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文素材 充实文章内容

2014-07-24张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素材教材作文

张蓉

内容摘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常为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而苦恼不已。其实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要解决“写什么”,首要任务是积攒素材。有一条途径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与大师对话,与教材对话。

关键词:作文 素材 教材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身边的知识,文章素材的积累也是一样,我们常常舍近求远,只关注课外的素材,却忽略了教材中的素材,自己给自己构筑了作文障碍。因而我们在文章素材的积累中一定不能忽视教材,要重视教材,从课文中借鉴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使用文本的意识

1.与大师对话,与教材对话

所谓大师,包括思想的大师,文学的大师,科学的大师等,这些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们留下的诗文、传记、言论都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走进大师,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启迪智慧和灵气。我们课本里有那么多的大师佳作,是我们作文无限丰富的资源,可我们常常对我们最熟悉地方的风景视而不见,置于宝山之中而两手空空。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去研究课本中的作家、作品,尤其是那些人生经历坎坷,人生阅历丰富的名家,和那些具有典型形象、故事情节的作品。以此提炼写作素材,为学生建立一块作文根据地。教师要指导学生高度重视课本,善于分析总结作家的生平事迹等材料,要下大力气挖掘作品中有典型人物的材料,剖析内涵,形成一定深度的思想认识,按照写作的要求,合理裁剪,作为作文的论据来使用,可增加文章的容量,丰富文章的内涵和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在与大师,教材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综合提高其思维能力。

2.学习模仿,善于借鉴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范文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让学生领悟到许多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在范文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模仿活动中逐渐消化吸收,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产生自己的“改装型”模式。其中语言是写作的工具,学生有了生活感悟,若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作时就会有言不达意的苦恼。因此,要写好作文,首先应突破语言关学好语言除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在教学时找出文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反复领会,分门别类地进行仿写训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对动词、形容词的模仿和对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的模仿着手,有意让学生做仿句训练。

此外,教材无论在行文构思,选材上都做了精彩的示范,教师可多角度思考,将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帮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取素材,提炼观点

使用素材并不是死板的搬运,而要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素材,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才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文章中。因而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从课文中提取素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素材。例如:以教材必修课文《滕王阁序》为例,从课文中提取素材。观点:敢于毛遂自荐,要抓住每个能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要把握时机,创造命运,积极面对人生,要敢于面对挫折,敢于迎面挑战。

三.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课文素材

1.技法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就是对文章中的语言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在写作中可以成为论证的材料,也可以成为立论的观点。这种方法最容易使用,使用时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因为是直接引用,所以要保证材料与课文中一致。

2.技法二:铺排叠加

素材叠加使用,需要我们要善于根据写作题目要求,围绕着文章的中心,将平时积累起来的人物素材,巧妙组合在一起,把不同的人物身上的相同点,挖掘出来,论证同一个中心,这就像一个炸弹本身就有威力,如果把几个炸弹捆绑在一起,构成集束炸弹,威力会更大,叠加后的写作素材会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身边的知识,文章素材的积累也是一样,我们常常舍近求远,只关注课外的素材,却忽略了教材中的素材,自己给自己构筑了作文障碍。因而我们在文章素材的积累中一定不能忽视教材,要重视教材,从课文中借鉴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发现,让他们自己发现教材中的素材,发现作文素材的积累其实十分简单。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素材教材作文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