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相遇问题的归类分析
2014-07-22邱树雄
邱树雄
追及相遇问题常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而且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一样,所以给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带来很大的困惑,学生常把这里当成一个难点,上新课的时候能听懂,当时也会做,往往到综合考试时遇到此类问题,就无从下手,就成难题了.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对应物理知识很难被有效提取.而知识要能在解题时很快被有效提取,那就要注意,知识在构成和存储时要被真正的理解和有序存储.所以为了有序存储解题方法,笔者把问题给归类分析,以方便在需要时能快速有效地被提取.
一、概念理解
1.追及相遇的实质
讨论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相遇过程中的两个关系
“同一时刻”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
“同一位置”涉及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是“速度相等”这一条件,它是追及相遇问题中两物体相距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能否追上的切入点.
(这个条件将在具体问题的应用过程中,再予以更好的说明.)
4.追及相遇问题的分类
(1) 一定能追上(比如:匀加速追匀速、匀速追匀减速)
(2) 不一定能追上(比如: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速)
二、典例分析
例1(匀加速追匀速)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绿灯亮起时,它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并肩行驶.试求:
(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多大?
解析
(1)由于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汽车的速度为6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由at1=v得, t1=va=2s
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位移x1=vt1=12m
汽车行驶的距离x2=12at21=6m.
故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Δx=x1-x2=6m.
(2)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由vt2=12at22得t2=2va=4s
追上时,汽车的速度v′=at2=12m/s
点评首先判断匀加速追匀速属于一定能追上的情况,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追上时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根据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例2(匀速追匀减速)
甲车在前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相距32m时,甲车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问:
(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赶上甲车?
解析(1)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甲车的速度为9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由v0+at=v得,t=9-15-1s=6s,即经过6s两车间距离最大.
此时甲车位移x1=15+92×6m=72m,乙车位移x2=9×6m=54m
所以,两车距离最大值Δx=x1+32m-x2=50m
(2)设甲车经时间t1停下,则t1=0-15-1s=15s,甲车的位移x甲=112.5m;乙车的位移x乙=9×15m=135m.因为x甲+32m>x乙,所以,在乙车追上之前,甲车已经停止.
乙车追上甲车所需时间t=112.5+329s=16.06s.
点评匀速追匀减速也是一定能追上的情况,不管初始条件如何,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但是这里有刹车问题要注意,前方做匀减速运动的车是否在被追上之前就已经停下了.
例3匀速追匀加速: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同时一乘客在车后10m处以4m/s的速度追车,问人能否追上车?若能追上求追上的时间;若追不上求人和车的最小距离.
解析当汽车的速度v1=4m/s时,汽车行驶的时间t=2s,位移x1=12at2=4m.
乘客的位移x2=v2t=8m,因为x1+10m>x2,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
此时人和车的距离也就是最小距离,所以最小距离Δx=6m.
点评这道例题属于不一定能追上的问题,以速度相等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速度相等时追不上就追不上了,因为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最小.如果把题目中10m改为4m,则恰好追上.如果把10m改为2m且人和车在两条平行直线上运动,则它们会相遇两次.
例4(匀减速追匀速)
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汽车刹车时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指的是汽车速度减速到与汽车速度相等时,汽车刚好追上自行车.即经过t=
v-v0a=4-10-6s=1s的时间,位移x1=v0+v2×2=10+42×1m=7m.
而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位移x2=vt=4m,所以汽车刹车时应该离自行车距离Δx=x2-x1=3m.
点评这道例题仍然属于不一定能追上的问题,由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可知,恰好追不上的临界点是二者速度相等时,恰好在同一位置,从而找到两者的位移关系.
三、归纳总结
以上四个典型的例题包含了追及类问题的四个基本类型,通过分析知道,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前,只要能够判断出问题是属于一定能追上还是不一定能追上的情况,接下来的分析就有目的性了.第一类,一定能追上的情况,由于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根据时间关系找两者的位移关系即可.第二类,不一定能追上的情况,由于根据速度相等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小,根据时间关系找位移关系确定两者速度相等时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是恰好追上还是追不上或者是可能相遇两次的情况.
endprint
追及相遇问题常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而且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一样,所以给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带来很大的困惑,学生常把这里当成一个难点,上新课的时候能听懂,当时也会做,往往到综合考试时遇到此类问题,就无从下手,就成难题了.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对应物理知识很难被有效提取.而知识要能在解题时很快被有效提取,那就要注意,知识在构成和存储时要被真正的理解和有序存储.所以为了有序存储解题方法,笔者把问题给归类分析,以方便在需要时能快速有效地被提取.
一、概念理解
1.追及相遇的实质
讨论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相遇过程中的两个关系
“同一时刻”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
“同一位置”涉及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是“速度相等”这一条件,它是追及相遇问题中两物体相距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能否追上的切入点.
(这个条件将在具体问题的应用过程中,再予以更好的说明.)
4.追及相遇问题的分类
(1) 一定能追上(比如:匀加速追匀速、匀速追匀减速)
(2) 不一定能追上(比如: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速)
二、典例分析
例1(匀加速追匀速)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绿灯亮起时,它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并肩行驶.试求:
(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多大?
解析
(1)由于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汽车的速度为6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由at1=v得, t1=va=2s
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位移x1=vt1=12m
汽车行驶的距离x2=12at21=6m.
故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Δx=x1-x2=6m.
(2)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由vt2=12at22得t2=2va=4s
追上时,汽车的速度v′=at2=12m/s
点评首先判断匀加速追匀速属于一定能追上的情况,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追上时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根据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例2(匀速追匀减速)
甲车在前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相距32m时,甲车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问:
(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赶上甲车?
解析(1)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甲车的速度为9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由v0+at=v得,t=9-15-1s=6s,即经过6s两车间距离最大.
此时甲车位移x1=15+92×6m=72m,乙车位移x2=9×6m=54m
所以,两车距离最大值Δx=x1+32m-x2=50m
(2)设甲车经时间t1停下,则t1=0-15-1s=15s,甲车的位移x甲=112.5m;乙车的位移x乙=9×15m=135m.因为x甲+32m>x乙,所以,在乙车追上之前,甲车已经停止.
乙车追上甲车所需时间t=112.5+329s=16.06s.
点评匀速追匀减速也是一定能追上的情况,不管初始条件如何,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但是这里有刹车问题要注意,前方做匀减速运动的车是否在被追上之前就已经停下了.
例3匀速追匀加速: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同时一乘客在车后10m处以4m/s的速度追车,问人能否追上车?若能追上求追上的时间;若追不上求人和车的最小距离.
解析当汽车的速度v1=4m/s时,汽车行驶的时间t=2s,位移x1=12at2=4m.
乘客的位移x2=v2t=8m,因为x1+10m>x2,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
此时人和车的距离也就是最小距离,所以最小距离Δx=6m.
点评这道例题属于不一定能追上的问题,以速度相等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速度相等时追不上就追不上了,因为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最小.如果把题目中10m改为4m,则恰好追上.如果把10m改为2m且人和车在两条平行直线上运动,则它们会相遇两次.
例4(匀减速追匀速)
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汽车刹车时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指的是汽车速度减速到与汽车速度相等时,汽车刚好追上自行车.即经过t=
v-v0a=4-10-6s=1s的时间,位移x1=v0+v2×2=10+42×1m=7m.
而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位移x2=vt=4m,所以汽车刹车时应该离自行车距离Δx=x2-x1=3m.
点评这道例题仍然属于不一定能追上的问题,由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可知,恰好追不上的临界点是二者速度相等时,恰好在同一位置,从而找到两者的位移关系.
三、归纳总结
以上四个典型的例题包含了追及类问题的四个基本类型,通过分析知道,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前,只要能够判断出问题是属于一定能追上还是不一定能追上的情况,接下来的分析就有目的性了.第一类,一定能追上的情况,由于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根据时间关系找两者的位移关系即可.第二类,不一定能追上的情况,由于根据速度相等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小,根据时间关系找位移关系确定两者速度相等时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是恰好追上还是追不上或者是可能相遇两次的情况.
endprint
追及相遇问题常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而且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一样,所以给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带来很大的困惑,学生常把这里当成一个难点,上新课的时候能听懂,当时也会做,往往到综合考试时遇到此类问题,就无从下手,就成难题了.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对应物理知识很难被有效提取.而知识要能在解题时很快被有效提取,那就要注意,知识在构成和存储时要被真正的理解和有序存储.所以为了有序存储解题方法,笔者把问题给归类分析,以方便在需要时能快速有效地被提取.
一、概念理解
1.追及相遇的实质
讨论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相遇过程中的两个关系
“同一时刻”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
“同一位置”涉及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一个关键点
是“速度相等”这一条件,它是追及相遇问题中两物体相距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能否追上的切入点.
(这个条件将在具体问题的应用过程中,再予以更好的说明.)
4.追及相遇问题的分类
(1) 一定能追上(比如:匀加速追匀速、匀速追匀减速)
(2) 不一定能追上(比如: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速)
二、典例分析
例1(匀加速追匀速)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绿灯亮起时,它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并肩行驶.试求:
(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多大?
解析
(1)由于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汽车的速度为6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由at1=v得, t1=va=2s
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位移x1=vt1=12m
汽车行驶的距离x2=12at21=6m.
故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Δx=x1-x2=6m.
(2)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由vt2=12at22得t2=2va=4s
追上时,汽车的速度v′=at2=12m/s
点评首先判断匀加速追匀速属于一定能追上的情况,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追上时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根据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例2(匀速追匀减速)
甲车在前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相距32m时,甲车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问:
(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赶上甲车?
解析(1)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甲车的速度为9m/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由v0+at=v得,t=9-15-1s=6s,即经过6s两车间距离最大.
此时甲车位移x1=15+92×6m=72m,乙车位移x2=9×6m=54m
所以,两车距离最大值Δx=x1+32m-x2=50m
(2)设甲车经时间t1停下,则t1=0-15-1s=15s,甲车的位移x甲=112.5m;乙车的位移x乙=9×15m=135m.因为x甲+32m>x乙,所以,在乙车追上之前,甲车已经停止.
乙车追上甲车所需时间t=112.5+329s=16.06s.
点评匀速追匀减速也是一定能追上的情况,不管初始条件如何,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但是这里有刹车问题要注意,前方做匀减速运动的车是否在被追上之前就已经停下了.
例3匀速追匀加速: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同时一乘客在车后10m处以4m/s的速度追车,问人能否追上车?若能追上求追上的时间;若追不上求人和车的最小距离.
解析当汽车的速度v1=4m/s时,汽车行驶的时间t=2s,位移x1=12at2=4m.
乘客的位移x2=v2t=8m,因为x1+10m>x2,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
此时人和车的距离也就是最小距离,所以最小距离Δx=6m.
点评这道例题属于不一定能追上的问题,以速度相等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速度相等时追不上就追不上了,因为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最小.如果把题目中10m改为4m,则恰好追上.如果把10m改为2m且人和车在两条平行直线上运动,则它们会相遇两次.
例4(匀减速追匀速)
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汽车刹车时离自行车多远?
解析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指的是汽车速度减速到与汽车速度相等时,汽车刚好追上自行车.即经过t=
v-v0a=4-10-6s=1s的时间,位移x1=v0+v2×2=10+42×1m=7m.
而在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位移x2=vt=4m,所以汽车刹车时应该离自行车距离Δx=x2-x1=3m.
点评这道例题仍然属于不一定能追上的问题,由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可知,恰好追不上的临界点是二者速度相等时,恰好在同一位置,从而找到两者的位移关系.
三、归纳总结
以上四个典型的例题包含了追及类问题的四个基本类型,通过分析知道,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前,只要能够判断出问题是属于一定能追上还是不一定能追上的情况,接下来的分析就有目的性了.第一类,一定能追上的情况,由于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根据时间关系找两者的位移关系即可.第二类,不一定能追上的情况,由于根据速度相等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小,根据时间关系找位移关系确定两者速度相等时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是恰好追上还是追不上或者是可能相遇两次的情况.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