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2014-07-22范超

甘肃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仿写习作教学阅读

范超

〔关键词〕 习作教学;阅读;仿写;

以写促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9—0043—01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有的师生而言,也颇有“难于上青天”之感。老师“头疼”,是因为不知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写好习作;学生“头疼”是因为他们在习作时往往是绞尽脑汁、胡编乱造还是只能挤出那么几句干巴巴的话来。有的学生甚至一听到要作文就产生畏惧和厌恶感,于是“横眉冷对方格,俯首甘咬笔头。”学生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这着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走“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之路,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习得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一路走来,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探寻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奠定写作基础

有人说: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读得多了,读熟了,才能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处理好阅读与理解两者的关系,让阅读、理解“两条腿”走路,让阅读、理解能力平衡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积累语言的目的。如,写静态的荷花,朱自清先生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全是作者当日在荷塘边的想象。“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泛出的光线是柔和的,带着一种朦胧的美。从这种朦胧之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种心事萦怀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优美的语言,产生不同的意境,写作时才会有更丰富的联想。

二、以仿写为手段,实现读写迁移

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儿童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模仿来完成。而作为高级言语形式,文章的写作同样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发展过程。模仿的过程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写作知识,有利于学生写作知识的快速掌握。由此可见,仿写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只要掌握好度,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仿写无疑是一条很好的捷径。教师特别需要给学生仿写方面的引导,使他们懂得自己不能写的时候,可以仿照优秀的文章、作品来进行写作练习。这样会更好地激励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模仿的好范文。从句式的仿写到段落的仿写再到布局谋篇的仿写,从语言的积累到习作方法的运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循序渐进,学生由无从下手的茫然到有法可循的从容,从“愿写”到“会写”再到“善写”,经历了一个读中学写、读后仿写的过程。读写的迁移实现了学生由模仿他人到创造自己的作品的美好愿望,在仿写的过程中品味到习作的成就感,让学生不再对习作望而生畏。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创,由俗入雅,从感悟到模仿,从吸收到运用,使阅读和习作相得益彰,发挥整体作用,从而逐步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以写促读,拓展读写时空

读写的结合仅仅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把读书的时空延伸到无限的课外中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近好书,和好书交朋友。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

为此,教师可在班级开展“读好书、写读后感”的活动,谁的读后感写得越好,得的五星越多,就享有优先选书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学生在“以书换书”的活动中,共享好书。在“以读后感优先选书”的活动中,真正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个美好的愿望。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仿写习作教学阅读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