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之探究

2014-07-24高耶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做中学物理

高耶琴

摘要:“教学做合一”不仅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对抽象知识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到诸多实验,更适合“做中学”理念的实施。

关键词:物理;做中学;试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77-02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一言堂”、“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充满互动、精彩、和谐的智慧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时的引导者,从旁协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初中段物理学科的学习,还应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进行简单实验设计,得出结论,并对实验进行合理评估等一系列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本文从笔者所经历过的课堂教学出发,针对具体案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创设情境,体会现象

课堂上情境再现,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而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物理知识本就是从我们生活中来,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我们在课堂引入的时候,不妨选取一些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同时尽可能挑选出一些趣味性较强,或与我们一些惯常思维不同的现象。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好奇感,便是他想要学习和探究某个问题的第一动力,学生越是急于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便越是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去。例如在《比热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在“惠荫园”(我校一处小游园)中测量相同日照下砂石温度与池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记录的数据,学生看到在同样的环境中,砂石的温度竟高于池水温度。在学生原有的概念中,通常会认为在同样的日照下,各种物体温度应该相同,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以此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同时也拓宽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情况。情境设计除了可以去探究一些问题,也可以将理论化的问题和生活结合起来。如果单纯让学生连接一个电路,就显得过于抽象。但教师巧妙地将书本中的电路和生活中可调节亮度的彩灯结合起来,使学生想要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个问题。从教师让学生动手,到学生自己要求动手,并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生活化,而不是按照惯常的套路,在知识点讲完之后再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主动实验,积极探究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如果离开实验,离开对问题的猜想和论证,那物理教学必将大失光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必然会在重复的机械记忆中一步步退化。同时,这样的“满堂灌”、“一言堂”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注重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思想。在《汽化和液化》这一节中,关于影响蒸发快慢因素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传统教学中通常以晒衣服为例,通过在阳光下通风处展开晾晒衣物干得比较快这一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以及液体上方空的气流速有关。虽然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一时之间无法将生活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因此,在执教《蒸发》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尝试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先给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下面学生会做出各种猜想,包括温度、风速、湿度等等。再以晾晒衣服为例将学生的猜想补充完整。随后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对于初二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独自设计实验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根据要求,利用问题的不断递进,来帮助学生进行设计,包括条件的控制,现象的比较,结论的得出等等。针对课堂上难以实现的因素探究,例如湿度对蒸发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或是通过网络等渠道,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

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质疑。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像现在流行的“合作教学”,课堂上,学生在所在小组内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和产生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是在能力上提高,反过来对学生解答一些主观题也有所帮助。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常常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即使偶尔有问题也不会提出来,而是放在那里,使得疑问越积越多。从这种角度来说,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质疑”空间,面对熟悉的同学,学生很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引起讨论,最终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只有跟着学生的进度走,跟着学生的思维理解走,才能算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教师在课堂上时刻都能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使课堂教学更符合这个班级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边做边学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合作、领悟、应用的过程,从而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不仅思维上要动,行动上也要动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做”的教学活动的物理课堂,使学生在“做”的情境中真切地体悟物理知识,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做到我们的教学从生活中来,并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宝安.自主学习的理论与时间[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王较过,凃萍,罗显.“做中学”与新课程物理[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3(23):112-115.

[3]吉华.浅谈“做中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尝试[J].文理导航,2013,(8):39.

[4]吴建兵.“做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之路[J].中学物理,2012,12(30):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做中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如何打造高效物理复习课——以“压强”复习课为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