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的理想与实践路径

2014-07-23刘铁芳

江苏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理想

刘铁芳

【摘 要】生命教育,不是如何教导孩子的生命姿态,成人没有资格去教育他们的生命应该怎么样,而是回到孩子,回到生命的本身,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质朴的生命本色。其目标在于诗性和理性的共同发展,由此来孕育和谐的生命、健全的生命。生命教育路径有两条:一是生存性的生命教育,一是认知性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 理想 路径

一、生命教育的起点:儿童生命的自然与真纯

我们很小的时候,碰到哪个人有什么难处或者有什么事情,都是发自内心去帮助。帮助别人关爱集体,是为人的本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什么都淡忘的本事呢?一次坐火车,有个人下来就拎包,还以为他这么好心,他却说给一点烟钱。我知道这个社会已经变了,被功利化的社会渐渐遗忘生命本色。

班华老师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关爱生命也是孩子的本真之事。班老师说,要感谢孩子,要救救孩子。

为什么要感谢孩子?“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教我们如何做成人。哲学课上,他问我们是先有父亲,还是先有儿子。我想好像这不是问题,当然是先有父亲,后有儿子。但哲学不这样看。一个人没有儿子就永远都不是父亲,儿子让你成为父亲。好儿子让你成为好父亲,好学生让你成为好老师,好儿童显现好成人。儿童成为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出自身何以作为成人而存在。孩子身上出了问题,照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究竟给了他们什么样的生命启迪,孕育了他们什么样的生命底色?儿子就是父亲的镜子,父亲在儿子身上照出自己的影子。儿童的生命是白纸,靠周围的人成长出颜色。周围体现什么气质,就孕育什么样的儿童。儿童是生命的镜子,是老师的生命的镜子。学生对老师充满怨恨的时候,老师就可有可无了。

为什么要救孩子呢?因为孩子不再是孩子了,已经被过度功利化的社会与教育毒害了,而且毒害不轻。现在打开网络很害怕,司机撞死了小女孩都敢继续往前开。中国社会发达了,为什么对孩子的敬畏都没有?应该以反人类罪来起诉他。今天成人要重温鲁迅那句话:掮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天地去,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教育的目标就是两个:幸福度日,就是幸福地生活;不仅要自己幸福,还要关心别人的幸福,要合理地做人。教育主题,被鲁迅很清晰地表达出来。

感谢孩子是教育的起点,而救孩子是教育的目标;前者是消极的教育,后者是积极的教育。

生命教育,不是如何教导孩子的生命姿态,成人没有资格去教育他,他们的生命应该怎么样,就是回到孩子,回到生命的本身,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质朴的生命本色。

一次参加支援贫困地区的学生汇报活动,一个女孩拍摄了一张山区孩子的笑脸,我很有感触。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就是在孩子的脸上看出纯真的笑容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生命教育的重点,要做的就是保持他的微笑。曾见到某学校“学会微笑”教育,很悲哀,今天的孩子还要学会微笑?微笑是天生的,学会微笑不是特别好,但今天真的是连微笑都要学会。今天教育应回到教育的常识,回到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在儿童不断社会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过度化的今天,让教育回到生命本色。

今天的教育,要回到孩子,回到生命教育的本真。有老师提到,现在的孩子沉迷网络,对自然、对周围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敏感性。他们被这个环境、被应试教育磨灭了童心。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面对网络生活与网络下的生活,让孩子意识到还有比网络生活更基本的主题,还要回到人生的地平线,生命的地平线,要融合到人与自然之中。这是生命教育第一个理念,就是回到起点。

二、生命教育的目标:诗性与理性的结合

生命教育的双重目标就是诗性和理性主题的共同发展,由此来孕育和谐的生命、健全的生命。

第一,美化生命,和谐生命。生命教育一定要加上美的因素,这里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针对点。其一,中国人向来生命过得很沉重。蔡元培提出美的理念,强调美的因素直接针对的就是中国人的生命欠缺。其二,应试教育对生命的过度塑造。孩子很活泼,但是孩子进入学校怎么一点都不那么活泼,不那么纯真了?他们失去了生命的本身。第三,今天中国出现教育倒置,或者叫做诗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倒置。孩子在幼儿园学爱国,培养得规规矩矩,结果到中学就完了,到大学理性的东西培养不出来。孩子小时候应该是活泼的。小的时候没有了活泼,创造力就没有了。我们提出救救孩子,保卫儿童,保卫童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这是根本性的问题,跟素质教育相吻合,生命教育就是让教育回到常态。

小学的教育应该是诗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一点提升理性精神。这是我们提出生命教育“和谐生命”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教育是整体连贯的,一个人的发展,要从整体考虑目标,不仅是当下的目标,不是非要孩子这个学期考100分,他的很多东西需要慢慢地检验。

第二,保持生命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到全国找纯真女孩,好不容易在河北一所高中找到周冬雨。因为今天女孩子确实被社会影响,很难找到纯真的姿态。一个人越保有自己的童真,以后的发展潜力越大,小时候成人化,长大了包容就很困难。生命教育很重要的主题,就是怎样保持儿童生命的本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多留下一些空间。教育的过程就是格式化的过程,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学校要尽可能延缓格式化,过早格式化将降低生命质量。孩子的发展犹如前行的车,中国是拼命往里装东西,美国则是给车子加油。以当下标准评价,中国人学了很多东西;整体评价,美国的孩子则装得更多。小时候花了很多精力背的东西意义并不大,你长大以后一下就明白了。一次到东北师大附小聊天,他们一二年级不学数学,四年级以下不留任何作业,孩子们也发展得很好。一年级做作业到十点钟,何苦?小学教育孩子从小埋头在作业当中,以后的发展肯定很小,而且是生命受到抑制。

第三,促进生命的健全。这种健全就是完整、成熟和自由。不管什么教育,最终培养孩子,让他能独立、自主过好自己的生活。回到鲁迅所说的话题:合理地度日,幸福地做人。他的路径是什么?第一就是理解。面对孩子,不是教他,而是站在孩子生命立场上,跟他心心相印,去同情他,去贴身体会他。第二是指导。没有理解的指导是瞎指导,指导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样,理解孩子也不是溺爱孩子,要提供理性的指导,指导本身不是目标。第三是解放。你指导的目标要达到解放。《动物世界》里小鹿两岁之后,母鹿把小鹿赶到河那边去,自己就走开了。所有教育目标是促成儿童的人格解放,让他们独立自主,让他们自己处理事情,自己解决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要和谐生命。孩子的生命不和谐了,成人的生命也不和谐。中国人很有钱了,但骨子里还是怨恨型人格。鲁迅讲得很好,中国古代一级压一级,皇帝的怨恨转给臣子,大臣转移小臣,家长转给孩子,媳妇是最底层,她没有地方转,媳妇唯一的出路就是生一个儿子,等到儿子讨了老婆以后,可以做婆婆,怨恨转移到她的媳妇身上。

三、生命教育的路径:活出生命教育的姿态

班华就是生命教育。为什么?这个就是人格。班华老师说的话很真,很质朴,对教育的深刻思考,让我们思考生命教育是教育者自身的生命。如果自身生命没有一种生命教育的气质,你用希特勒的教育很难执行出美好生命形态来的。班老师用一个很好的词——“原形”。我们有一个原形,并且自己活出生命教育的原形。生命教育不是刻意教出给人看的成果,她是活出来的生命姿态,她是置身真实教育情境之中而活出来的。即使没有生命教育,我们很多人也进行实实在在的生命教育,这意味着生命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和技巧,而是首先要转变老师们的生命的姿态,我们要活出生命教育的典范来。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活法。

生命教育有两种展开路径,一是生存性的生命教育,一是认知性的生命教育。认知性就是爱学生,为什么要爱大家,为什么要爱动物,这个是认知性的。但是更多需要是生存性的,把动物关怀变成我们生命的成长。一只鸟死了,学生给鸟举行葬礼,就是焕发认知,进入现场。这不仅把生命教育主题变成一个眼睛、思维里面认知的对象,更是超越认知的生命教育——生存性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路径,根本是要转换生存体验,根本在于老师的姿态。

四、生命教育的载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生命教育的根本载体乃是教师,生命教育需要怎样的教师?怎样的校长?我1986年毕业,有那个年代比较典型的气质。那个时代有很多诗人,要不就是诗歌爱好者。那个时代的教育提供一个诗性气质。我从初中写诗,写到高中。我常常这样自我称道:“散步也思考教育问题。”大家比较喜欢看的话,觉得有点意思的话,大都是在散步时想出来,这就是生命的姿态。

“教育不是做给人看的,特别不是给领导看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共同生命经历,就是共历生命成长,学校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家园。不要把老师看成封闭的对象,老师也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老师,做父母也同样需要学习。80后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问题,是父母过于溺爱,包办替代。爱必须要有理智。鲁迅的三个词提供了比较好的方式。有个网站是从小受父母虐待的孩子结成一个团队建设的,他们在里面发泄对父母的不满,但他们回到家里绝对不会告诉父母这些做法,他们只是通过这个方式发泄,这些孩子也并不是坏人。父母要思考一下,怎么样跟小孩建立很好的交流,让他们不是把怨恨累积心里,等有一天突然发泄出来。孩子在家里是乖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坏事,你还不知道,实际是你埋下的祸根。孩子出了问题,反思的是我们自己。生命教育载体就是有好的教师,最好的生命教育主题,应该达到诗性生命、健全生命的目的。

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是不一样的。小学的教育是诗性和母性结合的生命的诗意。一位优秀的教师总是闪耀母性的光辉,站上讲台看学生的目光都包容了,这是一种慈爱,让学生进入老师的气场当中。我们的教育场景,首先要营造爱与智慧。今天怎样当老师,怎样当好老师,爱和智慧是最重要的主题。小学教育应该有一点诗性,不要教条化,不要死板。有个学校把一个小小的符号搞得很有意思,孩子们觉得很温馨,班级有家的味道。把爱加在砖头上面就是家。对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多媒体设备,对操场而言重要的不是塑胶跑道,教育要让孩子开心地生活,快乐地奔跑,自然地成长,像禾苗一样收获知识。古希腊哲学故事不仅有爱,更有智慧,爱是基础。真正高明的人既要有智慧,又要有爱,这个理性规划才有人性。其次是包容。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尝试错误”,孩子在受教育,学知识,他们的生命是在尝试错误中发展的。小孩子哪有不摔跤的?但摔跤可以摔成人。只要错误在允许范围里面,摔几个跟头,他就慢慢成长了。如果不允许犯错误,他长大了就很严重了。我自己带孩子就是看着他走,在他倒的时候伸出手来帮助,这就是教育。第三是引导。综合起来就是以爱理智地引领。小学教育是以诗性和理性为基础,是孩子一生奠定的基础。

五、生命教育的走向:发展性生命教育

《旅行箱的故事》里讲到一个孩子,母亲去世了,老师们怎么做。老师引导孩子回忆他的生活,让他画下来,回忆留在记忆里很深刻的生活。母亲虽然死了,却在孩子的笔下活出来,孩子在悲伤当中活出美的质地。教育不仅是抚育他的伤口,更是让他的生命生发出继续前进的力量。他们把孩子的梦想、温暖和恐惧变成画面,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一时的温暖,而是摆脱恶梦、恢复梦想的能力。面对孩子,不是简单给予关爱,体现老师多少慈爱。我每次最难受的是,电视搞赈灾义演的时候,受难的孩子要表演,表演成人的爱心。这是一个摧残,是二次伤害,苦难是不能表演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弱势的孩子也是一样,怎样促进他的成长?我们其实可以培养他,找到他生命的亮点,把这个亮点显现出来。他生活在灰暗之中,但老师让他找到生命的亮色,就把消极的教育转变为孩子为主的、向上的、积极的、阳光的生命教育。真正的生命教育,不是让孩子放弃对生命的想象,不是让孩子放弃对美好的事物的热爱。任何时候,任何情境,都要尽可能地唤起孩子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爱,对真善美的爱,由此而唤起人性的尊严。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到一定时候会疲惫的,中国缺诺贝尔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把人的大智慧削弱了,停留在小的空间,不习惯大智慧、大爱了。

有个叫箫箫的同学生病了,死亡了,同学们搞了个祭奠活动,让箫箫活在他们心中,非常成功。这是真正的陪伴生命,陪伴即将失去的生命,理解生命。她虽然不幸逝去了,但她的生命还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她的生命就通过同学们的见证而依然存活着。

发展性的生命教育当然可以做得更深入一些。有一句话“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今天的教育要想大问题。想一点大问题,在更大的背景之下,解放儿童的生命,最终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我们实践中的活生生的辩证法,行动要低,思想要高,上下融通,形成有思想的实践与有实践关怀的思想。

生命教育还可以从哪些问题着眼?

第一,回归自然。自然是永恒的主题,回归自然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回归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倾听自然。现在人心浮躁,跟自然很遥远了,农村的孩子对乡土也一样冷漠,因为他缺少自然的、真实的生命。我们小时候经常挖草、插秧、抓泥鳅,孩子们在自然中玩。现在农村的孩子因父母亲外出,他们生于自然,却没有融入自然,城里的孩子更糟糕。

有个加拿大摄影师Gregcry Colberg,他拍了一个系列影片。片中有个藏族男孩,站在大象背后,背景辽阔,孩子给大象念佛经。照片让人感动,男孩跟大象、佛经融为一体。还有一个赤裸的祖孙两个人坐在沙滩上,旁边是一只安静的豹子。这是怎样安详的画面,动物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凶。今天孩子只能动,不能体验到静,孩子的心灵是单一的、封闭的,表面开放——只对同类、同质事物开放。比如对爷爷的价值观,他完全是封闭的,不说接受,起码应该是对话,爷爷唠叨的东西也有正确的,但爷爷奶奶的故事却远离了孩子。

孩子自己生命没有故事,还有一个原因,他们从小缺少听故事的经历。我想起小时候,夜晚油灯下,孩子围在一起,听着爷爷讲故事,故事无奇不有,甚至包括鬼故事。鬼故事对鲁迅有很大的影响,他写的东西跟鬼故事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传统讲故事的场景,转到教室是什么样?场景规范化,教师规范化,内容规范化,这就没有区别了,它同质性了。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五谷杂粮,什么都吃,家庭已经成为学校的延伸,我们要让孩子们接受民间的东西,回归乡土,回归自然。

让孩子们回到自然的生命状态之中。我们可以用适当的形式回去,比如说劳动,贴近自然的劳动形式,现在很流行的方式,回到简朴的劳动方式。他劳动的时候什么都会思考,会回到与大地亲近的交流,这就是心灵回到自然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途径。当然,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劳动只是一个重要的形式。托尔斯泰说:“懒惰的人,道德高尚是不能想象的。”中国人讲心灵手巧,勤劳和宽容是联在一起的。今天怎样训练孩子的品德,劳动是很重要的,这是回归自然。

第二,就是回到生活。回到日常生活,让孩子去交往,生活的包容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任何教育不能替代生活的教育。

第三,就是回到经典。这个也是谈得很多,我不多说了。因为生命需要孕育的,回归自然是起点,回到生活是过程,回到是经典是引导生命成长的内容。今天的孩子们生命既要有自然的亲临,有生活的广度,有经典的宽度,这样孩子的生命才是健全的生命。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龙龙的理想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