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7-24韦正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信息学生物评价

谢 莹,韦正波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形成性评价在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谢 莹,韦正波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前沿学科,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由计算机技术、数学、生物医学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对本课程的学习,除了要求掌握获取和利用大量生物数据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掌握相关的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分子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培养的是复合型、交叉型人才。

生物信息学;形成性评价;教育教学改革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海量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其中蕴藏的内在联系和生物学含义,进而提炼有用的生物学知识。随着人类基因组和多种模式生物测序的完成,有关核酸、蛋白序列和结构的数据呈指数增长,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资源,运用计算机获取管理分析数据、控制分析误差、加速分析过程势在必行,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生命科学在信息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生命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变革。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内各重点大学纷纷开展了生物信息学专业的设立,一般医学院校也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必修及选修课课程,由于生物信息学是新兴学科,在教学现状上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学手段落后;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内容简单,体系不完整,完成课程后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生物信息学思维。如何提高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生物信息学的教学特点

1.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产物。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由计算机技术、数学、生物医学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对本课程的学习,除了要求掌握获取和利用大量生物数据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掌握相关的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分子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培养的是复合型、交叉型人才。

2.数据、信息量庞杂,发展迅速。目前生物信息数据处于高速的实时更新中,数据类型和内容相当丰富,同时亦包含大量的冗余及错误数据,仅GenBank数据库就包含了来源于十多万个物种的数据,除了人类还包括小鼠、拟南芥、水稻、斑马鱼、果蝇等模式生物及原核生物、病毒等数据。近十年来,核酸碱基数目大约每14个月就翻一倍,2014年1月2日,在Nucleotide数据库中输入Human,就可以获取30 942 725条数据,而两年前这数字仅为14 617 064。面对这么庞杂的海量数据,教学内容必须围绕方式、方法来展开。

3.教学及课后学习应用必须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海量的数据均存储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中,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都必须通过Internet网络来实现。因此教学活动亦必须围绕网络环境展开,利用网络,传授学生获取数据信息并开发和利用的技能,强化操作训练,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来说,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考核评价及教学效果反馈复杂,因此,传统的学习评价不能适应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发展。

二、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cssment)是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Scriven)提出的,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应用于教学领域。指在教育活动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进步,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最终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的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三、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生物信息学的优势

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对教和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和判断,促进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形成性评价还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评价中能正确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符合生物信息学内容的复杂性。生物信息学内容丰富、庞杂,更新快,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考察学生掌握的部分内容,因此评价过于片面,而形成性评价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更符合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工作。

2.评价主体更加多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益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自主学习。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积极评价的主体,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学间互评,促使他们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点与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性不谋而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方法、多手段综合运用的能力。

3.评价结果更全面,更符合生物信息学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常以一次或少数几次测试来批判,重知识轻能力,重片面的知识结果轻学习过程,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贯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及情感因素,因此更全面更科学。

4.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及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以便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形成性评价在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统一规划,制定综合评价方案。开课之初,制定详细的学习评价体系,将该学期的学习教学大纲及课程进度表发给每一位同学,由学生及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学习计划及学习评价表,每一部分分别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同学互评三项构成。教师需事先给出评价范例和评估标准,对标准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解释,以便学生对照执行。在每次自评及互评后,教师应利用E-mail及QQ等在线工具及时的将结果反馈,指出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评价方案获得学生的认可方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反思和改进自我,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2.建立学习及评价小组。生物信息学的学习方法、获取数据信息的手段很多,学习小组的成立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交流、相互学习促进和共同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间相互更为了解,可以开展课堂学习及课外自主学习的监控和评估,并保证学生互评环节的顺利开展。每次互评将根据参与程度、合作行为、知识掌握程度等记录在册,教师亦应关注和指导小组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及时做好小组成员间的协调工作。

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生物信息学课程基本都依赖网络来完成,每次课堂学习后练习、学生间讨论及学生自评互评等都以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学习档案体现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展示学生努力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有助于培养独立的自我学习习惯,增强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4.综合成绩评定。在学期末,根据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控纳入最后的成绩评定,制定合理的比例方案,用综合成绩评定取代单一的终结行评定方法,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体系更适应生物信息学教学特点,有传统评价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同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实施难度亦加大。为了更好地实施形成性评价,首先应明确的是,这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学校、院系及各部门均应统一认识,建立从上而下的评价机制和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及学分管理制度。其次,健全教师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制度,解决教师业绩考核等制约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因素,建立具体的奖励制度使教师自觉纳入形成性评价,优化课题教学模式。最后,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参与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石晓卫,李永海.浅议高校生物信息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1,(8):89-89.

[2]胡建平,杨彩萍.生物信息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73-175.

[3]谢娜.论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74-77.

[4]骆巧丽.网络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95-98.

G642.4

A

1674-9324(2014)22-0147-02

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XJGB28。

谢莹(1978-),女,副教授,硕导,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韦正波(1973-),男,副主任医生,硕导,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信息学生物评价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论博物馆信息学的形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4年信息学与计算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