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2014-07-24杜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区角榜样规则

杜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幼儿园,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学前教育】

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杜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幼儿园,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规则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规则意识;规则行为;幼儿园教育

【问题提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是从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经验之谈,也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首先所必须遵守的。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都约束了一些人的不规范行为。在当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儿园规则意识培养的尺度更为重要。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所谓的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养幼儿的需要,同时它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起到培养良好情绪,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规则作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因此引导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知道一定的规则是游戏愉快进行的前提。

【研究目标】

1.引导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知道一定的规则是游戏愉快进行的前提。

2.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施方案】

一、规则是幼儿自主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幼儿的自主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要想让幼儿真正开展自主活动,规则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遵守规则和自主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开展自主活动,我们既要为幼儿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松地活动,同时也不能太放纵幼儿,要为幼儿制订必要的规则。

案例1:无规则的区角活动。在区角活动“开心城堡”的搭建活动中,涌入大量的小朋友。大家每个人拿起几个盒子开始自由地搭建。可是因为参加的幼儿比较多,分到手里的材料明显不够用,小朋友发现材料不够用了,于是吵吵闹闹、互相抢夺起来,为自己的搭建活动寻找材料。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哭了起来,“开心城堡”搭建活动只好取消。

案例2:有规则的区角活动。同样是区角活动“开心城堡”的搭建活动。小朋友拿到自己的进区标志卡,插到卡槽中。因为限定人数6名,第七个小朋友没能进入该区角,只好耐心等待。在搭建开始阶段,每人领到一张任务卡,按照自己任务卡中的内容寻找材料,再按照指示搭建城堡的一个部分,小朋友完成各自的任务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合力拼成一个大城堡。

在案例1中教师为幼儿的自主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但事实表明,在对幼儿没有提出任何规则性要求的时候,幼儿之间就有可能产生相互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幼儿的自主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在案例2中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区角游戏规则,这样既可以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又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之间因为使用材料或是合作产生的纠纷。由此可见,幼儿的自主活动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保障,只有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遵守,才能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二、多途径和多方法引导幼儿提升规则的意识,促进规则行为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表现出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在本该安静的图书区或玩具区大声地讲话,争抢玩具,不能将使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事实上,这些现象是因为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或规则意识薄弱所致。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1.正面强化,利用榜样示范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榜样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模仿中学习。在幼儿的生活中,教师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不但让幼儿掌握了有关的行为规范,也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案例: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是强调让幼儿将小椅子放到桌子下面,防止小朋友站队时绊倒,可总有一些小朋友着急站队而忘记放椅子。某一天,我表扬了几个坚持放好小椅子再去站队的小朋友,于是其他小朋友立刻回到座位上将小椅子一一放好。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法,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让幼儿掌握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规则自定,让幼儿自觉地养成规则行为。

2.标志暗示,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在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符号、图标进行行为上的提示和约束。所谓“图标”,就是把规则画成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等途径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操作中形成自律。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如果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往往会出现争抢等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和幼儿商量游戏规则,并将这些规则绘成大家都能看懂的图标张贴在各个区域内。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幼儿加以教育和引导,制订适宜的规则要求,使幼儿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形成和社会化的发展。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2006,(05).

[2]王小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04).

G610

A

1674-9324(2014)22-0265-02

猜你喜欢

区角榜样规则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