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2014-07-23张立龙

科技视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城区人居绿化

张立龙 杨 济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1)

0 引言

关于人居环境研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末,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城市恶性膨胀,居住条件的恶化成为压抑城市居民的巨大阴影。在这种背景下,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开创了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的先例。之后,沙立宁提出有机诚实理论;1973年,格伦提出了一个组合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到如今的生态城市都是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探索。在我国,作为“人居环境”理念的提出者和积极倡导者,两院院士吴良镛认为,十多年来,“人居环境”观念拓宽了城乡规划建设研究的视野,并从学术前沿变成社会的“普通常识”。

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环境,特别是近两百年来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加剧了人与自然作用的强度,人类有所发展,自然有所破坏,自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又影响到了人类的继续发展。不管是田园城市到如今的生态城市,都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长久发展的发展模式,指引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恶性后果。新城区的建设尤为重要,作为城市向外发展的结合部,这里凝聚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这里充满着多样性,这里是城市新的起点,只有要建设好起点,才能为以后城市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1 新城区、人居环境概念

1.1 新城区范围界定

城区,指城里和靠城的地区,与“郊区”相对。郊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此本文对新城区的定义是:新城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由城市规划确定的已建设完成的地域范围,是新的住宅区或商业区、开发区等。

1.2 人居环境内涵

人居环境概念的提出尽管已有50 多年的时间,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研究者对人居环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最有代表性并被广泛接受的是吴良镛院士的定义,他认为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概念,它的真正含义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它不仅包括住房、乡村、集镇、城市等物理形体,还包括人类活动的过程,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活动,以及为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的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根据这一定义,他认为,人居环境在物质的硬环境和人文的软环境两大范畴内包括人类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社会公共环境以及资源、能源和生态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2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长沙市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按照中国人居环境奖25 项定性指标估计,长沙已基本达标的有22 项,达标率为88%。主要差距是:“城中村”改造计划3年内才能全部完成,建成区内新型墙材使用率不足50%,争创人居奖宣传工作还未广泛开展。按照中国人居环境奖18 项“定量指标”估计,长沙已基本达标的有12 项,达标率为66.7%。主要差距是:城市污水处理率及其再生利用率、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公众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率还未达标。2008年长沙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9月18日长沙以排名第一入选“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因连续三年获此殊荣而永久保留此称号)。由此分析长沙长沙人居环境的建设现状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2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化速度过快,热衷于表面现象的营造,忽视重要的体系建设和完整。很多城区的建设并没有完整的规划,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缺乏相应的防灾措施及绿化休憩场地。第二,新城区虽然有宽大的主干道而缺少完整的路网结构,公共交通滞后,缺乏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第三,新城区拆迁过程要考虑对原居民的安置问题,要妥善安置农民的就业和今后的生活问题。第四,新城区缺乏活力,新城区并不是卫星城,新城区要发展自己的产业,不是繁荣一段时期就衰败了。第五,新城区新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管理不尽如人意。

3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3.1 硬环境建设目标

硬环境指物质环境的建设,包括住宅设计、道路系统、社区服务设施、绿化建设、以及环境保护。良好的物质环境是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居住设计仅仅是硬环境建设的一个方面,绿化,基础设施,道路,环境等等是为它增加附加值的过程。

住宅设计是最重要的硬环境,是个人归属感最强烈的地方,因此住宅的建设也是购房者最为关注的重点。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提倡健康住宅,其特性是环境协调化和材料健康化。建设健康住宅主要考虑:有效的使用能源和资源,提供优良空气质量,照明、声学和美学特性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料和家庭废料;尽可能采用有益于环境的材料;适应生活方式和需求的变化,经济上可以承受。每一处新城区的住宅都应按照新城区的发展建设需求建设,妥善安置原著居民,以发展的眼光建设住宅。注重住宅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住宅区,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道路系统是新城区对外和对内联系的纽带,新城区内部的道路要以便捷、安全为原则设计,方便人们的生活出行。对外交通的作用更为重要,一个新城区发展起来是来自人员和物资的集聚,新城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新区,构筑轨道交通网是必不可少的,长沙已经开始地铁的建设,地铁站各出口必将是交通集散点,也将会导致周围地区的建设,也是新城区发展的契机。一些滨江新区的建设也是考虑了未来沟通河东河西桥梁以及隧道建设带来的便利。

社区服务设施是为新城区提供服务的设施,包括商业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要有商店、学校、医院、储蓄所、文化活动中心、理发店以及社区街道办事处等市政服务机构,提供居民的衣食。政府在设计新城区时应保证新居民的衣食安全,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蔬果。各类服务设施的布局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的布置,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和配置。

在绿化上,新城区的建设要学习新加坡建设立体绿化系统。第一,成立专门绿化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第二,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第三,鼓励公众参与,让人们了解绿化,了解自然环境。第四,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第五,开展惊喜的绿化管理。第六,重视城市森林的建设。绿化对改善城区的气候又很大作用,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绿化覆盖率,所以长沙新城区的建设也应该在发挥绿化优势的前提下,独具特色的进行绿化的进一步规划。

环境保护方面。整治、净化城市“血液”湘江,加强长沙市湘江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确保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防止水上经营餐饮船舶污染湘江水域,切实解决好主城段水域内渔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关闭、取缔沿江污染企业,减少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行清洁生产。新城区固体废物防止也是环境保护的关键,要规划好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在收集转运过程中要处置得当,防止固体废物的二次污染。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学习国外先进城市无害化处理工艺,发展循环经济。

3.2 软环境建设目标

软环境指精神文化建设,新城区软环境建设主要是社区内部的软环境建设,包括社区理念、社区活动,社区管理。

社区理念的建设要以学习型社区理念为中心进行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外在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丰富的社区教育方式,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培养学习精神,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社区活动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中国城市老龄化的加剧,社区活动将会有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社区活动也要围绕学习型社区理念进行组织。社区活动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培养居民的领域感、认同感、归属感。

社区管理,可以借鉴百步亭的社区管理模式。该社区直接在区一级政府指导下开展自治管理,不设街道办事处,而是通过建立社区事务中心,由社区、区属职能部门和地区单位联合为居民提供如办理兵役、婚姻、工商、税务、社保、户口、计划生育等的各种政策服务和生活服务。社区自治体制以由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无偿提供社区服务。在这样的人居环境中生活,公众参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自觉。居民不自觉地形成了极强的家园意识、参与意识,“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4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建议

湘江世纪城的建设颇具特色,整个新城区的规划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思考提供了借鉴。以湘江世纪城的建设为经验,长沙新城区的建设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搞好新城区的规划设计,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城区,都是要不断发展的,所以规划必不可少,理清发展思路,从全局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居环境的建设,克服短期效应和局部效应的弊端。

第二,转变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从大环境出发,注重大环境建设,现在城市高楼林立,高层建筑可以节约空间,高效利用土地,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但是高层住宅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要配以一定比例的低层建筑,满足各阶层居民的不同要求。

第三,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创建循环型社区。每个城区的建设都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城市总是呈现“核心-边缘”的发展模式,新城区又会被新城区所包围,所以在城区建设时要适度超前的使用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防止建筑的“非正常死亡”。新城区的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设计,对水资源、能源、绿化、固体废弃物处理都做好前瞻性的规划。

第四,注重新城区的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繁荣的基础,只有产业的高效配置和布局才能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为地区创造更多的资金。资金又是地区不断发展的保证。因此,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要从长远开放的角度去规划新城区的产业建设。妥善安排原居民的就业和生活,转变农民的生活,使他们接受城市的文化和生活,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五,“以人为本”,提高新城区的文化氛围,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建设要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的质量,因此提高城区的软环境至关重要。城市人居环境软环境包括居民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设,包括人们的休闲文化环境,还包括社区工作的服务意识、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等等。

5 结论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见证,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城市的设计方法,追求最佳的人居环境。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教训,让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人们要面对的现实。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但是我们要去发掘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为长沙市建设拥有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新城区提供支持。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姜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以大连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3]吴良镛.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李丽萍.宜居城市建设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5]黎志向.市场经济下的人居环境与文化氛围[J].福建建筑,2001.

[6]张凯.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3.

[7]李雪铭,冀保程.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

[8]罗志刚.人居环境系统宏观形态的层级进化规律[J].规划师,2003.

[9]吴国兵.国外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和经验[J].城市开发,2000.

猜你喜欢

新城区人居绿化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干部成长“链链相扣”——西安市新城区推行干部选拔管理“四部走”
1.新编《空城计》……丞相,蜀军都搬到新城区了!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相交早第四纪断裂近断层地震动场预测——以枣庄市新城区为例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