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07-24闫瑷

甘肃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塑造成课文内容故宫

闫瑷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作用;兴趣;理解;教学内容;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67—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适时利用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野蛮人,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适时利用多媒体,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并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情画境,它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理解。

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利用多媒体不失时机地展示出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江南之春的景色,一定能将学生带入那美妙的情境里,使其感知到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和春的生机。又如,讲《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可以用萨克斯曲《送别》配乐。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学生产生联想,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节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枯燥的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化,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说明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像再现于学生面前。如初中课文《故宫博物院》一文,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群——故宫,课文对故宫的几大建筑进行了介绍,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尽管文字的介绍形象生动,学生还是难以弄清它们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于是我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带领学生随着镜头“游览”一次故宫,参观一下实物照片,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应顺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塑造成课文内容故宫
分道扬镳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闻花语
雪中故宫
绳子灯彼此玩耍
玉兔捣药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