特点,单纯地依靠政府和银行是行不通的。要想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必须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基金。

南京市政府虽然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制定了《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在政策上鼓励风险投资,鼓励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但要想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不是简单地靠政府一个文件和计划就能完成的。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缺乏对科技成果进行发现、定价、评估和交易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风险投资机构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外部能吸引投资,内部通过自身专业团队,通过技术和市场调查,挖掘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利用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缩小和化解投资风险,促进风险基金的壮大,有效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高效的科研创新协作机制,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必将能把南京打造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使高科技成为驱动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参考文献:

[1]肖玲,孙道进,祝青山.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的典范——美国斯坦福大学案例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27(4):432-434.

[2]胡长生.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创新的路径依赖与社会作用分析——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硅谷)为主要例证[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7(4):86-89.

[3]周英豪.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以中关村和硅谷为例[J].企业经济,2010,355(3):111-113.

[4]陈翁翔,林喜庆.科技园区创新模式比较与启示——基于硅谷、新竹和筑波创新模式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292(10):113-115.

[5]南京侨办.紫金智梦园:智者实现梦想之地[J].华人时刊,2013(05):44-45.

[6]张西奎,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J].商业研究,2007, (3):5-7.

[7]李凌.科技支行运营模式比较与发展路径探讨——以农业银行南京科技支行为例[J].现代金融,2013,360(2):38-40.

[8]南京市推广“双创”人才工作模式.www.1000plan.org.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2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南京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阶段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硅谷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