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课后习题 搭建有效课堂

2014-07-23黄志锋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彭德怀肖邦

黄志锋

苏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编者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文本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它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有效使用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笔者认为,课后练习绝非简单的摆设,对课后练习如能“充分指导,融入课堂,有效落实”,课后练习必将成为生成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后练习,构建有效课堂的起点

(一)研读课后练习,确定教学思路

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研读课后练习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发挥课后习题的导向作用,将这些练习与教学目标有机融合,确定教学思路。

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后习题四: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爱他的大黑骡子?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彭德怀既然那么喜欢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这篇课文正是通过这种矛盾的情节展开的。因此,教学中笔者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设计:(1)用“_________”画出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句子,可以在书旁批注,旨在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2)小组交流:①既然彭德怀那么喜欢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②课文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疼爱士兵?(3)全班交流。

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以上教学流程紧扣统领全文的思考问题展开,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依托课后练习,指导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都喜欢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但苦于不得法,学生的预习似蜻蜓点水,只是读读课文,抄抄字词,既不思亦不问,预习流于形式。现行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目的,强化了导学功能,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若能课前针对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有助于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明白预习时必做的“功课”,让预习更有效。如立足“用钢笔描红、临写”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习惯;依托“读一读,抄一抄”等类型的习题,让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并理解词语;借助课后思考题,促进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含义。

例如,《安塞腰鼓》中的第4题:“‘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理解了这一题,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自主预习这类习题时,虽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但已为课前交流和课上质疑做好了进一步的准备。

二、课后练习,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点

(一)利用课后练习,强化学生的朗读

小学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读”均被放在了首位,教师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等。这样编排充分反映了教材编者对语文基本功训练、语言积累运用、语感培养、情感熏陶的重视。正因如此,教师可以把阅读要求落实在课堂之前。

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课后练习: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围绕这一练习,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肖邦告别亲人的?用心读,细心归纳。再通过齐读、引读、指名读、评价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最后提出参考性的记忆线索:告别亲友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而达到了当堂背诵的目标。

(二)善用课后练习,深化学生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寻求到最佳切入点,力求抓住文章的中心。聪明的老师一般会根据课后习题取舍,因此,课后习题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

讲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笔者就结合课后习题设置问题。

(1)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设问: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设问: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时,结合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利用课后练习,习得作文的方法

新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要求,目的是强调阅读的内化,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后练习中的词句训练基本都是编者依据课标,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教学重点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习题有机融入其中,引领学生细细揣摩,领会句子的独特魅力。

教授《金蝉脱壳》一文时,笔者就抓住课后习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组织学生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本、作复述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引领学生沉入文本,步步领悟,体会其中的奇特。然后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蝉尾出壳的情景”。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观察仔细,学生也最感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过的动物活动,结合想象和联想,抓住一系列动词,描写一段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某一行为细节。

(四)妙用课后练习,引导随文练笔

为了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随文练笔的训练,意在让学生从句段、立意、布局、写法等方面习得写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讲授本课可要求学生先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而后进行仿写。

又如,盛新凤老师在讲解《去年的树》时引导学生:“书读着读着,却又感到越读越厚,好多话作者想说却没说出来,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然后出示练习纸:(1)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______”(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______”(3)唱完歌,鸟儿又能看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______”教者设计的这一练习,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有机地结合,把读与说、写结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

朱家珑曾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因此,语文教师应特殊关注课后习题,在文本、教师、学生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中激活课后练习,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符 洁)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彭德怀肖邦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钢琴诗人”肖邦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彭德怀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