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漉漉的春姑娘来了……

2014-07-23

妇女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湿气春姑娘脾胃

维护健康,少得疾病,也得看老天爷的脾气行事。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要顺着地理和气候环境来,不可忤逆,也不可不当回事。如果能感知周围的风寒暑湿,日月的远近偏离,并能顺势、适时地调整自己的饮食与起居,使身体能与环境同步,那就能远离疾病、获得健康与长寿。

古人制定的历法,不仅指示时间,还有很多自然规律在里面。

今年的马年比较特殊,一头一尾两个“立春”,是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民谚说“年逢双春雨水多”,现代农业专家曾就“地支与气候”的关系,对吉林长春一带74年间的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丑年和午年雨水多”,真是牛马年,好种田啊!看来我们要度过一个湿漉漉的马年了。

有经验的传统中医,诊病治病不仅看病人,还要视当年的“五运六气”开处方。记得北京平心堂的樊正伦讲过:非典的2003年是癸未年,当年的三月至五月,正是湿气为主兼有寒热的二气。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湿、寒、热三气并存,正为疫病的发生提供了最根本的条件。因此,用藿香正气水就可以解决湿热寒的问题。把体内不利于病毒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祛除,就可有效地预防非典的传染。而非常准确的是,当5月20号全国气温达到一个高值,湿寒解除,非典病毒的生存条件不复存在,当天的非典发病率就为零了。

今年呢?湿漉漉的春天,也就是3月到5月,又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今年的五运六气表明:全年湿气流行,上半年湿热尤其夏季闷热湿重,下半年燥气重的厉害。总的来说,今年老年人要注意心脑血管、血液病、血压、情绪、睡眠问题,天气不好不要出门;中年人要注重脾胃呵护,否则容易胃寒、便溏、腹胀、食欲差、多痰咳嗽,四肢酸痛、颈椎腰椎病发作;小孩子要注意脾胃和肾气的维护,避免肺炎、咳喘,过敏等。湿热影响人体排除毒素,因此很多人会受到痔疮、便秘、皮肤病的困扰。

要想不出现这些病痛,就要在起居和饮食上提前准备,多加注意。首先,外衣要穿挡风的长衣,里面至少要穿一件贴身背心,在衬衣里面或是保暖性好的打底衫。避免寒气溜进你的骨头缝里。我还建议老人腰间绑一条发热腰带,效果奇好。

吃呢,虽然冷,但也避开热性鸡肉、羊肉,餐桌上经常有鱼腥草清肺热;荆芥、香菜、胡椒等散外寒;适时喝点茉莉花茶、莲子心、淡竹叶清心火以保平安。

春分至小满前,即3月21日至5月21日,气候迅速变暖,春风和煦,花开繁茂,容易出现的疾病是下面小便发黄、尿道发炎;上面眼睛发红、容易见或迎风光流泪。这种上火,用大自然应季的蒲公英煮水,连喝一天,便可解决。踏青出游,眼看绿色,可以降肝火,平复心情。

要想使身体长抵抗外界寒邪、排除体内湿热的本事,最关键的不是吃什么补品或增强免疫力的药,而是保护好自己的脾胃,也就是肝、胆、胃、肠、胰腺的消化功能,别累着,别伤了。要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脾胃负担。春天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香椿和春笋,是祛湿热的好东西;百合、山药、薏米、芡实,又是润肺健脾的药食两用食材,在这个湿热的年份,家里常备点儿,不耽误事儿。

摸清了今年老天爷的脾气,又知晓了应对的绝招,那就笑迎湿漉漉的春姑娘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湿气春姑娘脾胃
可爱的春姑娘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防治“湿气重”10方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春姑娘休假了
春姑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