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考自然地理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2014-07-24陈洪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高考

陈洪莉

摘要:高考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能力的运用,不求全,而求精。高中自然地理作为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及时了解和把握新课改下的自然地理命题的趋势是当前广大师生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自然地理;题型特点;解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8-02

一、对地理原理的考查

1.题型特点。自然地理主要突出规律与原理,关注规律与原理的核心内容,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及演变规律不甚了解,对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理解混乱而造成解题错误。诸如时区的排列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

2.解题对策。①用示意图来分析。针对学生对地理事物演变过程混乱而造成答题错误的状况,可将有关地理事物现象的演变和运动轨迹用示意图表示出来,使蕴含的原理形象化。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锋面的天气过程等都可以运用此方法。②化整为零法。针对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或规律理解不透彻的现象,可运用化整为零法,将抽象、复杂的地理事物化成几个小问题,逐个击破,找出地理事物原理或规律的特征。③对比法。针对学生答题中因以篇概全造成的错误,应运用对比法把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

二、有关地理概念的考查

1.题型特点。地理概念包括地理名词、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三方面内容。地理名词,如地形、地质构造等,表示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如四川盆地、江汉平原等,表示具体名称;地理数据就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地理数字,如日地距离、海拔高度等。由于地理概念内涵掌握不清,记忆混乱,易出现答题错误。

2.解题对策。①多练多记。对识记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应少讲多练、强化记忆,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②准确把握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有联系的地理概念,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③形象直观法。对相似或相对的地理概念,运用板图、幻灯、投影等教学手段,将抽象地理事物直观、形象、具体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

三、特征描述的考查

1.题型特点。特征描述按对象主要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地理事物分布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试题反映了地理事物某要素的变化过程及趋势,预示了该地理要素的发展方向。

2.解题对策。特征描述能力是高考地理中强调的能力之一。解答此类试题时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不同地理事物特征的关键点,如河流的水文特征要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角度描述,而河流的水系特征要从水系的形状、支流的多少、流域面积、河流的长度、落差或峡谷分布等角度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所给题图,特别是分布特征的描述即使是同一要素,其分布特点也不一定相同。

四、对地理图表分析的考查

1.题型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知识蕴含在地理图像之中,所以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看图,特别是看图的顺序与方法,学会从图像之中发现关键信息。

2.解题对策。①地理表格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仔细阅读表格,通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第二,抓住主要线索,对表格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并注意对表格中的地理事物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分析;第三,结合分析结果,充分认识表格中地理事物所反映的地理规律,为解答问题提供有利条件。②图像的判断。先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的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细辨图例:图例是地理信息的载体。阅读图例后方可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③把握不同类型图像的阅读要领。如判读线性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第二,思考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第三,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第四,对曲线不同变化阶段进行分析、评价。④图文转换。这是读图分析的关键,也是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反映,是考生根据表中地理信息,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证和陈述的答题过程。

五、空间定位的考查

1.题型特点。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地理区域空间定位成为地理文综考试必考的试题之一。而考生往往不能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对重要区域地理特征不熟悉,常出现答题失误。

2.解题对策。常用的空间定位方法: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都要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纬度位置,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②依据海陆位置定位。③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④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⑤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等。⑥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如根据某个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就可以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⑦利用特殊景观定位。如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⑧综合定位法。

六、地理信息提取的考查

1.题型特点。无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解题信息都储存在文字、图表之中,如果考生提取信息不全,就会很容易导致缺乏解题思路,无法把握答题方向,最终导致错误的结论或不完整的解答。

2.解题对策。获取和解读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一道好的试题特别是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是经过严密的考虑,一般文字材料的内容对于解题都有很大帮助。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③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④综合题可以分值设置获取和解读信息。一般而言,一道试题中的一个答题要点所附分值是一定的,所以可以根据分值的多少,来分析答案中应该有几个要点。⑤从其他相关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选择题通常以题组形式出现,综合题的设问一般也是环环相扣,因此要注意充分利用相关试题的答案及提示。

参考文献:

[1]孙希禄,王香玲.地理教育的创新要素分析[J].教育创新学刊,20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
新课改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策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农村学生弃考现状、原因及对策
古代名医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浅析中国学生如何顺利通过SAT考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