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4-07-24时宇
时宇
摘要: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逐渐应用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分析的进步,各建筑行业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 混凝土 施工技术 通病
混凝土由于其低廉的价格、方便的施工和较强的装饰性成为目前主导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裂缝、蜂窝、麻面和强度差等通病,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施工过程中要掌握施工要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 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1.1 在浇筑前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物从出料到浇筑入模这一段运距即为混凝土短暂运输时间。这部分工作质量要求较高,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混合料是否出现沁水、离析等质量问题,确保混合料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因此,搅拌站选址非常重要。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运距不宜过长,否则在运输途中混凝土离析,影响浇筑质量。
1.2 混凝土的预选与配比
按照质量标准和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尽量选择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的水泥材料和添加剂,旨在最大限度降低水泥水化热,延缓水化过程,防止温度骤变使混凝土构件开裂,同时对放热速率及最大放热峰值严加控制,防止温缩裂缝产生;进一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将原材料按照设计的配合比进行下料、试配,同时参考设计要求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混合料的强度、耐久性及使用性能符合浇筑要求。在这一环节,经验配比不可取;必须将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重要节点加以控制,以防混合料出现泌水或离析现象。在实际操作阶段,砂石含水率不一定完全同步于配合比设计,这就需要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再拌和混凝土,拌和时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均匀性,以免浇筑后出现薄弱区域。可以按照设计配比适量添加外加剂,用以增强界面粘结强度,使水泥基体和集料的界面结构状态有所改善,继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增强整体的抗变形能力。
1.3 混凝土拌和
首先,按照拌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搅拌机,明确现场拌和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比如投料顺序、一次投料量、拌和时间等。
投料顺序:混凝土质量及生产率的控制主要取决于投料顺序。在拌和过程中,须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配比要求调整填料顺序,而后将原料依次放入搅拌筒内。
一次投料量:以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为上限控制投料量,以确保物料均匀。另外,施工实际配料,就是根据搅拌机型号参考配合比设计合理设定一次投料量。
搬货时间:拌和过程中,先计算出各组分材料的投料量,按重量分批次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同时严格现场管理,进场混凝土应逐车向检验人员交验,目测混凝土外观色泽和有无泌水离析现象并对每车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严禁使用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士。
1.4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
③在浇筑竖向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④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
⑤在浇筑与柱和墙体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⑥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1m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2 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2.1 结构接槎不外露
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解决楼层顶板与墙体接槎外露或梁口和接槎外露的问题:
①对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顶板低于标高1.0cm。将模板拆掉后,在墙上弹出50线和顶板模上平线。浇筑墙体混凝土时标高控制以顶板模上平线为基准,借助切割机顺沿顶板模上平线切齐,剔除多余的混凝土,并将墙头杂质吹净后支设顶模。结束顶板浇筑后,接搓隐蔽于顶板内,以确保阴角方正美观。
②预埋梁口做成内大外小的喇叭口,预埋尺寸小于实际梁口3.0cm。拆卸墙体模板后,通过轴线弹出梁边线及梁口切割线(梁口切割线比实际尺寸小2.0cm),然后借助切割机顺沿梁口切割线切齐,彻底清理梁口内杂物和灰尘后支设底模,并进行钢筋绑扎。浇筑完混凝土后,接槎就隐藏在梁内。
2.2 顶板四周不挂浆:提高顶板四周的密封性是技术要点。可以在支模时,先用5mm、宽5mm的海绵条沿面板支模墨线粘贴在墙体四周,再用方木挤紧海绵条密封漏浆的通道。
2.3 门窗洞口四周不漏浆:按照传统的方法,剪力墙门窗洞口边缘存在大的缝隙,拆模后洞口边缘常留有水印,严重时漏浆。为了解决这一质量问题,本工程部按照门窗尺寸设计了有一定刚度的定型门窗模,以确保其与大模板紧密接合,施工时在门窗模的边框上粘贴5mm厚的海绵条,使大模与门窗口的接合更加紧密,拆模后没有出现漏浆和水印现象。
2.4 剪力墙根部不漏浆、烂根
①顶板浇筑中,在墙体部位两侧10cm范围内,混凝土表面必须用抹子搓平压光。②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先铺10cm厚与混凝土配比中水泥砂浆相同的砂浆。③在支设模板时,在模板根部提前用砂浆堵缝。
3 混凝土施工的通病及其解决办法endprint
3.1 蜂窝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局部会出现酥松、少砂浆、多石子或者多空隙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称其为“蜂窝”。
预防蜂窝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配料的时候,进行精确计量,并且搅拌均匀,在下料高度超过2m的时候,应该用串筒或者溜槽来浇灌。在浇灌过程中应当及时检查模板,保证模板不漏浆。二是在蜂窝出现之后,对于小蜂窝,可以刷洗干净,然后用水泥浆抹平。水泥浆的比例应当为1:2或者1:2.5。对于比较大的蜂窝,则应该凿去蜂窝处地松散颗粒,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填实。
3.2 麻面
在施工活动中出现的缺浆、小凹坑、麻点等情况,使得混凝土表面粗糙,但同时又没有钢筋外露的情况,我们将其称为“麻面”。
麻面的防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使用前要将模板上的杂物清洗干净,并且保持模板的水分。在浇筑的过程中,应当用油毡纸、腻子等将模板的裂缝堵严,防治漏浆,在搅拌时,应当将混凝土充分捣实,直至气泡排出。另外,在刷模板隔离剂时,不能刷漏。最后,对于混凝土表面无粉刷的,应当用水将表面润湿,用原比例的砂浆将其抹平。
3.3 裂缝
混凝土中的微裂缝是一种无害裂缝,但是它影响了建筑的外观和寿命,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防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很重要了。混凝土裂缝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沉陷裂缝和塑性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引起的。一是水化后的热量溶解在混凝土内造成的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差异,当内部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力时,就产生了裂缝。通过选用适宜的混凝土原料便可以将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而造成的平行状或者网状的细裂缝。这种裂缝影响到了混凝土的抗渗性。通过选用收缩量较小的中低热水泥或者粉煤灰水泥,并且在搅拌的过程中设计好水灰比,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缩裂纹的出现。
沉陷裂缝可能由回填土不够结实、混凝土浸水或者混凝土模板硬度等原因造成。冬天的冻土也会成为混凝土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预防沉降裂缝主要是通过巩固地基并且保证冻土中的模板的硬度来实现。
塑性收缩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失去水分造成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凝结的时候丧失水分而造成的。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添加减水剂或者在混凝土凝结的过程中覆盖一层薄膜,保持表面湿润的办法来预防。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技术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它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对推动地方建筑业的质量,加快建筑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也有积极意义,在建筑施工中我们应积极地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树军.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析[J].上海建筑经济信息,2008(7).
[2]肖明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3]秦永继.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