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程框架问题引领高职Access实验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2014-07-24刘瑞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能力培养

摘要: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框架问题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发框架问题时,应将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与培养目标的三个方面紧密结合。通过框架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探究采用框架问题引领Access实验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关键词:Access实验;项目教学;框架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5-02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即: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高端的职业资格证书、较高的薪资水平。而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教学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实现特定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项目教学的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实验课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在内容安排上,就不能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当前社会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境,确定项目主题,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项目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并且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框架问题与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在层次上是相通的

在项目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开发框架问题的依据,通过框架问题引领教学实现培养目标。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其中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可以通过讲授、实验获得;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能通过讲授、实验来达到。变革学习方式,就是因为课程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新的不能通过讲授、实验实现的目标,是需要给学生体验和领悟、感悟的机会。框架问题,是用于框定单元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一组问题。通过框架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并从中体验和领悟、感悟。当问题帮助他们看到项目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时,学习就有了意义。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与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层次上是相通的。所有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都是内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相关联。以单元为背景,与主题相关,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专家答案”的、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称为单元问题。单元问题需要学生经历、发现、归纳、确定、评价、选择之后,让学生认识“为什么”和“如何”并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和研究,这类问题与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相关联。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能通过讲授、实验来达到,要在“过程”中“体验”之后“领悟”“感悟”,产生情感,达到目标。这与框架问题中的“基本问题”相关联,即“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问题大多数属于“基本问题”。

四、框架问题引领Access实验课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Access实验课中应用项目教学,首先需要确定实验项目,如:制作通讯录管理系统。然后开发框架问题,通过框架问题引领实验教学完成项目,其中内容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单元问题的思考,能够反思学习过程与方法;而基本问题要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揭示过程,培养了能力。如针对项目主题,开发如下框架问题:

学生在接下来的分组学习中,各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项目,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要发挥集体的综合素质,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反思、总结与团结协作等。例如:针对上述框架问题,在解决内容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关数据、数据库、数据表、字段、关键字、记录、数据类型等基础知识。通过对单元问题的分析、讨论,最后确定通讯录管理的功能:创建数据库及表、表的编辑与维护、建立查询、Access数据的导入导出等;接下来,为实现这些功能,学生们想到了采用分解的方法将这一复杂的问题化分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更简单并容易解决的模块。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思考,经过分析总结,认识到在实验中采用了抽象、分解、并行、排序与索引、调试等计算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在Access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认识到,今后要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计算思维,好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五、项目学习中实现师生互相学习,促进双方发展

项目教学更适合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做了定位,教师的博学在网络面前犹如萤火之光,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项目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是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现实。唯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双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21.

作者简介:刘瑞玲(1970—),女,新疆奎屯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endprint

摘要: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框架问题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发框架问题时,应将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与培养目标的三个方面紧密结合。通过框架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探究采用框架问题引领Access实验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关键词:Access实验;项目教学;框架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5-02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即: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高端的职业资格证书、较高的薪资水平。而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教学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实现特定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项目教学的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实验课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在内容安排上,就不能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当前社会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境,确定项目主题,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项目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并且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框架问题与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在层次上是相通的

在项目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开发框架问题的依据,通过框架问题引领教学实现培养目标。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其中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可以通过讲授、实验获得;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能通过讲授、实验来达到。变革学习方式,就是因为课程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新的不能通过讲授、实验实现的目标,是需要给学生体验和领悟、感悟的机会。框架问题,是用于框定单元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一组问题。通过框架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并从中体验和领悟、感悟。当问题帮助他们看到项目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时,学习就有了意义。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与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层次上是相通的。所有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都是内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相关联。以单元为背景,与主题相关,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专家答案”的、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称为单元问题。单元问题需要学生经历、发现、归纳、确定、评价、选择之后,让学生认识“为什么”和“如何”并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和研究,这类问题与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相关联。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能通过讲授、实验来达到,要在“过程”中“体验”之后“领悟”“感悟”,产生情感,达到目标。这与框架问题中的“基本问题”相关联,即“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问题大多数属于“基本问题”。

四、框架问题引领Access实验课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Access实验课中应用项目教学,首先需要确定实验项目,如:制作通讯录管理系统。然后开发框架问题,通过框架问题引领实验教学完成项目,其中内容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单元问题的思考,能够反思学习过程与方法;而基本问题要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揭示过程,培养了能力。如针对项目主题,开发如下框架问题:

学生在接下来的分组学习中,各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项目,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要发挥集体的综合素质,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反思、总结与团结协作等。例如:针对上述框架问题,在解决内容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关数据、数据库、数据表、字段、关键字、记录、数据类型等基础知识。通过对单元问题的分析、讨论,最后确定通讯录管理的功能:创建数据库及表、表的编辑与维护、建立查询、Access数据的导入导出等;接下来,为实现这些功能,学生们想到了采用分解的方法将这一复杂的问题化分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更简单并容易解决的模块。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思考,经过分析总结,认识到在实验中采用了抽象、分解、并行、排序与索引、调试等计算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在Access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认识到,今后要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计算思维,好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五、项目学习中实现师生互相学习,促进双方发展

项目教学更适合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做了定位,教师的博学在网络面前犹如萤火之光,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项目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是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现实。唯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双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21.

作者简介:刘瑞玲(1970—),女,新疆奎屯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endprint

摘要: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框架问题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发框架问题时,应将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与培养目标的三个方面紧密结合。通过框架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探究采用框架问题引领Access实验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关键词:Access实验;项目教学;框架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5-02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即: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高端的职业资格证书、较高的薪资水平。而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教学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实现特定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项目教学的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实验课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在内容安排上,就不能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当前社会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境,确定项目主题,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项目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并且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框架问题与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在层次上是相通的

在项目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开发框架问题的依据,通过框架问题引领教学实现培养目标。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其中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可以通过讲授、实验获得;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能通过讲授、实验来达到。变革学习方式,就是因为课程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新的不能通过讲授、实验实现的目标,是需要给学生体验和领悟、感悟的机会。框架问题,是用于框定单元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一组问题。通过框架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并从中体验和领悟、感悟。当问题帮助他们看到项目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时,学习就有了意义。框架问题的三个层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与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层次上是相通的。所有指向事实性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都是内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相关联。以单元为背景,与主题相关,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专家答案”的、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称为单元问题。单元问题需要学生经历、发现、归纳、确定、评价、选择之后,让学生认识“为什么”和“如何”并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和研究,这类问题与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相关联。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能通过讲授、实验来达到,要在“过程”中“体验”之后“领悟”“感悟”,产生情感,达到目标。这与框架问题中的“基本问题”相关联,即“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问题大多数属于“基本问题”。

四、框架问题引领Access实验课教学实现培养目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Access实验课中应用项目教学,首先需要确定实验项目,如:制作通讯录管理系统。然后开发框架问题,通过框架问题引领实验教学完成项目,其中内容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单元问题的思考,能够反思学习过程与方法;而基本问题要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揭示过程,培养了能力。如针对项目主题,开发如下框架问题:

学生在接下来的分组学习中,各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项目,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要发挥集体的综合素质,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反思、总结与团结协作等。例如:针对上述框架问题,在解决内容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关数据、数据库、数据表、字段、关键字、记录、数据类型等基础知识。通过对单元问题的分析、讨论,最后确定通讯录管理的功能:创建数据库及表、表的编辑与维护、建立查询、Access数据的导入导出等;接下来,为实现这些功能,学生们想到了采用分解的方法将这一复杂的问题化分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更简单并容易解决的模块。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思考,经过分析总结,认识到在实验中采用了抽象、分解、并行、排序与索引、调试等计算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在Access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认识到,今后要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计算思维,好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五、项目学习中实现师生互相学习,促进双方发展

项目教学更适合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做了定位,教师的博学在网络面前犹如萤火之光,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项目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是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现实。唯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双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21.

作者简介:刘瑞玲(1970—),女,新疆奎屯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能力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