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与分析

2014-07-24曲艳萍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西安法治

曲艳萍

(西安工程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48)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然而,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从马加爵杀人案到“我爸是李刚”事件,从首宗大学生网络卖淫案到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等,有日趋严重之势.大学生的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说明其法律意识的淡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已迫在眉睫.目前,有关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的文章比较多,主要反映出大学生在法律教育、了解法律知识、运用法律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并提出通过优化社会大环境、改变家庭教育模式、改善校园环境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1-5].本文在文献[1-3]的基础上,结合西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并运用统计描述的方法,从法律认知、法律价值取向、法治建设信心、法治实践及法制教育课程教育等5个方面分析西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西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与建议.

1 统计与分析

1.1 样本描述

为了解西安地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文于2012年6月对西安地区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抽样调查活动,以摸清西安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调查按规定的分配比例和调查内容进行,注重抽样的分层次性和随机性,并覆盖到不同学科、专业、年级、民族、性别、年龄的学生.发放问卷900份,收回886份,其中废卷9份,回收率为98.4%,有效回收率为97.4%,学校名单及样本分布见表1.

1.2 数据统计

本文从西安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角度对以上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的题目包括:(1)大学生生活与法律间的关系如何;(2)法律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3)人们在法律面前平等问题;(4)对待违法行为的态度;(5)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态度.针对以上问题设置不同的选项,以便掌握西安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表1 样本院校分布及调查人数情况表

1.2.1 法律认知 在回答自己的生活与法律之间是否有关系时,42.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有,但是我暂时没有深切的体会”;41.2%的大学生人认为:“没有,我的生活没有关于法律的,而且我也没有犯法”;只有16.1%的大学生认为:“有,而且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依然肤浅.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型的立法实践使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大学生粗略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并未真正掌握法律实质.例如,刘海洋在硫酸伤熊后说:“我大一就学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是违法的,但不清楚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也是违法的.”[6]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建立在对法律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基础上的,法律认知的不足使得大学生在法律实践中往往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更不能清晰地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

1.2.2 法律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回答用法律是否可以维护自己切身利益时:16.1%的大学生选择“能”;43.8%的大学生选择“现在不能”;40.6%的大学生选择“不能,法律越来越多地成为有钱、有权人的代表”.由于社会上一些违法现象对大学生的法律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在当今社会并不能完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法律缺乏公信力的种种表现也使大学生在寻求法律援助时,更多地随波逐流选择金钱、权力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法治思维迷茫起了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1.2.3 法治建设的信心 当问到大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这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实施情况时:14.1%的大学生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7.5%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平等”;48.4%的大学生认为“不平等,没有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另有12%的大学生认为“只是一种宣传,不可能实现的”.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法律法规和法治环境不是非常完善,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以权代法等不公现象,大学生正处在知识和心理快速成长期,对各类现象和问题更多依赖于感性认识,对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司法腐败现象感到无可奈何,容易陷入法治意识迷茫,造成对我国法治建设现状信心不足.

1.2.4 法治实践 在回答“发现大学好友有违法犯罪行为所采取的行动”时:16.7%的大学生选择“告知学校或老师”;42.7%的大学生选择“装作不知道”;41.6%的大学生选择“替其保密”.大学生面对距离自己较远的违法犯罪行为时都会进行猛烈地抨击和批评,但在自身实际中又往往不遵守法律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就业过程中想办法托关系,在国家贷款中不按时归还贷款等等.大学生在理论上处于高瞻远瞩却在现实法治实践中处于“被接受”地位,面对身边同学或好友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时,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的行为,这些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也与学校、家庭的教育引导有关.

1.2.5 对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认同感方面 在回答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看法时:14.6%的大学生会选择“认真学习”;44.3%的大学生选择“粗略学习,应付考试”;41.1%的大学生选择“不去学习,因为毫无用处”.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只是将其当成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领会法律的内在精神.同时,因受课时较少原因的影响,教师授课时只能将各章节知识点简单罗列,无法开展互动性、深入性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导致高校法制教育水平不够理想.

1.3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并参照其他有关调查成果,笔者认为当前西安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有一定法律知识,但法律认知深度有待进一步加深;二是希望法治快速推进,但自身法律价值取向选择迷茫;三是认可依法治国策略,但对我国法治建设现状信心不足;四是主观上积极捍卫法律,但实际上知行不一;五是对法律知识学习有一定渴望,但对高校法制教育课程教育认同感不强.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法制课程建设

一方面,要注重革新课程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应重点设置好课程内容,做好大学生对法的多重价值的认识与教育,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中应始终将法理学、宪法学作为法律基础知识地重点,必须把法理精髓、法治理念根植大学生的脑海,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掌握法律、运用法律.

2.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通过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地学习,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应变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自觉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进而增强自身的法律心理,提高法律意识.

2.3 注重体验式教育

利用法律特殊日期,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组织大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和参观监狱等活动,使大学生亲历法律实践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组织大学生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审判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法律秩序和司法程序的正义.

2.4 培育校园法治环境

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产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熏陶,而这种环境不是自在地生成,它需要人去创造.高校应切实做到“依法治校”,形成法治氛围:一是要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完善的校纪校规;二是对学生行使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时,必须严格依照相应地规定和程序进行;三是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的处理决定必须照章处理,不能因人而异、因人而改,更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1]闫莉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70.

[2]葛敏.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J].前沿,2013(2):67-68.

[3]鲁宽民.西部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状况调查[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9):81-83.

[4]熊超.大学生法律意思识与法律精神培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5-76.

[5]孙成娟.建立健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机制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64-65.

[6]王琳.法眼看天下、杜绝“高学历法盲”[N].南国都市报,2002-03-04(2).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西安法治
西安2021
Oh 西安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