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研究
2014-07-24王志国
王志国 王 伟
(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基于国家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主要是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手段的预算执行体系,以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监督体系。这三套体系可以说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但对于预算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仅靠财政监督有些过于单一,建立健全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在预算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监督与外部评价、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有效约束和规范高校各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行为,可以为深化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也逐渐向深入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使用信息化的绩效预算管理解决方案是提高高校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方案适用范围
高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参照2011年7月财政部的《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设计,打破高校管理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平均主义管理模式,根据高校内部各部门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绩效评价,指导国内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决策。
现阶段高校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上级拨款,决策来自外部,高校内部的主要经济活动主要体现在支出。因此根据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导向,把适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绩效评价的高校内部预算根据经济活动的项目主体进行归类,如图1所示。
二、方案系统架构
该解决方案紧密围绕高校绩效预算的评价体系,有效管理预算的投入、成果、产出和过程四类信息,根据财务数据进行描述。方案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按照统一平台规划的原则,全面支持以上归纳的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主要分类,同时具备灵活的预算评价控制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解决方案架构图
本方案是一套适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具有模块化、通用化的特点。首先方案形成统一的平台门户,涵盖两个主要门户功能:(1)基于决策支持的综合查询分析模块;(2)基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部门预算编审模块;其次方案使用国家统一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并且针对适合高校的体系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形成了部门预算编审过程中的执行标准;再次系统使用高校内部的各类基础数据,例如人事、财务、资产等数据,另外还使用了国家的政策体系数据库,利用统一的后台应用支撑平台作为解决方案的数据层,向高层应用模块提供安全、有效的数据和业务支撑。
三、方案功能描述
本方案以部门预算编制为数据源头,以统一的高校内部数据、政策数据和项目数据为基础,实现在一套平台上运行的高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用于有效管理高校预算、评价高校预算资金使用效率。方案中绩效评价贯穿预算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具体需求对项目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绩效评价。如果需要新增预算项目或对已有项目的预算资金进行调整,可使用预算调整模块实现,并且调整后的预算数据可以直接生成指标进入指标管理数据库中。系统功能如图3所示。
图3 解决方案功能图
系统功能说明:
(一)基础信息库管理
基础信息库包括高校的各类基础信息、人员相关信息、财务数据、资产数据、预算标准、财政政策和相关文件等内容。库中的基础信息由各具体主管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的批复,据实管理各类基础信息以及信息的变动情况。
基础信息库形成后,即进入基础信息库的日常维护阶段,可以采用日常维护集中审核模式或者定期维护定期审核两种维护模式。在日常维护阶段,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或新增基础信息项目,同时更新基础信息模板,并下发到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部门接收到下发的基础信息模板和编制规则后,编制或者调整部门预算项目数据。
(二)部门预算编审
部门预算是高校基层部门编制,主管部门汇总、上报,财政下达预算资金指标,最后学校根据下达的指标进行资金分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功能:(1)基本支出测算:主管部门通过从往年的人员工资发放、固定资产等各项支出抽取数据,形成学校层面预算编制的指导意见,下达各部门预算指导意见;(2)部门预算申报:各基层部门根据学校下达的指导意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填写本部门的预算支出数据表,上报到学校主管部门;(3)校内预算审核: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自动汇总为学校层面的预算表,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对部门预算进行审核,确定学校的年度预算并上报;(4)预算下达管理:学校上报的预算经过财政审核、批复后,学校对批复的预算数据进行重新梳理,调整各部门的预算数据,形成当前年度正式的预算。
(三)预算调整
该功能涉及对学校预算总盘子的调整,一般都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预算项目进行重新调整,在重新进行平衡后,确定各预算的调整额度,重新进行申报工作,批复后修改学校本年度的正式预算。
(四)预算项目数据管理
预算项目数据是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文档以及评价。该功能用于管理各部门上传的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相关文档;管理学校预算中的各项原始表格;管理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交的相关文档。
(五)政策依据数据库
政策依据数据库统一管理国家和学校的有关预算申报、审核等相关的政策依据,其中包括指导预算申报的各类数据类条目,包括各类政策和依据文件的扫描件,供各级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查阅。
(六)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系统根据高校内部预算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使用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计算机算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体系,对各部门预算使用全过程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给出直观的评价数据。
四、绩效预算信息化管理方案的先进性
绩效预算信息化管理是高校预算管理的巨大进步,使用详细、明了的预算编制指标和精细化的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数据代替了原有的粗放式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方法。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全口径业务管理:以预算编制为源头,以统一的业务编码规范和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在一套平台上运行高校预算的主要业务系统;(2)全方位绩效预算:绩效评价贯穿预算执行的始终,可以对预算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绩效评价;(3)全无缝业务衔接:系统与高校内部的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系统无缝连接,实时获取预算相关评价数据。
[1]田宏忠,韩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践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
[2]谢靖,薛明梅.高校绩效预算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3]宋丽平,安宁.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财会与研究,2008(6).
[4]王志刚.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R].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