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7-24吴皓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物学科研究性

吴皓

(湖南省新邵三中,湖南 新邵 422900)

谈中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

吴皓

(湖南省新邵三中,湖南 新邵 422900)

当今义务教育的实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受多方面困扰。因此,重视受教育主体,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就多年生物教学经验出发,谈谈如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巧妙的设计课堂教学途径,灵活组织教学过程,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法;学习能力;思维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实践意义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实验的特点,尤其注重受教育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及方法是生物教学的关键。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精神也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特点,开展兴趣教学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与逐步成熟的阶段,对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小学阶段过渡,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与枯燥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极易退减,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是不利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生物学科地位的重要方法之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还要坚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与态度,使学生学用结合,发现生物学理论能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联系到一起,并且能合理而科学的解释生活中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律的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开展实验课教学,突出课外科技活动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践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实验技能,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提高中学生物学习能力的思考

1.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中学生物教学的思维是上课的核心内容,训练逻辑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做到对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为基础,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包括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综合思维等的开发。学生是思维开发的受体,教师则是决定思维如何开发、怎样开发以及开发得怎样的主体因素。因此,课堂设问情境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启发具有引导性作用。设问需要技巧,反问逆向思维更能体现思维的特点,也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尝试不同方向研究与思考,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授课之前,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疑问的心理,提出合乎学生兴趣的问题,课中通过逐步引导把学生带入预设情境,慢慢延伸。在生物基础义务教育实施的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必须时刻进行反思、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思考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活动具有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等特征,然而,如果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娱乐性层面,难免又会陷于粗糙、肤浅、浮躁。将中学生物学科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与实践结合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既可以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同时又可以解决课内教学内容枯燥的尴尬境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因此课外建立生物合作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个体积极参与合作、各小组交流讨论、发现知识、巩固知识、总结知识规律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3.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在教育过程中,所谓教学相长即主体与客体、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教学工作中,课堂学习的氛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持久的关键,学习气氛的浓厚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有良好而和谐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较有经验的中学生物教师,笔者认为刚开始从事教授生物教育教学的阶段,就应做好学期前准备工作,对所有教学对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包括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态度与看法、学习积极度、学习热情与学习方法等,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规律,探索课堂互动方法,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育质量。

4.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强调学生把握和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个体在加工信息时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个体知识认知学习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中学生物知识的内容也是十分紧密的,例如生物链的学习,动物由低等向高等分阶段性地进行演化的过程等,知识结构是分层次而逐步有规律进行延伸的。学生认知学习能力与学生思维习惯有关,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点,提醒他们了解自己的思考习惯,同时把抽象与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灵活转化与内化,提高认知能力。

5.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中学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育是生物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对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及探索程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教学宗旨,从而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细胞如何以及怎样进行质壁分离章节,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索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学生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过冲中,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敦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弘扬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浅谈如何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课堂互动性、认知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方法可知,从整体来说,要实现中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就要体现教师的睿智与独特的教学风格与引导方法、更要强调课本知识内容与实验操作的结合,充分重视实践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具实效性,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后,一切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法和过程都是以教师为授体的,这就要求中学生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增强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有效的引导。

[1]孟永红.浅议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特色教育[J].学周刊,2013,(30).

[2]柴秀霞.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学术研究2013,(31).

[3]郝艳芝.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J].中小企业管理,2013,(7).

G633.91

A

1674-9324(2014)22-0160-02

吴皓(1968-),男,汉族,湖南新邵人,湖南省新邵县第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生物学科研究性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