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隐和显

2014-07-24崔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亭独立思考文本

崔玉

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教师是控制者还是主导者,是讲授者还是引导者,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应该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而变化,而不是基于教学设想的确定。教师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隐和显的变化,教师应当巧妙而得当地把握好这种变化。我在执教《长亭送别》的过程中深感这种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亭送别》作为古典戏曲的范本有许多很好的教学切入点:如作为元杂剧的典范,《长亭送别》的戏剧情节耐人寻味;戏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致入微的表现;作为古典诗词的杰出代表,经典诗文的赏析也同样是很好的教学切入点。而我认为,面对这样一部赞美自由坚贞爱情的优秀作品,首先要学会欣赏和理解的是思想情感,对文本核心内容即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解读文本的首要任务;其次才能谈到如何使情感表达打动人心,即抒情的手法;再次才能谈到并理解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另外,从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看,古诗文阅读鉴赏中的隔阂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冲破世俗的爱情在遭遇别离之时会迸发出怎样动人的情愫,与那个时代远隔的当代青少年能否理解,能否走进文本,这其实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但是,如果能以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为范例,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讨论,一起走向文本深处,这样的阅读体验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走进古典文学文本。因此在确定学习重点时,我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主导地位,将情感探究作为第一课时的重难点。

接着,我开始考虑怎么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主导权不放,容易不知不觉地控制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思想和权力,由主导者成为控制者,学生也就成为了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由思想的人。而情感探究属于学生能说出一些、但未必能全面深入的话题,此时教师应当由显性的主导者转变为隐性的促进者,即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和权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由思考。因此,我将文本按照情节分为四个场景,即赴亭吟秋、亭宴遣恨、长亭嘱咐、夕阳映愁,让学生在自由品读之后选择自己喜爱的场景进行分组探究。

学生的探究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例如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擅长朗诵的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听觉盛宴,有人自然而然地担当起协调组织的工作,汇总交流,切磋辩论,以求更准确深入;例如他们在探究思想情感的过程中也顺其自然地涉及了对抒情手法的探究;例如在产生争议时,他们很快明白了应该以文本为依据进行解读,面对文本、不断深入文本、不断深入人物的内心;等等。这些正是我所希望的。他们获得的珍贵的阅读体验将比我无数次的讲授更有效。因为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也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余文森)

那么,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已经完全解决了呢?当然还有一些有待深入解读的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攀登到一定高度时,需要教师适时站出来,助推一下,点拨一番,让学生能登临峰顶,一览群山。此时教师应是一个引领者,站在学生能看到的地方,为他们指引方向,指点迷津。因此,我或多或少地参与他们的讨论,适当地启发,及时地鼓励,并在结尾将他们的目光引领向送别诗,希望他们探究的步伐永不停止。

每个学生都有对独立的向往:“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啰唆;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叫别人提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干涉。”(余文森)学习过程的本质应该是唤起这种向往、支持这种向往,进而培养独立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教师的角色不是占尽风光的主角,而是适时出现的配角;不是独霸课堂的控制者,而是收放自如的引领者。给学生独立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就必须巧妙地把握好隐和显的时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

猜你喜欢

长亭独立思考文本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望月
捣练子·春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游瘦西湖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