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起动力对提高短跑成绩的影响

2014-07-24徐蓓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短跑影响

徐蓓

摘要:随着科学理论、技术的运用,短跑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短跑技术日臻完善,短跑水平逐渐提高。速度力量的发展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肌肉收缩力量则是短跑的基础。要想提高快速位移的能力,除了掌握短跑的合理技术外,还应提高相对的速度力量。

关键词:起动力;短跑;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21-02

短跑运动属周期性快速力量项目。速度力量的发展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起主导作用。肌肉收缩的力量则是短跑运动的基础。要想提高快速位移的能力,除了掌握短跑的合理技术外,还应提高相对的速度力量,促进运动速度的提高(即肌肉的快速力量)。实践证明,合理安排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训练,可促进快速力量素质的提高,提高短跑成绩。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短跑运动快速起动力。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短跑运动方面的有关力学、生理学、技术图片、技术录像等资料。(2)实验法:①实验对象。某体校短跑组8名(分2组,每4人)男青少年运动员。实验前其专项水平以及相关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如下:1分钟负重(30kg)原地高抬腿跑,实验组,91次±2次;对照组92次±1次。30m计时跑,实验组,4±0.64秒;对照组4±0.43秒。系皮筋上坡跑,实验组,6±0.58秒;对照组6±0.62秒。杠铃半蹲,实验组,100±5kg;对照组105±5kg。十级蛙跳,实验组,24.30m±0.30m;对照组24.57m±0.35m。统计结果显示P>0.05,说明实验前两组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均无显著差异,素质与专项运动成绩水平基本相同。②实验时间。2011年2月至4月共计8周时间。③实验方法。均由同一教练员采用不同的两种训练方法,即负重跑练习法、跳跃练习和快速力量练习法(大强度杠铃半蹲练习结合30米起动练习训练),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训练效果比较,其训练课次,以及测试标准完全相同。每次训练6组,每组间隔4分钟。(3)数据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所素质以及专项成绩对比:1分钟负重(30kg)原地高抬腿:实验前91±2次,实验后96±1次,P<0.05。30M计时跑:实验前4±0.64秒,实验后4±0.34秒,P<0.05。系皮筋上坡跑:实验前91±2次,实验后96±1次,P<0.05。杠铃半蹲:实验前100±5kg,实验后115±5kg,增加15kg。十级蛙跳:实验前24.30m±0.3m,实验后26.4m±0.4m,P<0.05。

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各类负重跑练习和跳跃练习后其专项成绩获得了显著提高,在快速力量素质方面提高幅度不是很明显。对照组实验前、后素质以及专项成绩对比:1分钟负重(30kg)原地高抬腿:实验前92次±1次,实验后94±1次,P<0.05。30m计时跑:实验前4±0.43秒,实验后4±0.28秒秒,P<0.05。系皮筋上坡跑:实验前6±0.62秒,实验后6±0.21秒,P<0.05。杠铃半蹲:实验前105±5kg,实验后110±5kg,增加5kg。十级蛙跳:实验前24.57m±0.35m,实验后25.30m±0.47m,P<0.05。结果显示,对照组经过负重跑和跳跃训练之后其专项成绩同样也获得了提高,但素质方面其快速力量素质提高幅度很明显。由此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专项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专项成绩提高的幅度经统计学P检验,其结果显示P<0.05,因而说明采用负重跑练习和跳跃练习、快速力量练习的实验组在专项方面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地提高起动力量,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2.分析与讨论。所谓起动力是指在最短时间内,最快的发挥下肢肌肉的力量。起动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形式。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出的快速力量越大。起动力对速度起着积极的影响。①起跑动作对起动力的影响。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专项要求不同,动作速度练习的任务和内容也有区别,因此,动作速度和动作技术的完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动作速度直接受到力量、柔韧灵敏等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动作速度的练习与其他素质的发展也密切相关。动作速度的培养,必须通过技术水平的巩固与提高,以及有关身体素质的发展才能实现。短跑运动中的应答动作已被相对作了要求,必须符合田径规则对起跑动作的技术要求。起跑速度的快慢是由肌肉的力量,快速的肌肉神经反应,慢肌纤维的粘滞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中只有两个是可以通过训练有效提高的。即肌肉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在不显著地增加肌肉体积的前提下,增加力量对速度能力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使和起跑有关的肌肉群的力量平衡。最有利可图的是动作的协调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很大的提高)。②反应速度对起动力的影响。反应速度包括简单和复杂两种。简单反应速度往往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肌肉组织的准备状态,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信号特征、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复杂反应速度的练习也包括移动目标练习和选择动作练习。此外,运动员的时间感觉对反应速度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运动员自己估计反应练习的所用时间,而后与实际时间对照比较,由此提高运动员对时间感觉的准确性。当运动员的估计时间与实际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吻合时,运动员就能较准确地判断反应时间的变化,在练习中按所要求的时间完成一次反应过程。运动员辨别时间差能力越强,越精细,就越能自由地掌握反应速度,并使反应速度得到提高。③力量素质对起动力的影响。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是影响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重要因素。从力学公式中可以知道,力量等于人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力量是引起人体加速度的原因,力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加速度越大,人体运动速度就越快。由于人体质量与人体加速度成反比,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加速度,对力量的要求更偏重于相对力量。相对力量越大,肌肉就能越容易在运动时克服内、外部阻力,产生快速的收缩速度。A.肌肉力量对提高起跑动作速度的作用。增加肌肉力量能有效的提高起跑的动作速度。它不仅是提高人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速度,刺激神经冲动频率加快,缩短应答时间,也提高了肌肉收缩时能量释放的效果和效率,使肌肉收缩产生的肌拉力的动力矩有效克服其阻力矩,从而加快人体完成合理技术动作和实现快速位移。B.提高上肢的推动和摆动力量。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强调,起跑时两臂的推动力量和离地后的摆动力量对起跑速度的影响。提高上肢的推动和摆动力量,对推动和促进上体的抬体动作,较快达到适当的高度和位置,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减少骶棘肌、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等伸背肌群的能量消耗(这些肌群除骶棘肌外,都参与后蹬发力),对后蹬动作的力量和速度表现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起动力是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快速力量的一种特殊的力量形式,它具有力量和速度的综合特征。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出的快速力量就越大,从而提高短跑运动成绩。起动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处理好之间关系有利于成绩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短跑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析短跑途中跑中“送髋”技术的作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