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4-07-24谢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课程

谢勇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重庆 409900)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谢勇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重庆 409900)

数学不仅是一门工具,是一种知识,它也是一种理性精神,是一种思维的方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在高中已经被边缘化,甚至忽视了数学文化的存在。本文分析了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它更多地已经不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而是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可见,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数学文化的教育。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数学不仅是一门工具,是一种知识,它也是一种理性精神,是一种思维的方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数学文化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促进数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在高中已经被边缘化,甚至忽视了数学文化的存在。因此,现在完全有必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使数学文化教育能够回到正常轨道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如果说数学是侧重概念、公式、方法的发展,那么数学文化则侧重思想、观念、精神的建设。因此,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态度、观念、思想、精神等,主要包括:严谨、精细、诚实、正直的态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尊重理性、执着探索的思想等。在数学教育中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既可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等。

1.数学文化教育是学校育人功能的需要。学校是不仅是教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培育学生成长的地方,每门课程都肩负着育人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数学学科也承担着这样的功能,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中汲取顽强不屈的执着精神,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

2.数学文化教育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不仅是一门处理问题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体系更为广泛的内涵,是对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一种高度的概括。中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客观冷静、做事严谨的态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尊重理性的品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3.数学文化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学生成才与否,并不是看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多丰富,也不是看学生能够掌握多少内容,而是学生所形成的品质和个性,这在基础教育阶段尤为突出。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掌握很多知识,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他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受到阻碍,或者缺少了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发展的后劲。即使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没有掌握多少知识,只要他形成良好的品质,那么他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会有后劲。可见,数学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隐形的,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的力量。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在国内,数学文化研究的理论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文化实践也有十年历史,在这十年中,可以说取得了较大成果和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数学文化渗透的途径作了一些浅陋的剖析。

1.以课题为依托,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课题研究也是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一块阵地。在进行教学时,在不经意间,学生会对数学史中的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或者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以此为契机,以课题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向学校申报课题的形式对高中数学文化进行探索,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向学生渗透了高中数学文化的内涵。

2.以选修课为着力点,拓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这个多样化课程的构建就包含选修课的开设。选修课程既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也要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在选修课程中积极构建高中数学文化课程,强化高中数学文化课程的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说,选修课是高中数学文化的一块阵地。

3.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学习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因此,在生活中就孕育着各种数学文化,既有数字的,也有几何的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并对生活中的数学文化现象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归纳等,形成文字性的材料,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数学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数学并不是几个数字,也不是几个图形,而是具有一定内涵的文化符号,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将这种数学文化盛宴带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理解数学文化,并陶醉其中。

[1]王宪昌.关于数学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内容的设置[J].数学教育学报,2007,(01).

[2]张顺燕.数学与文化——在北大数学文化节上的报告[J].数学通报,2001,(01).

G623.3

A

1674-9324(2014)22-0089-0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数学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