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梅馆记》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014-07-24吴止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对策

吴止境

内容摘要:《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我们能看到现行教育中的“病梅”现象。本文分析了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病梅现象 原因与危害 对策

《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作者托梅议政,通过全面阐述梅的病况和致病原因,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然而现实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在于为了更好地拉近现代教育过程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龚自珍笔下的梅花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的象征,“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作者举出三个著名产梅胜地,实是借偏概全的笔法,举一隅而知全端。自然天地生长出的梅花,乃自然之精华,“皆产梅”,涵盖一切,天地自然孕育才俊之士,人才是天地自然造就的社会精英,这指出了天下人才应有的盛况。然而作者却继而发现“而江浙之梅皆病”,天下并非缺少人才,而是天下的人才都罹难遭祸,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整个国家积贫积弱而又无人可用、无才可使,整个社会出现了万马齐喑的悲剧性状况。作者以“病梅”设喻,展示了人才应有之情形与现实情形之间的矛盾,使人们产生痛惜之心和探究病源之心。

一.教育领域的“病梅”现象 在《病梅馆记》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正常健康”的梅的状态是“直、正、密”;而病梅的状态则是“曲、欹、疏”。但世人却弃正常健康的梅的“直、正、密”,而取病梅的“曲、欹、疏”。那就是以病为美,以变态为美,以不正常不健康为美,以丧失天然生气为美。回顾现实,我国的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病梅”现象: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具体表现如下。

1、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凡事以文化成绩来衡量。在一些中小学,在学校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迎合社会德育主题活动时,德育教育工作才会被稍微注重,但等检查或者学习风气一过,德育教育工作又要给智育教育工作让路,沦为智育教育的陪衬品。德育教育内容狭窄陈旧,方法单一;教师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教师教学也是其中的表现。

2、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我国古今教育一直沿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共性发展,忽视个性发展。教师强调标准答案,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过分强调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冷落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知识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等问题,似乎就不是大家关心的了。

3、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目的发生扭曲

目前我们的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方向严重偏离了素质培养这一根本教育目的。以学校之间而言,升学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拥有较高的升学率在教育资金、吸收良好生源、员工福利等方面都会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以教师之间而言,衡量一位教师工作成绩是否优秀,其重要指标仍是学生的文化成绩。以学生之间而言,文化成绩优秀,意味着他会获得教师更多的青睐,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会获得教师更多的帮助。

二.“病梅”现象的原因

龚自珍认为造成“审美趣味”取舍的是当时一班所谓“文人画士”的特殊的“孤癖之隐”。应试教育迟迟不能退出历史舞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这就是传统的求学观念、高考制度和以学历取人的就业体制。

1、传统的求学观念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就像遗传因子一样代代传了下来。“当应试教育不仅成为一种教育制度,而且成为一种教育传统,那么也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来作用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今天的高考依然把职业、财富、地位与学识结构起来,那么,人们对读书的重视与对高考的期待使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撑。

2、选择精英的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由于它详细地规定了高考的学科内容和形式,使学校必须围绕这些科目进行教学和考试。从高考制度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高考制度是一考定终身。考试只有一种形式:笔试;内容只有一种:文化考核。并且往往一考定终身,把高考神话为命运的转折点。

3、以学历取人的就业体制

在我国,各企事业单位在聘用人才时偏重于以学历取人,学历越高者越能够得到升迁和重用。这样必然加剧了高考的竞争和学历的竞争。人们关注的不是考试的过程而是考试的结果,即通过考试,个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变动、个人能从考试中得到什么好处。这也使得教育变得功利化。

三.“病梅”现象的危害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所以“江浙之梅皆病”,此乃文人画士“之祸之烈”。应试教育长期存在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应试教育使教育教育内容片面,脱离社会实际;不利于校长、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被淹没在大量的题海里,寻找和记忆标准答案,加重了学习的负担。于是,国家精心培养的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在学业的重负下,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行为被严重异化,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能动性和个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就有了已经成为成年人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却无法生存的“行为弱智者”;有了什么苦都吃不了的当代“皇帝”;有了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不堪一击的“棉花人”;有了若不给我两千块钱就把自己父母杀了的少年“刽子手”……endprint

特别是忽视德育,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智商很高,但人文道德素养低下。清华大学电机系4年级学生刘海洋,年仅21岁,已通过研究生考试。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在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一个当下中国的最高学府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如今中国的教育,是一个以高考成败来论英雄的时代。假如总体的教育模式得不到改变的话,那么,即便是能够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未必是真正优秀的人。因为只有先是一个好的“人”,其次才会有好的“人才”,不至于失去自身纯洁美好的天性。我们似乎缺乏一种教育,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教育;我们似乎缺乏一种教养,一种作为文明人所必须有的教养。

四.“病梅”现象的应对策略

龚自珍将愿望付诸行动,他“辟病之馆”、“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解开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发展,素质教育便应运而生。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从国家或社会角度讲,应面向全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调整培养目标时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率。

第二、学校应该让教育回归本质,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因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发挥好这种人文关怀,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学生生理以及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进行道德教育。”

第三、从教育工作者角度看,树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提倡自己思考,自己找问题,让每名学生思考的火花都能喷射出来。

第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及时调整方向,充分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其独立和自主的意识,多引导,少强加。减少让孩子上各种校外培训班的时间,增加他们的自由时间,可以多带他们出去旅游,增长社会阅历。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融入社会,而不是一味强调学习成绩。

文末,作者感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现实。同样,变革教育领域的“病梅”现象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吴亮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分析——从十八大报告看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价值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7).

[2]钱民辉.教育处在危机中 变革势在必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3]梁坤.浅析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10).

[4]张艺锦.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若干问题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8).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