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有度,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
2014-07-23沈寿鸿
沈寿鸿
走在校园里,面对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听着一声声清脆的“校长好”,我常常会掂量“校长好”三个字的分量。在我看来,这三个字不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它常常催生我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督促我努力去做一名“好校长”,努力让孩子们更加快乐、自信地成长。
作为一名校长,我常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好的教育应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既是“有为”的艺术,也是“无为”的艺术,需要我们具备“上前一步”的智慧,也需要我们具备“退后一步”的气量。
一、退后一步,尊重个性
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一直以来,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时候需要我们有退后一步的潇洒,需要我们用“无为”的艺术去成全他们的发展,因为“无为”是注视,是欣赏,是信任和等待。
孩子们进入初中后,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就是本校实行无人监考。一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考试没有老师监考,但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人东张西望,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考的不仅是知识,也是诚信的人品。”当学生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便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的效果远胜于无数次的说教。
班级图书架是没有上锁的,图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上面,全天候向每个学生开放,孩子们都自觉取放,小心爱护。我们还举行图书漂流活动,让书籍在校园里“随缘”漂流,在不同的读者手中传递。在这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被点燃,书香在校园里弥漫。而当我们清点投放的图书时,总能欣慰地发现这些图书大都完好无损。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校先后进行了两轮的课堂改革。校本课改模式“333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维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将舞台让给了学生,学生是主角,教师却成了配角。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登台展示,这些无不彰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位家长在参加学校“一日开放”课活动后,激动地说:“45分钟过得好快,与我印象中的课堂完全不同,没想到听课可以如此开心,孩子的表现如此出色!”
过多的管制往往成为学生身心的束缚。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过困惑。例如,有一段时期,学校德育处时常为这样一些现象而烦心:举行升旗仪式时,不时会有学生交头接耳,不够严肃;做广播操时,总有学生动作懒散,状态不佳;就餐时,一些学生还会乱倒饭菜,浪费粮食。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德育处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于是,升旗仪式时,全校集合的队伍前面多了一道“特别的风景”:几十名学生纪律监督员一字排开,他们拿着考核记录本,一脸严肃地注视着面前所监管的班级,一旦发现哪名同学违规便记录在案。同样的“风景”又出现在操场上、餐厅里。此招一出,效果立显。于是,升旗仪式时,场上多了一份严肃;做广播操时,学生多了一份认真;学生就餐后,泔水桶里少了许多剩饭剩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全校师生中展开了“督查岗,该不该撤”的大讨论。不久,督查岗撤去了,因为师生都终于明白: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管住自己的人,而不是让别人管的人。
“退后一步”的艺术还体现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程,诸如趣说楹联、宋词欣赏、名著导读、英语故事、百灵鸟合唱团、篮球俱乐部等。有一位同学想要学习萨克斯,但没有老师申报此课程,也没有一位老师可以胜任此课程。为了不让那位同学失望,学校便为其专门从县文化馆聘请了一名教师。这看似小题大做,但如果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兴趣,又怎能算是对学生选择权的尊重?而各种社团活动也是孩子的所爱,从上百人的口风琴队到五百人的太极功夫扇社团再到八百人的花式广播操社团,每一个孩子都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感受校园生活的无限精彩。
学生甚至有权选择校服的款式。我们将近十种备选校服带到班上,让学生试穿,再由他们表决确定。建校伊始,校报应运而生,但给校报起个什么名字?我们决定向全校学生征集,最后,“新星报”成为我们沿用至今的校报名称。学校省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口号、十年校庆的口号也都来自于学生的智慧。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同样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向学生征集活动方案成为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等校园活动的必要程序,学校总会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每年的活动内容作调整和完善。比如,在学生的建议下,艺术节增加了“我型我秀”服装设计与表演、校园十大歌手评选等项目,体育节增加了三足竞走、传球接力等趣味项目,学生真正体会到作为小主人的自豪感。学校广播台、电视台的主持人,学生会干部等均由学生自主报名,通过海报宣传、公开演讲等环节,自主选举产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
唯有学会放手,懂得退一步,学生才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放飞个性,展示自我。这样的“无为”不是“不作为”,更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在不该命令的时候不命令,在不该插手的时候不插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实现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上前一步,欣赏成长
关注学生,引领学生,还需要具备“有为”的智慧,因为“有为”就是创造,是付出,是集思广益、同心同德地行动,是多迈一步,走上前去关注孩子,欣赏孩子。
“近期书写进步很明显,继续加油!”“这份作业纸上的第5题有难度,但是你做对了,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呀!”“作业订正得很及时,好样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这些富于激励性的话语一点都不陌生,老师经常会在作业纸上留下这些暖洋洋的鼓励。如果说教育就是一首乐曲的话,那么赏识则是我校教育的基调,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等待我们去发掘的宝藏。
在我校,对学生的表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鼓励中自信成长,我们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比,设立近十种奖项,涉及品德、行为、能力、知识等多方面。学期末的表彰会,多数学生都能获得称号,如“品行标兵”“守纪标兵”“劳动标兵”“环保标兵”“助人标兵”等,孩子天性中渴望得到表扬的需求得以满足。内容丰富的“喜报”发放就更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班会课上发放,文化课上也可以发放。这个孩子发言积极,他的喜报是“积极发言之星”;那个孩子语文不太好,但数学不错,他的喜报就是“数学之星”;在某方面进步的孩子就是“进步之星”。小小的喜报,星星点点的激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推动他前进的强大力量。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冷落,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冷落感首先来自于内心的自卑。如何让这样的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那就要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上前一步找到他们的亮点。有一位学困生,语数英总分只有几十分,为了帮他树立信心,班主任让他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他工作的认真程度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每天都坚持整理图书、清洁书架。被评为“公益标兵”后,他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甚至对阅读也渐生兴趣,还喜欢上了写作,发表了习作。像这样的例子在我校并不鲜见,每一个学困生的转变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但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欣赏学生,鼓励学生。
用“平等、民主”来形容我校的师生关系是很恰当的,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感情的投入和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人手一册《自主学习记载簿》,里面有多个栏目,学生可以对自己每天的学习过程和思想状态作记录或反思。其中“心灵港湾”与“老师寄语”栏,成为师生感情的纽带。以下是一位学生与他的班主任的一次心灵对话。
生:上初三了,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又好像什么都变了。爸爸妈妈没有给我施加压力,但我能感觉到其实他们很在意我的成绩,事实上我自己也在意,但是总怕自己让他们失望,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去年我的女儿上初三,她也总觉得我们对她期望值很高。当然,说没有期望那是假的,但是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比,成绩真的不重要。我是父亲,我懂父母的心。孩子,你已经很优秀,没有人给你压力,压力来自于你自己,每天对着镜子笑三次,好吗?祝你开心!
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关爱学生,如果那样的关爱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就不能算是彻底的关爱。而在一次次无声的交流中,师生完全是平等对话,教师于不经意间完成了对学生心灵的疏导和激励,及时地将可能会沉淀下来的微小尘埃清除。
正是因为我们用爱、用智慧去付出,时时有上前一步主动关注的意识,所有的教育行为才如此灵动。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只有当我们用注满爱的目光欣赏学生,用注满情感的心灵去贴近学生,教育才生动饱满,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健康的人格、高洁的操守、阳光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怀。在教育的道路上,无论我们付出多少都会无悔坚守,因为我们在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