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14-07-23张成翠

统计与决策 2014年6期
关键词: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张成翠,张 杰,杨 红

(南京审计学院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1 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宏观分析

1.1 基础调研

我们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货币年鉴等官方统计出版物,确定了研究所需的基础数据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17项:M0(供应量);M1(供应量);M2(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为了便于获取数据,我们最终选择从色诺芬数据库中获取这些统计数据。与此同时,考虑到数据的统计周期的一致性以及研究的有效性问题,我们选择1990~2011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范围。在色诺芬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主要是价格指数数据均是以上一年作为参照的百分比数据,为了便于统一化研究,我们将价格指数的参照年统一调整为1989年,从而得到了基于该要求的各项价格指数数据。考虑到文章的篇幅所限,我们在此仅展示17项中的部分项目——M0;M1;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将上述项目的数据汇总,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与宏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数据截选汇总

1.2 宏观分析

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转化为曲线的形式进行形象展示,见图1、图2。

图1 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与分类趋势图产业发展

图2 中国大陆地区主要价格指数发展分类趋势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与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它们的整体发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仅包含M2货币供应量;第二类包含三个元素,依次为M1货币供应量、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类包含两个元素,依次为M0货币供应量、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类居于最高层,第二类居中,第三类居于最底层。三类之间的界限清晰,间距基本保持稳定,且三类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同态化发展趋势,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基点存在高低差异而已。

同时,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地区价格指数变动也具有显著的聚类特征,它们的整体发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包含三个元素,它们依次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二类仅包含一个元素,具体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第一类居于最高层,第二类居于最底层。两类之间的界限清晰,间距有逐步扩大化的趋势。第一类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方式,三类指数发展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第二类则呈现出锯齿状的发展趋势,其中在调查年份中期,该指数发展较为稳定,但是在调查年份的头尾部分,出现明显的锯齿状发展趋势。

2 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与宏观经济发展间的动态计量模型研究

2.1 货币供应与居民物价指数间的动态计量模型构建

就货币供应与居民价格指数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是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前期大量的计量模型研究,效果均不理想,直到最后选定VAR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后,才得到了较为理想且符合计量学、统计学要求的计量模型。将模型结果汇总,从而得到下式:

说明:变量M2代表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变量CPI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UCPI代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RCPI代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A1i代表第i个滞后期的作用系数矩阵;变量C1代表常数项系数向量。

上述计量模型采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7.2完成,分析过程中所得到的AR根的模均在单位圆内。且选择滞后期为3时,其各项参数指LR、FPE、AIC、SC、HQ均为可选项的最佳值,因此我们确定滞后期为3时,是潜在的最佳逼近模型。另外,我们采用滞后期为3时,进行计量模型构建,得到的模型(即公式1)的主要统计量可决系数、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依次为:0.999512、0.998340,均大于0.95,因此我们最终确定公式1的模型效果是显著的、可信的。之后所有的计量模型均采用EViews7.2完成,各类统计量也满足对应的要求,不再赘述。

从式(1)中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三类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完全一致,其影响特性为:前第一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为负向的,前第二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为正向的,前第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为负向的。且这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相同,均为0.001。另外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面来看,即从常数项来看,三类价格指数的基本面为正向,且基本面系数大致相同,这就说明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稳步增长的现实。与之相对应的,从式(1)中可以看出,三类消费价格指数的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前第一期、前第二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均为负向的,前第三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为正向的,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绝对值基本相当。就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前第一期、前第二期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均为正向的,前第三期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为负向的,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绝对值基本相当。就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前第一期、前第二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均为正向的,前第三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为负向的,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绝对值基本相当。就三种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大小来看,按照绝对值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作用最高,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作用居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作用最小,且后两者的作用系数之和基本相当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这一特性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定义一致。另外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绝对影响作用与农村消费价格指数的绝对影响作用的比例约为3∶2,这一数值为我们很好的控制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2.2 货币供应与三次产业发展间的动态计量模型构建与研究

就货币供应与三次产业发展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是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说明:变量M2代表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变量FI代表第一产业增加值;变量SI代表第二产业增加值;变量TI代表第三产业增加值;变量A2i代表第i个滞后期的作用系数矩阵;变量C2代表常数项系数向量。

从式(2)中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第一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正向的,前第二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负向的,前第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负向的,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3.5∶-1.8∶-1.1,这说明三期的绝对影响作用先急速衰减,后小幅攀升,呈现向左侧倾斜的L字形变化。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第一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正向的,前第二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正向的,前第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负向的,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5.8∶2.5∶-2.6,这说明三期的绝对影响作用依次迅速衰减的。另外,货币供应量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第一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正向的,前第二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正向的,前第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为负向的,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1.6∶0.9∶-0.9,这说明三期的绝对影响作用依次迅速衰减的。

与之相对应的,从式(2)中可以看出,三类产业增加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就第一产业增加值而言,前第一期、前第二期、前第三期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均为负向的,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2.8∶-2.5∶-7.0。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货币供应量的削减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就第二产业增加值而言,前第一期、前第二期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均为正向的,前第三期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为负向的,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0.6∶3.9∶-1.1。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货币供应量的削减作用是呈现出倒置的V字形变化,其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就第三产业增加值而言,前第一期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为负向的,前第二期、前第三期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均为正向的,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2.2∶3.7∶4.6。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对货币供应量的削减作用是呈现出迅速爬升的态势化。

2.3 货币供应与工业品购销间的动态计量模型构建与研究

就货币供应与工业品购销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是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其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说明:变量M2代表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变量P_O_P代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量P_I_P代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变量A3i代表第i个滞后期的作用系数矩阵;变量C3代表常数项系数向量。

从式(3)中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四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依次为负向、正向、正向、负向,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1∶1∶1∶-1,这说明其影响作用呈现方波变化,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特征性,以4个滞后期为一个周期,规则变化。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四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依次为负向、正向、正向、负向,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2∶3∶3∶4,这说明其影响作用呈现类方波变化,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特征性,以4个滞后期为一个周期,规则变化。

与之相对应的,从式(3)中可以看出,工业品的购销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就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言,前四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正向、负向、正向、负向,且这四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4∶-27∶16∶-18。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品的购销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作用为幅度逐渐增大的余弦式冲击影响作用。就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而言,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就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而言,前四期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正向、正向、负向、正向,且这四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8∶7∶-6∶15。由此可以看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作用为不对称的倒置V字形变化,其中V字形的右侧具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拖尾现象,而V字形的左侧具有非常明显的平稳发展迹象。

2.4 货币供应与农产品购销间的动态计量模型构建与研究

就货币供应与房地产产业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是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与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说明:变量M2代表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变量N_O_P代表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变量N_P_P代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量A4i代表第i个滞后期的作用系数矩阵;变量C4代表常数项系数向量。

从式(4)中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四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依次为正向、负向、正向、负向,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 8∶-26∶24∶-7,这说明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冲击作用为幅度逐渐增大的正弦式冲击影响作用。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四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依次为负向、正向、负向、负向,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2∶13∶-8∶-2,这说明其影响作用遵循具有边界不同效应的倒置的V字形变化规律。在倒置的V字形的左侧,具有并不显著的翘起现象,在倒置的V字形的右侧,则具有较为显著的翘起现象。

与之相对应的,从式(4)中可以看出,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前四期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正向、正向、正向、负向,且这四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32∶27∶1∶-47,具有明显的迅速衰减的特征。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而言,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的特性为:前四期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正向、负向、正向、负向,且这四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838∶-1055∶654∶-180。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作用为幅度逐渐减小的余弦式冲击影响作用。

2.5 货币供应与房地产产业间的动态计量模型构建与研究

就货币供应与房地产产业间的关系,我们主要是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说明:变量M2代表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量;变量RE_SALE代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量RE_RENT代表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变量LAND_SALE代表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变量A5i代表第i个滞后期的作用系数矩阵;变量C5代表常数项系数向量。

从式(5)中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具有以下规律:前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依次为负向、正向、正向,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11∶10∶5,这说明其影响作用遵循倒置的不规则的V字形变化,V字形的左侧较长,V字形的右侧较短。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对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和货币供应量对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变化规律完全一致,其特征为:前三期的货币供应对本期影响依次为负向、正向、正向,且影响作用比例依次为-8∶2∶10,这说明其影响作用依然遵循倒置的不规则的V字形变化,与上唯一的不同在于V字形的左侧较短,V字形的右侧较长。

与之相对应的,从式(5)中可以看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前三期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正向、负向、正向,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5∶-15∶6,基本为V字形变化。就房屋租赁价格指数而言,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前三期的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正向、正向、负向,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7∶5∶-60。这足以说明,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迅速衰减作用。就土地交易价格指数而言,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其特性为:前三期的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对本期货币供应的影响作用依次为负向、正向、负向,且这三期的影响作用系数比例为-12∶103∶-8。这足以说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瞬间高速浪涌的特质。由此,我们对货币供应与房地产产业间的动态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上述五个VAR[10]模型的构造,我们对中国货币供应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有了清晰的、定量化的认识。

3 总结与展望

研究重点是中国宏观经济与中国货币供应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通过宏观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上述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确定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确定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大陆地区货币供应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在研究之初,我们通过大量的基础调研来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随后基于调研所得的基础数据展开宏观分析,就二者之间的整体发展趋势与变化的整体态势进行了宏观分析与研究。随后,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五个角度出发,对中国货币供应与各类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经济模型构建与分析。这五个角度依次为:货币供应与居民物价指数间关系的角度,货币供应与三次产业发展间关系的角度,货币供应与工业品购销间关系的角度,货币供应与农产品购销间关系的角度,货币供应与房地产产业间关系的角度。通过上述五个角度展开的论述与研究,明确了中国货币供应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的定量化表述的相关关系。从而为更加有效、更加准确、更加适宜地稳步促进宏观经济发展,提供了货币供给策略与对策。

[1]李卓,张茜.国际油价波动与石油冲击——基于符号约束VAR模型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8).

[2]黄昌利,王艳萍.改革开放30年中国M_2/GDP比率问题研究:基于货币供给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2,(8).

[3]张永升,杨伟坤,桑毅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2,(2).

[4]刘业政,刘军.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研究——基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

[5]欧阳志刚,史焕平.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J].经济研究,2011,(7).

[6]Patrick Minford and Naveen Srinivasan.Determinacy in New Keynes⁃ian Models:A Role for Money after All?[J].International Finance,2011.[7]Wing Leong Teo.Estimat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Taiwanese Economy[J].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9.[8]Eduardo Levy-Yeyati,Marfa Siledad Martinez Peria and Sergio L.Schmukler.Depositor Behavior under Macroeconomic Risk:Evidence from Bank Runs in Emerging Economie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0.

[9]Zivanemoyo Chinzara.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Conditional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in South Africa[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

[10]周双.外汇储备增长、货币冲销对物价水平及社会产出的动态影响——基于VAR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春市营销环比回升 价格指数环比小涨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延迟退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个包含遗赠动机的模型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8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6个月上涨
7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5个月上涨
中国的柑橘丰收但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