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微课及其制作与开发

2014-07-24林凤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碎片化移动学习教育信息化

林凤宜

摘 要:微博、微信……在这个“微时代”,任何冗长的东西都已无法轻松俘获大众的心。特别对于生于互联网络“指尖”上的一代,教育者现在所面对的90后,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视频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国内的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趋成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课”形式的课堂开发与应用,实现碎片化的移动学习,让在校学生甚至社会大众过着“链接”、“百度”生活的同时,形成终身学习,实现全民泛在学习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碎片化;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57-04

信息化的数字教育教学,从单机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以WEB网络环境为支撑的精品课程一直不断发展,至今已进入了以云技术、大数据网络平台所创建的“微”字开头移动学习的新纪元。

微课运用新媒体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重新开发和组织内容,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使之为各种便捷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内容,为新时代人们获取知识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微课之于课程,似微博之于博客,将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一、认识微课

(一)微课的特点

1.知识内容短小精悍:以一个知识点(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

2.视频长度短小精悍:10分钟内完成,容易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实现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

3.数据容量同样是短小精悍:易于网络传输分享,有利于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MB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 ),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便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二)微课理念的演变与日趋成熟

进入2013年,随着各地学校的信息化迅速发展,学生和教师个人拥有的信息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iPad等)逐步普及,个人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到学校课堂学习兴起,移动学习、口袋课堂、远程实训、跨境学习、碎片化学习、按需学习、掌上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可汗学院等新理念逐步家喻户晓,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等。掌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成了新时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三)微课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支持

随着国内的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趋成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各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来实现分门别类,能让社会大众、在校学生博览“微”科,积累学分,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形成终身学习、全民泛在学习的最终目标。

(四)微课的意义与价值

微时代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一种反映,物质食粮上是速食快餐,而在精神食粮方面,文化产品生产所需要的“静夜思”是一种奢望,文化产品消费上的“慢阅读”也成了一种几已失传的美好。特别对于生于互联网络“指尖”上的一代,教育者现在所面对的90后,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甚至是十分依赖的一部分。特别是大多数的在校学生,都是过着“链接”、“百度”的生活,因此,微课,是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一种必然发展,她能让学生能通过这些终端设备,在校园里、在家里、在地铁上、高速公路上、甚至动车上都能进行学习。其内容的碎片化和时间短正好满足了大众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

(五)微课在中国

上世纪90年代,当“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s)概念传入中国,引起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和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潮流。2011年,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在国内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且开始组织佛山市最早的微课大赛。在他的坚持和推动下,2012年9月“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召开,在会上他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力推微课,促成了教育部对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视。

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和凤凰卫视集团联合开发的“凤凰微课”正式上线,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种时长仅5~10分钟的微型课程,只要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在手,即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学习。2013年3月,“凤凰微课” App应用平台上线,它是国内首个面向全球正式发布的移动学习新应用,内容涵盖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商科法律、科普知识、林业科技等各个领域,可以满足社会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学习者可以通过3G、WiFi等无线互联技术,应用于个人电脑、手机登录终端设备,无论他在校园、挤公交、坐地铁,都可以随时随地轻轻松松进行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

综合以上所述,可见,“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二、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一)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开发从宏观来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的规划和顶层的系统调研到平台建设,构建好管理与服务环境后,再推进形成“微课”项目系统开发、交流应用与“微课库”资源共享。如果从一节或系列的微课作品的“微”观创建来讲,首先是确立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每二步则要进行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配套教学课前准备;第三步则要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微教学活动的编排;第四步要进行微教学反思,优化前三步的资源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第五步经审核后进行发布与应用,并触发第六步系列影响与反馈,如学习、点评、反馈、评价等。如图1所示。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选取合适的学习主题,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如表1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首先按相关信息项目填写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1)微课类型的确定。微课类型的选取主要依据知识的特征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确立,如以语言传递信息的课程,中小学水平认知最常用也最适用讲授型微课方式录制;如化学、物理、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型的微课又较为常见;在高校的学科中,更多时以论文为最终评价的,就更适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合作探究型的微课形式。

(2)微课制作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微课制作的教学资源与环境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它制作的工具与过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①使用DV录像机+白板直接录制教学视频;②使用手机+白纸录制教学视频,如《一分钟性教育》微课课程;③使用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如白板工具SmoothDraw,Windows自带绘图工具等)录制(可汗学院模式);④使用录屏软件+PPT录制,录屏软件可应用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 YouCam等。

(3)微视频的导语和结束语标准。微课的核心为微视频,而微视频的核心又是聚焦学习,面对个性化的学生。因此开场白应该不再是“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是……”,而是用“您好,我今天要向您展示的知识重点/难点是……”。另外,微课虽然是碎片化学习形式,单位为“个”来呈现,但微课的真正意义以“系列”体现的,并不是离散的,因此,在片尾可宣传您的下一个微课。

三、微课的生命力

(一)聚焦学习,打破晦涩,力求生动有趣

早在1913年,当时电影刚刚发明不久,发明家爱迪生就预言说,未来学校将废弃书本,而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100年以后,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角度,太空授课是一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成功尝试,是远程课程讲授和试验演示、视频教学和互动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在短短的10-20分钟内,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使浩瀚宇宙成为了身边的课堂。这就是一课堂生动的成功的微课示范课。

(二)语言精炼,讲解亲切幽默,强调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根据微课的特点,笔者也不以冗长乏味的语言解释何为该点的具体理解,可参考热播中的“一分钟性教育”,当中的微课展示充分说明语言精炼、讲解亲切幽默、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对微课生命力的重要支撑。

(三)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

可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或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开门见山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进入课题等。

(四)微课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

以“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教授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所具有的碎片化和草根特征,并不代表可以牺牲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相反,碎片化恰恰应该是在系统规划课程进度的基础上,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兴趣化、提高学生关注度和降低学习难度的手段。

(五)结合数据挖掘等网络技术,提供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完善微课评价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如教师可发现课程视频的某个环节或知识点,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的时候,教师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讲解有问题,需要据此调整教学。这类似于在电子商务中,运用COOKIES数据跟踪客户购买足迹,挖掘潜在商机的手法。这一技术,能不断优化微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架构微课资源库,还可加入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者与用户互动情况、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数据分析与统计,综合评价微课的全面质量,完善微课评价体系。

四、结语

“微课程”的课堂模式变革是多维度的,它需要对课程特点的全面分析、建模;亦需要教师、学生适应教与学空间、时间观的转变;还需要广泛深度并稳定的技术支撑,最终围绕“聚焦学习内容,面对学生”的核心在设计、实施、评价等进行“微”改造和创造。“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促进教育改革,实现高效、高端学习效果的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对“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奋进地“微”波助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05).

[4]中国青年报.微课来了[EB/OL].凤凰网,http://study.ifeng.com/html/2013/weikecheng_0304/128.html,2013.

[5]中国移动研究院.在云端 谈教育 论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EB/OL].中国微课网,http://dasai.cnweike.cn/?c=news&a=newsdetail&id=189563&from=dasai,2013.

[6]李纪元,张彤.微课微澜[EB/OL].中国教育网,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028/t20131028_1032959_1.shtml.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选取合适的学习主题,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如表1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首先按相关信息项目填写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1)微课类型的确定。微课类型的选取主要依据知识的特征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确立,如以语言传递信息的课程,中小学水平认知最常用也最适用讲授型微课方式录制;如化学、物理、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型的微课又较为常见;在高校的学科中,更多时以论文为最终评价的,就更适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合作探究型的微课形式。

(2)微课制作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微课制作的教学资源与环境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它制作的工具与过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①使用DV录像机+白板直接录制教学视频;②使用手机+白纸录制教学视频,如《一分钟性教育》微课课程;③使用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如白板工具SmoothDraw,Windows自带绘图工具等)录制(可汗学院模式);④使用录屏软件+PPT录制,录屏软件可应用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 YouCam等。

(3)微视频的导语和结束语标准。微课的核心为微视频,而微视频的核心又是聚焦学习,面对个性化的学生。因此开场白应该不再是“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是……”,而是用“您好,我今天要向您展示的知识重点/难点是……”。另外,微课虽然是碎片化学习形式,单位为“个”来呈现,但微课的真正意义以“系列”体现的,并不是离散的,因此,在片尾可宣传您的下一个微课。

三、微课的生命力

(一)聚焦学习,打破晦涩,力求生动有趣

早在1913年,当时电影刚刚发明不久,发明家爱迪生就预言说,未来学校将废弃书本,而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100年以后,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角度,太空授课是一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成功尝试,是远程课程讲授和试验演示、视频教学和互动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在短短的10-20分钟内,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使浩瀚宇宙成为了身边的课堂。这就是一课堂生动的成功的微课示范课。

(二)语言精炼,讲解亲切幽默,强调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根据微课的特点,笔者也不以冗长乏味的语言解释何为该点的具体理解,可参考热播中的“一分钟性教育”,当中的微课展示充分说明语言精炼、讲解亲切幽默、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对微课生命力的重要支撑。

(三)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

可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或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开门见山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进入课题等。

(四)微课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

以“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教授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所具有的碎片化和草根特征,并不代表可以牺牲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相反,碎片化恰恰应该是在系统规划课程进度的基础上,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兴趣化、提高学生关注度和降低学习难度的手段。

(五)结合数据挖掘等网络技术,提供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完善微课评价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如教师可发现课程视频的某个环节或知识点,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的时候,教师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讲解有问题,需要据此调整教学。这类似于在电子商务中,运用COOKIES数据跟踪客户购买足迹,挖掘潜在商机的手法。这一技术,能不断优化微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架构微课资源库,还可加入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者与用户互动情况、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数据分析与统计,综合评价微课的全面质量,完善微课评价体系。

四、结语

“微课程”的课堂模式变革是多维度的,它需要对课程特点的全面分析、建模;亦需要教师、学生适应教与学空间、时间观的转变;还需要广泛深度并稳定的技术支撑,最终围绕“聚焦学习内容,面对学生”的核心在设计、实施、评价等进行“微”改造和创造。“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促进教育改革,实现高效、高端学习效果的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对“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奋进地“微”波助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05).

[4]中国青年报.微课来了[EB/OL].凤凰网,http://study.ifeng.com/html/2013/weikecheng_0304/128.html,2013.

[5]中国移动研究院.在云端 谈教育 论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EB/OL].中国微课网,http://dasai.cnweike.cn/?c=news&a=newsdetail&id=189563&from=dasai,2013.

[6]李纪元,张彤.微课微澜[EB/OL].中国教育网,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028/t20131028_1032959_1.shtml.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选取合适的学习主题,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如表1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首先按相关信息项目填写设计方案。

2.教学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1)微课类型的确定。微课类型的选取主要依据知识的特征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确立,如以语言传递信息的课程,中小学水平认知最常用也最适用讲授型微课方式录制;如化学、物理、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型的微课又较为常见;在高校的学科中,更多时以论文为最终评价的,就更适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合作探究型的微课形式。

(2)微课制作的教学资源与环境。微课制作的教学资源与环境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它制作的工具与过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①使用DV录像机+白板直接录制教学视频;②使用手机+白纸录制教学视频,如《一分钟性教育》微课课程;③使用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如白板工具SmoothDraw,Windows自带绘图工具等)录制(可汗学院模式);④使用录屏软件+PPT录制,录屏软件可应用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 YouCam等。

(3)微视频的导语和结束语标准。微课的核心为微视频,而微视频的核心又是聚焦学习,面对个性化的学生。因此开场白应该不再是“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是……”,而是用“您好,我今天要向您展示的知识重点/难点是……”。另外,微课虽然是碎片化学习形式,单位为“个”来呈现,但微课的真正意义以“系列”体现的,并不是离散的,因此,在片尾可宣传您的下一个微课。

三、微课的生命力

(一)聚焦学习,打破晦涩,力求生动有趣

早在1913年,当时电影刚刚发明不久,发明家爱迪生就预言说,未来学校将废弃书本,而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100年以后,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角度,太空授课是一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成功尝试,是远程课程讲授和试验演示、视频教学和互动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在短短的10-20分钟内,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使浩瀚宇宙成为了身边的课堂。这就是一课堂生动的成功的微课示范课。

(二)语言精炼,讲解亲切幽默,强调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根据微课的特点,笔者也不以冗长乏味的语言解释何为该点的具体理解,可参考热播中的“一分钟性教育”,当中的微课展示充分说明语言精炼、讲解亲切幽默、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对微课生命力的重要支撑。

(三)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

可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或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也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开门见山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进入课题等。

(四)微课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

以“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教授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所具有的碎片化和草根特征,并不代表可以牺牲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相反,碎片化恰恰应该是在系统规划课程进度的基础上,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兴趣化、提高学生关注度和降低学习难度的手段。

(五)结合数据挖掘等网络技术,提供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完善微课评价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支撑环境,提供教学分析、评价与诊断功能。如教师可发现课程视频的某个环节或知识点,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的时候,教师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讲解有问题,需要据此调整教学。这类似于在电子商务中,运用COOKIES数据跟踪客户购买足迹,挖掘潜在商机的手法。这一技术,能不断优化微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架构微课资源库,还可加入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者与用户互动情况、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数据分析与统计,综合评价微课的全面质量,完善微课评价体系。

四、结语

“微课程”的课堂模式变革是多维度的,它需要对课程特点的全面分析、建模;亦需要教师、学生适应教与学空间、时间观的转变;还需要广泛深度并稳定的技术支撑,最终围绕“聚焦学习内容,面对学生”的核心在设计、实施、评价等进行“微”改造和创造。“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促进教育改革,实现高效、高端学习效果的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对“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奋进地“微”波助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05).

[4]中国青年报.微课来了[EB/OL].凤凰网,http://study.ifeng.com/html/2013/weikecheng_0304/128.html,2013.

[5]中国移动研究院.在云端 谈教育 论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EB/OL].中国微课网,http://dasai.cnweike.cn/?c=news&a=newsdetail&id=189563&from=dasai,2013.

[6]李纪元,张彤.微课微澜[EB/OL].中国教育网,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028/t20131028_1032959_1.shtml.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碎片化移动学习教育信息化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