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莪妇康颗粒生产工艺研究
2014-07-24严绪华周才新徐惠芳
严绪华,周才新,徐惠芳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丹莪妇康颗粒系丹莪妇康煎膏经改剂型品种。丹莪妇康煎膏收载于《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妇科分册)》,由紫丹参、莪术、三七、赤芍、当归等10 味中药组方,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之功效,适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瘕瘕积聚,以及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兼上述症状者[1]。原煎膏剂为黑褐色稠厚半流体,服用不方便,丹莪妇康颗粒加入了糖、蜂蜜和防腐剂,改为颗粒剂以后,更方便运输、携带和服用。本品辅料除了糊精和甜菊素以外,未加其他防腐剂,对于糖尿病患者也可服用,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因此,研究丹莪妇康颗粒的工艺生产路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仪器与试药
渗漉桶;RE-52A 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LC-210.2 型电子天平(sartorius);UP5200H 型超声波清洗器(熊猫集团);1 000 mL 98-1-B 型电子调温电热套(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球形冷凝管;量筒;玻璃棒;烧杯;密度计。70%乙醇;糊精、甜菊素均购自淮南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处方药材除紫丹参、竹叶柴胡为云南省中药材标准(1996 年),其余8 味均为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经鉴定符合规定。对购入的药材,分别进行净制,去除杂物及泥沙,然后按要求进行炮制,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剂型选择
丹莪妇康颗粒(无糖型)[2-3]由丹莪妇康煎膏改剂型而来,选择颗粒作为改进的剂型。
2.2 渗漉提取工艺条件考察
原工艺中规定了紫丹参、莪术、三七、当归、延胡索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4],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 h 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由于未明确说明渗漉所需溶剂的量,因此按处方比例称取紫丹参、莪术、三七、当归,延胡索5 味药材,用70%乙醇作溶剂,分别收集不同体积的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以稠膏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漉液收集量。试验结果见表2。可见,渗滤液收集至4 倍药材量时漉液收膏率明显低于5 倍药材量漉液,但渗滤液收集至5 倍药材量和6 倍药材量时,出膏量没有较大差异,说明渗滤液收集至5 倍量时有效成分已基本被提出。为减少非有效成分的溶出,降低乙醇用量,节省时间,降低成本,选择渗滤液收集量为药材量的5 倍。
表1 购入药材及其预处理方法
表2 渗漉提取试验结果
2.3 水煎煮工艺条件考察
原丹莪妇康煎膏工艺规定,渗漉提取后的药渣与其余竹叶柴胡等5 味药材加水煎煮2 次,每次2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
由于原工艺中水煎煮工艺未明确说明溶剂量,因此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紫丹参、莪术、三七、当归、延胡索,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ⅠO][4],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 h 后进行渗漉,收集5 倍药材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药渣与其余竹叶柴胡等5 味药材分别加不同倍数的水煎煮2 次,每次2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以稠膏的收膏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丹莪妇康颗粒的水煎煮工艺方法。试验结果见表3。可见,6 倍水煎煮的收膏率较8 倍水煎煮和10 倍水煎煮的收膏率明显低,而后两者收膏率相差不大,但8 倍水煎煮生产成本低、消耗能源少,故选用8 倍水煎煮法作为水提取的工艺条件。
表3 水煎煮工艺试验结果
2.4 粉碎工艺考察
取干膏50,100,150 g 3 份,置粉碎机中粉碎,过5 号筛(80目),得干膏粉。出粉率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干膏出粉率试验结果(%)
2.5 制剂工艺技术条件考察
原丹莪妇康煎膏制剂工艺规定,合并2 种稠膏,加入炼蜜、炼糖、山梨酸钾,混匀,即得。丹莪妇康颗粒是在丹莪妇康煎膏基础上改变剂型而成,由于原来为煎膏剂的稠膏量很大,改剂型后直接用稠膏制粒很困难。因此,根据颗粒剂制备要求,将两部分稠膏合并,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干膏粉,加入适量辅料后制成颗粒。
辅料种类及用量确定:经上述提取工艺所得两部分稠膏,合并,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成干膏粉。由于干膏粉黏性较差,为使制得的颗粒便于贮藏和运输,拟用糊精作辅料。根据提取工艺条件考察可知,所得稠膏干燥成干膏量为389 g,粉碎后所得的干膏粉量约为379 g。按制成成品1 000 g 计,将干膏粉和辅料的比例定为1 ∶1.6,符合辅料不超过干膏量2 倍的规定。因本品为颗粒剂,且原制剂味苦,故选择甜菊素为矫味剂。甜菊素性质稳定,药理试验也证明没有毒性及不良反应,甜度为蔗糖的300 倍,服用后不被人体吸收、不产生热量,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经试验发现,加入量为总量的1%即可达到矫味要求。
润湿剂选择:取已加入稀释剂的浸膏粉100 g 6 份,分别加60%,70%,80%的乙醇制软材,过16 目筛制粒,干燥,14 目筛整粒,以制粒情况和颗粒收率(10 ~65 目)为考察指标,试验结果见表5。可见,60%乙醇制软材时局部易成团,难过筛,且颗粒收率很低;80%乙醇制软材时不易成粒,颗粒中细粉较多,消耗乙醇量较多,收率也不高;70%乙醇所制颗粒较好,且颗粒收率较高。因此选用70%乙醇作为本品的润湿剂。
表5 润湿剂对制粒的影响
2.6 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确定
将处方药材紫丹参、莪术、三七、当归、延胡索采用渗漉法,用70%乙醇浸渍24 h 后,以3 ~5 mL/min 渗漉,收集5 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成稠膏;药渣与其余药材(竹叶柴胡、赤芍、三棱、香附、甘草)加8 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合并稠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过80 目筛,得干膏粉;加入糊精和甜菊素适量,混均,以70%乙醇制软材,用16目筛制粒,干燥,过14 目筛整粒,检验,得成品。
3 讨论
在渗漉提取工艺中,通过预试验对渗漉所需溶剂量进行了比较,从有效成分是否被渗漉完全及大工业生产能源成本的角度考虑,以稠膏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渗漉时70%乙醇用量。在水煎煮工艺中,原标准只规定了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未明确煎煮所需溶剂量。从有效成分是否被提取完全及大工业生产能源成本的角度考虑,以稠膏收率为考察指标,对煎煮加水量6 倍、8 倍、10 倍、12 倍进行比较试验。因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达饱合时,已不再受加水量的影响,故不需无限制加大加水量。当加水量为8 倍量时,成本低,耗能少。通过生产工艺中的渗漉提取工艺、水煎煮工艺、粉碎工艺、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选择、稠膏的收膏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确立了丹莪妇康颗粒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1] 刘建顺,徐春波,温 艳,等. 丹莪妇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b1 含量测定[J]. 中国药师,2007,3(10):262 -263.
[2] 金旭艳,孟凡玉,骆珍珍. 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6 例[J].中国药业,2013,22(40):89 -90.
[3] 林 琳,潘继豹,蔡宇萍,等. 丹莪妇康煎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药业,2012,21(10):90 -91.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