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2014-07-24张湃,赵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

张湃,赵琛

摘要:21世纪世界正在经历着经济、贸易以及教育的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若干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并提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15-03

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随着全球化额推进越来越激烈。如新加坡推出了“环球校园”计划,韩国2002年制定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开办研究生院计划,阿联酋2003年在迪拜设立教育培训自由贸易区——迪拜知识村等。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国际化的新理念,明确提出要“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政策的出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规定》第二条首次定义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含义。而后,为了实现我国教育和WTO顺利接轨,2003年3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该《条例》第二条从教育法规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作了明确界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教育国际化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形式利用资源。”国内高校在把握这种机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影响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问题。

1.相关制度问题。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宏观政策法规、我国教育主权、和学位认证体系等。首先,在宏观政策方面界限不十分清晰。其次,教育主权方面国内的大学表现比较被动。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模式中,国内院校基本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对于较为重要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则很少涉及。教育主权较为被动。最后,学位认证方面,由于教育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澳大利亚等国家施行单证制度,而中国高等教育施行的是双证制度,所以就读于中国中外合作大学的研究生在毕业时虽然获得了外国院校的学位证书,却因没有国家认证的学历证书在就业、安置户口等问题上面临一定困难。

2.合作办学自身治理结构问题。目前国内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在开展着不同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这里面既包括重点高校,也含有普通的本科院校和一些高职院校。自身治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办学模式不尽相同,层次相差很大导致我国现存的合作办学管理结构千差万别,评价体系难以明确,标准难以统一,绩效产出难以准确衡量。②社会上缺乏专业的机构对毕业生做持续的追踪调查,以至于教学质量的后续评估空白。③缺少预警处理机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教学问题。教学是整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核心,目前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课程的编制上:学科设置的功利化需求与大学课程综合化趋势相矛盾;本科院校以经济类管理类课为主,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趋同;高职高专类院校以财经和电子信息课程为主。没有完全实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引进优质教育资源。②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的教学管理机制受早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从专业设置到招生、教学内容、就业等都在政府的控制下按计划运行,教学管理表现出同一规格、封闭、缺乏生机的特点;忽视了学生在情感、个性、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大学课堂主要是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知识载体。在当今社会知识的占有量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盲目的把知识的传承放在教学首位将极大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③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最大的特点是外籍教师所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此外,外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管理。最后,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如何科学有效的评价中外合作办学的绩效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很许多合作办学项目仅仅是把学生送出国,至于他们如何就业,就业后表现如何都没有继续跟踪,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效果无从考究。综上所述我国政策制度、合作办学自身治理以及教学机制方面出现的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如何建立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确保实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系统有两个假设前提:①教育发展的全球化、我国自身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②合作办学良性运行机制可以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制度建设创新机制、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自身治理结构创新机制及教学运行创新机制。

1.制度建设创新机制。我国出台的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文件政策等应该和国际的相关要求接轨,相关的细则必须明确做出定义,设置的机构应该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需求。其次,把握教育主权,努力参与对整个办学具有核心作用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术研究等活动。最后,完善学位的认证政策,适当减少政府对教育的指令。

2.合作办学机构及自身治理机构创新。对于国内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对于相同层次的学校则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对毕业的学生要做到持续的考察追踪评估,要建立专业的服务满意度调查系统。最后,应该建立预警处理机制,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及时的预防制止,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endprint

3.教学运行机制创新。要做到教学运行机制创新。①中国高校应该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需求,因此,应该适当压缩目前高校的必修课,适度增加选修课。在专业必修课外,允许学生自己组合知识模块,既包括校选修课,也可以包括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开放。②要建立柔性教学管理体制,中国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充分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才能。国内大学应该学习建立国外讨论课、辅导课的活跃氛围,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压力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指导鼓励的角色,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③建立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我国高校应该培养有能力的国际教师,派选国内优秀教师出国学习深造,建立符合中外合作办学要求的国际化师资队伍。④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国内大学的质量监控主要受政府的影响,以政府的评估标准为主,这种评估体系是不健全的。我国高校对内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本校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外则和政府的标准接轨,不能盲目的照搬政府的标准。同时,政府要对质量评估负责,提高质量评估人员的专业性。最后,要建立优良的教学资源配置机制。教学资源对中外合作办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取得最大化效益,解决当前大学的教学资源紧缺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重要战略,是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加强机制创新,宏观微观举措相结合,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运行机制,积极促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谭贞.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考察[J].郑州大学学报,2010,(4):167.

[2]杨志,白永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趋势的政策分析——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51-53.

[3]潘娜.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南钢.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的思考-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2,(7).

[5]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6,(5):36.

[6]刘继泉,李岚.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发展教育与评估,2007,(6):101-102.

[7]王永琦.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思考[J].特别关注,2012,(1).

[8]林金辉.论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1,(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JG12DB07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JG13DB038)。

通讯作者:赵琛,大连工业大学学报主编,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品牌战略管理,国际教育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