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可以养活自己,两个人等于双保险!

2014-07-23小室淑惠驹崎弘树

妇女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子养活省钱

小室淑惠+驹崎弘树

我和先生同年,在27岁时结婚。由于婚前已交往多年,我一直以为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然而,只要一讲到“结婚”,我先生的态度就会出现微妙的变化。问他为什么,他都会回答我:“不论是收入、工作乃至于人生哲学,我都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结婚。从许多层面来看,结婚就代表着承担人生责任,目前我还没有足够的自信能够承受得起。”在25至29岁间结婚,对我先生来说“好像还太早”。

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时我深感冲击:“欸?我又没有要你背负什么沉重的负担呀?”于是我开始烦恼,“他到底有没有把我当成独立自主的伙伴看待?”

二十多岁就不用讲了,但就算已经三十多岁,又有多少人能够大声讲出“我能够明确看出自己的未来”?至少,我自己就认为“实在不知道今后会有什么转变”、“凡事都没有保证可言”。

20岁、30岁的人生是一段以社会人的身份成长的过程,未来的一切都是在这段时期内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能够“结婚且夫妻两人都有工作”,就算未来依然毫无保证可言,至少有某种程度的避险作用。如果其中一人生病,或是因为读书或准备创业而暂时无法工作,另一半还是可以继续工作支撑生活……

把这样的想法告诉我先生后,双方才逐渐在工作观与婚姻观上取得了共识。

如今回顾起来,我俩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一段期间曾经出现过变化。

那是我仍就读大学时,休学一年,在美国度过一段流浪生活的期间。那时,先生已经与我交往,刚好也到美国留学,因此我俩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彼此距离很近的地方生活。由于我没有工作签证,也就完全没有收入。为了能够在美国多待一段时间,我过的是在日本时难以想象的“一天一美元”的省钱生活。钱能不花就不花,甚至连月历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我先生说,过去的我,给他的印象就是游手好闲的女大学生,但是看到我省钱省成这样后,他对我的印象就大幅改观了。他说,那时候看到我这样,大大影响到他,使得他开始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起与我之间的共同生活以及未来。

这样的经验,可以让夫妻的意识趋于一致,进而成为两人间的纽带。

我总是这么告诉女性部属或是后进人员:“结婚或生子后还能一直工作下去,就代表着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它的好处是,你不会以地位或收入去挑选结婚对象,而会以是否深爱对方这个最重要的标准来挑选。”

我也建议她们将这样的觉悟传达给对方知道:“我打算一直工作下去养活自己,无意要你背负什么在身上。两人联手可以完成更多的事,让我们彼此贡献自己的智慧,一起生活下去吧。”

以地位或收入为标准挑选结婚对象,固然也是一种价值观,但假如光以这些标准作为走入婚姻的基准,等到哪天对方失去原有的地位或收入,就会连婚姻生活也一并完蛋。

今后会是一个“没有什么事绝对靠得住”的时代,有没有“得靠自己养活自己”的觉悟,是很重要的。

“先生加班”是女性离职的隐性原因,也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和多年前相比,“女性结婚生子后,一辈子仍继续工作”的情形,已经变得“寻常”许多,女性的想法也逐渐改变,“希望能持续从事有成就感的工作”。

不过,实际上仍有七成的女性,会“趁着怀孕离职”。就连理当能休育儿假的正职女员工,依然可能碰到有碍于请育儿假的企业文化。而且还有另外一面妨碍女性继续就业的障壁,叫作“先生长时间工作”。即使好不容易请到育儿假,还是有不少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因为先生工作未归而必须独自一人照顾孩子到深夜;在精疲力竭之余,因而放弃重回职场的念头。

太太一旦辞职,养家责任就完全落在先生肩上了。但现在就算是在大企业工作,年薪平均都减少了7%—8%。

如果只靠先生工作维持家计,一旦薪资减少时,先生很容易产生“我要加更多的班,以确保所得水平”的想法。

这么一来,先生拼命长时间工作,身处于人力删减又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过劳死或身心失调等严重问题。太太则因为先生参与家事或育儿的时间减少,被迫更加孤独地投身于家事与育儿工作上,也就比较没有意愿生第二胎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使得少子化问题更加严重。(略有删节)

编辑/豆角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子养活省钱
省钱妙招——讨价还价
下乡养儿:坝上的养活教育
养活教育
处暑
成效:省钱省时提效
清明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省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