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容易忽视的教育负影响

2014-07-24陈海明

甘肃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瓦罐思维生活

陈海明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常常隐藏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负影响。那些负影响如一条虫子,直抵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足以让他们稚嫩的灵魂彷徨、无助,甚至扭曲……

几点了?是不是到下课时间了?于是抬腕看表;“你太差劲了!”经过多次辅导学生还不理解,不由得蹦出这么一句;感到有些累,找个学生来提水、打扫卫生……不少老师或多或少有以上行为,最初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好,渐渐地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不谙世事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老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所以,老师习惯非小事,应该尽快地从那些习惯性的不良言行举止中走出来,他人不能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他人可以做的我们不一定能做,用自己别样的言行方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塑造学生。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老师这样问。“我不会让!”有学生这样回答。“你怎么能这样?”老师大吃一惊,一番说教批评,苦口婆心地引导孩子要“谦让”。 类似这样的道德教育并不鲜见。

其实,“不让梨”的孩子不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吗?他说出了真话。德育不是形式上的很认真、很负责、很耐心的说教。不能因为自己简单的教育方式而扼杀孩子真实的童心,不要把孩子当作类似诚实、勤奋、谦虚等美德的运输车。德育需要的首先是肯定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袒露自己最丰富的情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懂得基本的是非观念,学会谦让和礼貌,一句话,要在道德价值的养成上塑造孩子。

学校要举行班级歌咏比赛,大多数班级的音、体、美课程全被老师“借来”进行排练,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认真练歌,有的学生含着金嗓子喉宝还在练。只有其中一个班在音乐课上练练,老师告诉孩子:“拿什么名次其实不要紧,只要大家尽力了就行。大家以后面临很多人生的比赛,谁能保证总会拿第一?”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班拿了冠军。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栽培作物,农作物是有生命力的,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只能因地因时制宜,岂能拔苗助长?所以,教育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低些、再低些,压力要小些、再小些!

严格做到早到校早读书、一到校就读书;开门关门轻一点,给别人递东西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一定要听家长、老师的话;阅读课文先搞清段意,再总结中心思想、摘抄优美的语段;写作文只能表现好人好事,歌功颂德;雪融化了只能说变成了泥水,不能说变成“春天”……

对于生活,老师们常常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对思维而言,如果不加分析有意无意地使学生养成某种固有的思维方式,那么再好的思维一旦变成习惯必将成为禁锢和障碍。所以,老师要分析利弊,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良好习惯又能够创新的人才,千万不能把思维固化,否则对学生将贻害无穷。

“你这个样子能对得起你父母吗?你在凉爽的教室里玩耍,你的父母此时正在烈日下挥汗劳作,从早到晚累死累活,多辛苦……你们不好好听讲,可知道我备一节课花了多少时间,批改你们的作业耗了我多少精力……”老师经常这样教育学生。

父母、老师的生活果真就这么苦、这么累吗?其实他们也有朋友、有追求、有快乐、有休闲,他们的生活舞台是很大很广的。教育学生时如果总拿父母、老师的辛劳说事,也许会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感恩、尊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也可能因此对农民、教师的工作产生恐惧。所以,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对生活的热情,应该用农民、老师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农民、老师的工作的向往和崇拜。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个瓦罐和一个铜罐在河里顺流而下,铜罐对瓦罐说:“挨着我,我身强力壮,可以照顾你。”瓦罐回答说:“那恰好是我不愿干的。如果你离我远点,我会平安地漂下去;如果我撞了你,就会被碰碎的。”

当今教育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平等关系,似乎与学生“距离”越近,感情就越深厚,产生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事实并非如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永远有区别和不同,教育原则和教育规律也对二者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师生亲密无间,教师变成透明体,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会出现不受约束、自由随便的情形,教师的教育不经意间就会失去效力。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保持合适的“距离”,一切以自然和谐为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瓦罐思维生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铁锅和瓦罐
盛满声音的瓦罐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不安全的瓦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