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欧贸易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2014-07-24

江汉学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收支欧元区汇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自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并在2002年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以来,有效消除欧元区资本和贸易流动的汇率风险,给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注入新的重要因素。统一货币扩大了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同时2005年7月中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以往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改为参照“一篮子货币”,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权重货币。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会通过价格传递效应对双边贸易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双边贸易额增长,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欧债危机深化导致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尤其2013年6月欧盟对输欧光伏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税做出初裁征收11.7%临时反倾销税,涉及2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贸易摩擦案,如终裁将征收47%的反倾销税,我国光伏产品将彻底丧失价格优势。虽然中国对欧出口从初级、低档产品向机电及高科技产品过渡,结构明显改善,但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很多中国厂商只是将零配件组装,或进行简单零部件生产,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但金融危机及后续欧债危机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稳定增长成为带动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之一。从欧元区的宏观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欧元区的内部需求持续低迷,而其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稳定增长,从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2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占欧盟出口总额的比例提高至8.8%,欧盟自中国进口占欧盟进口总额的比例下降至15.6%。2011年第三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对外贸易对欧元区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43、0.51、0.4和0.23个百分点。

本文选取2002年至2011年中国和欧元区商品贸易、欧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和GDP的季度数据③,通过计算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弹性来判断欧元汇率波动对中国与欧元贸易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汇率波动对双边贸易调节的有效性,进一步减少双边贸易摩擦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者托马斯·孟(ThomasMun)的论述中,他认为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人需要拿出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本国商品,则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马歇尔(1924)和勒纳(1944)提出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L)认为任一国家(或货币区)的进口商品国内(或区内)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与出口商品国外(或区外)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两者之和必须大于1,货币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④。比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Condition)则认为本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贸易收支,不仅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而且还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只要两种商品的供给弹性绝对值足够小,贬值仍然能改善贸易收支。哈伯格条件(HarbergerCondition)将国际收支弹性论的价格效应与国际收支乘数论的收入效应相结合,货币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取决于本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而修正的哈伯格条件还需要考虑到国外的回应,即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倾向。“J曲线效应”要考虑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短期恶化后长期会得以改善。上述早期关于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研究主要基于弹性理论展开,采用局部均衡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随后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分析法则更多采用非均衡经济模型分析,更加符合现实经济的情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后,对于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主要集中在汇率传递理论方面(RudigerDornbush[1],PaulKrugman,Baldwin,Dixit[2]etal),从产业组织理论到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到汇率完全传递及其条件、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以及汇率传递弹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和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收支调节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3]。毕玉江、朱钟棣(2007)认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是不完全的,不同分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受世界需求水平影响较大[4],李广众(2008)等也认为汇率对出口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汇率波动性增加会导致部分初级产品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5]。

针对汇率贬值对于贸易改善效果的测算,由于时期和采用的计量工具不同而结果各异。GiovanniDell’sAriccia(1998)采用重力模型和西欧国家的面板数据得出了汇率变化与双边贸易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Chitetal(2008)通过采用25年面板季度数据分析东亚5个新兴国家与13个工业化国家实际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也得出同样的结论[7]。厉以宁(1991)、谢建国、陈漓高(2002)[8]、曹永福(2005)、韦军亮(2008)[9]和安礼伟(2010)[10]等认为我国商品贸易汇率弹性较小,而收入弹性较高,汇率对进出口影响较小。但是李海菠(2003)[11]、卢向前(2005)[12]等则认为我国商品贸易汇率弹性较高,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为了避免出现“集合扭曲”效应⑤,论文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商品分类(SITC)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季度数据测算中欧商品的贸易弹性,分析1999—2011年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双边不同类别商品进口和出口长短期影响的结构效应,并以此检验我国商品贸易价格弹性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及汇率波动对双边贸易所具有的调节作用。

三、中欧双边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欧盟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5939.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欧盟从中国进口4058.47亿美元,占欧盟进口总额8.92%,增长17.31%;对中国出口1881.21亿美元,占欧盟出口总额26.26%,增长8.83%,欧盟对中国贸易逆差2177.27亿美元,同比减少2.63%。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与第二大出口目的国,中欧贸易在双方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均处于重要地位。

2001年至2010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比例平均为26%,但这一比例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欧洲经济形势的下滑引致对外需求的降低,2011年这一数值已经下降至21%。同期欧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在逐渐提高,2011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占欧盟出口总额的比例为9%,欧盟自中国进口占欧盟进口总额的比例为17%,这两个数据均比2001年的水平增加了一倍多。

表1 欧盟统计中国与欧元区贸易额 单位:百万欧元(2011年为亿美元)

图1 2001至2011年中欧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比重

表2 2010年中国与欧元区商品分类差额单位:百万欧元

从表2欧元区与中国2010年贸易额按商品分类可以观察到,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⑥,2010年欧元区与中国贸易收支主要集中于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及杂项制品(第六类和第八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第七类),而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办公室设备、电信设备、纺织品和钢铁方面。2011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前20类商品金额为1884.45亿美元,占欧盟从中国进口总额的46.46%,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信设备、半导体器件、印刷用辅助及其零件、办公设备的零部件、衣箱、游戏用品、显示器、家电、玩具、纺织服装、家具和鞋靴为主,基本为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同期欧盟向我国出口的货物前20类累计金额为796.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5%,以载人汽车、机动车零部件、航天器、药品、半导体制造机器、铜废碎料、阀门、电器零配件等产品为主。其中检测仪器、橡胶或塑料及其产品的加工机器、载人汽车、药品、半导体制造机器、回收纸或纸板、未加工精炼铜及铜合金等产品增幅35%—80%之间。

四、欧元实际汇率波动与中欧贸易平衡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般情况下,贸易收支表示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但是为了便于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来表示贸易收支。参照经典两个国家的假设,具体的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TB代表TradeBalance,表示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比值;Pc代表Price of Chinese Goods,Pe 代表 Price of European Goods,分别表示中国和欧元区的价格水平;X代表Export,M代表Import,分别表示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R代表Exchange Rate,表示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欧元的名义汇率平均水平。)

对公式1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

另外,中国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可以表示为:

(其中,α1和β1分别表示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Yc和Ye分别表示中国和欧元区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Real GDP,和分别表示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收入弹性。)

将公式3和公式4代入公式2中,得:

公式5中lnE前的系数(α1+β1-1)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当即α1+β1>1时,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兑欧元贬值能够改善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本文将利用该公式对中国与欧元区贸易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的选择

为了进行计量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需要TB、E、Yc、Ye这四个变量的定量信息,因为2002年之前欧元尚未进入正式的流通领域,故本文选用2002年至2011年季度数据。用于计量分析的TB等于中国对欧元区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值(反映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情况),Ye和Yc等于剔除物价水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以2005年为基数),E就等于欧元兑人民币季度平均汇率。

(三)实证检验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理论模型进行回归,来研究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设定模型与数据收集之后,就要考虑模型设定的是否适当,并要求对模型进行相关的检验。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用ADF检验,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ADF检验结果列表如表3所示:

表3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3可见,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阶差分后的ADF值均小于1%临界值,可以说明它们是平稳的,所以lnTB,lnE,lnYe和lnYc四个变量是一阶单整变量。

2.协整检验

非平稳序列很可能出现伪回归,可以采用协整来检验回归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是否是伪回归,即检验非平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且只存在唯一的一个协整方程,其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如下:

分析公式6中的协整方程,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前的弹性系数为0.9932,大于零,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每升高一个百分点,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盈余就增加0.99个百分点。即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之和大于一(α1+β1>1),从而表明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人民币对欧元贬值有利于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这可以作为日后制定对欧元区贸易政策时的依据。此外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为4.0286,说明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对欧元区贸易顺差就增加4.03个百分点;同样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前的弹性系数为0.0568,说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对欧元区贸易顺差就增加0.067个百分点。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盟经济一体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联系更加紧密的统一市场创造了对伙伴国更大的贸易需求。统一货币使中国—欧元区贸易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为集中,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在双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对欧元区双边贸易在长期中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2002至2011年间中欧进出口贸易汇率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符合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表明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变动在中欧贸易差额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策建议

第一,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充分考虑欧元在—篮子货币中的权重。在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欧元区双边贸易有着显著影响的前提下,必须在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体系中给予欧元充分的权重,同时应该增加欧元储备,促进外汇储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应该扩大国际结算中欧元的比重,使贸易商具有更多的选择,降低结汇成本和汇率风险[10]。

第二,扩大贸易范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转换对欧元区贸易的竞争策略。中国对欧元区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于纺织品、化工原料及相关制品、电子机械设备和杂项制品等大宗传统优势产品,依靠低价渗透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导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速度加快,这给我国企业提高进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第三,我国应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国应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逐渐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让汇率起到更有效地调节贸易收支和缓解双边贸易摩擦的作用。

注释:

①本文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085工程项目“中东欧国家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YZ122013-11)阶段性成果。

②除非特别注明,本文中的中欧贸易指中国大陆与欧元区国家间的贸易(不包括欧盟非欧元区国家)。

③虽然欧元于1999年面世,但是在2002年1月1日才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④本文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是针对某个国家(或单独货币区)的全部进口商品国内(或区内)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与全部出口商品国外(或区外)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两者之和必须大于1,其货币对外币的贬值以及由此引发的全部进出口商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涨跌才能改善总体的商品贸易国际收支,又称为大马歇尔-勒纳条件。

⑤Bahmani-oskooee和Goswami在2003年提出在以集合数据分析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时,汇率弹性较大的商品会被汇率弹性较小的商品所掩盖,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对汇率变化反应不明显的特征。

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是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10大类、63章、22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1]Dombusch Rudiger.Exchange Rate and Pri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3):83-106.

[2]Dixit Avinash.Hysteresis,Import Penetration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2):205-228.

[3]Yang Jiawen.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U.S.Manu facturing Industri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79):95-104.

[4]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J].世界经济,2007(5):3-22.

[5]李广众.实际汇率变动对商品国内价格的影响研究.经济学季刊[J].2008(2):1221-1230.

[6]Giovanni Dell’Ariccia.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nd Trade Flows: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R].Working paper of IMFWP,1998.

[7]Chit Myint Moe Rizov Marian,Willenbockel Dirk.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Exports:New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Emerging East Asian Economies[R].Working paper of MPRA,2008.

[8]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34-72.

[9]韦军亮.中国对外贸易的弹性分析:基于UECM模型的边限协整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8(3):20-32.

[10]安礼伟.我国出口产品需求弹性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6):51-62.

[11]李海菠.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33[J].经济研究,2005(5):80-84.

[12]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31-39.

[13]高运胜,尚宇红,潘群娣.基于VAR模型的中欧贸易“J曲线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4):80-84.

猜你喜欢

收支欧元区汇率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