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
2014-07-22倪银星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不良反应写得多与少与安全性高低无关
很多患者被说明书中一长串的药品不良反应清单吓坏了,觉得“自己哪里是在治病啊,分明是在自杀”,于是就专门对比找那种说明书不良反应写得少的药才敢用。
其实药品不良反应本身是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用药经验的一部分,不良反应表述详细的药品其实都有长久的临床实践支撑,或者有相应的文献或者病例报道支持。而说明书作为法定文件,提供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尽到告知义务是其基本功能。所以,既然没有药物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写不良反应信息不等于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只是可能由于本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或用药经验不够,或出现不良反应漏报、不报、瞒报等而没有出现在药物说明书。引用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的一句话,“全球不良反应报告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可能只占实际不良反应的5%,很多药品不是没有不良反应,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我更加信任那些有详尽不良反应信息的药品说明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副教授倪银星说,“不良反应越详尽,说明药品的用药经验相对更多,用起来心里更有谱,比没有不良反应说明的药物两眼一抹黑要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也不是每个患者服用后都会发生,而且即便发生,大部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不影响治疗和患者安全的,只需要加强观察即可。
不良反应,自我监测最重要
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非是束手无策的。处方药一般遵从医嘱,定时、定量、定种类服药,并定期复查,一般是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医生在给患者处方的时候,会尽可能地避开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并做一些准备性的工作,比如有的药物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医生会嘱咐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并辅助性地开一些保肝药物。而非处方药则应按照说明书用药,平常注意观察自己服药有无不适,一旦感觉不适早日就医。
对于有些特殊病况的患者,比如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因为大部分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而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是否对哪种药物过敏有所记录,无论是自行买药还是医生开处方都需要避开那些药。
不能因为不良反应而放弃用药
“是药三分毒是没错的,但不能因为药物有不良反应而放弃用药,放任疾病啃噬身体。”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刘华宝说,“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这也是为什么临床医生在开药的时候通常会一个疗程或几个疗程开药,目的是督促患者用完药后复诊,让医生监测用药情况。一是看有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二是根据疗效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