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微笑着告状的老师最好
2014-07-22布希奇
布希奇
好告状
夏天的午后,闷热极了,我一路走得心浮气躁。一周前,儿子的老师和我约好去学校谈谈。之前,老师就曾委婉地说过,孩子整体不错,就是坐不住,缺乏长性,上课爱说话,不服管。此番请我到校,定是问题严重了。
我心情忐忑地来到办公室。老师请我坐到她的椅子上,自己另外拉把椅子坐在我旁边,微笑着说:“天这么热,您还特意请假来学校,太谢谢了!”“哎呀,是孩子让老师费心了呢。”我不好意思地答。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老师说,开学以来,一直没和我详谈,是想先多观察孩子,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接着,老师细致地说起儿子在校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比如,老师边笑边比划着说:“他呀,每回都挺热心地帮班长收作业,可他收的作业,哈哈,总摞得歪七扭八,还没走到办公室,就全掉地上了。回家多让孩子干些小家务,锻炼锻炼他的动手能力。”老师模仿得形象传神,我也忍不住乐起来,仿佛看到儿子手忙脚乱的窘态。我感到,虽然儿子有很多缺点,但在老师眼里,他依然可爱。心情的松弛,让我开始与老师互动,我絮絮讲了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认真听着,眼睛始终看着我,不住点头,有时回句“原来还这样”,有时说“可以想到,可以想到”。
窗外炎夏依旧,我不再心慌气短。近一小时的谈话,我了解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和闪光点,也知道了具体应对的办法;而老师也通过我的反馈,更加了解学生。
坏告状
四年级,儿子换了新班主任,很严厉。开学没一个月,我已被“请”三次,问题核心就是儿子不守纪律,难管理。我每次都是站在走廊里,紧张地满怀歉意地听着。老师会把儿子的种种劣迹一股脑儿抛给我,最后严肃地说 “再这样下去,将来走上社会要吃大亏”。我的心压上重石,却找不到帮助孩子的出口,因为我只知道果,却无法了解因。于是,当老师再次向我告状,说儿子上自习总回头说话时,我忍不住问:“他究竟说些什么呢?”老师一下愣住,转而不在意地说,谁知道。我有点失望,如果能知道孩子说什么,是不是就可以帮助他克服这个坏习惯?
有次放学赶上下雨,我给儿子送伞,特意等其他学生走了才进教室,想与老师沟通下情况。我小心地问:“老师,孩子这几天表现怎么样?”老师自顾自看着教案,没动也没吱声,我立在那里,特别尴尬。再问一次时,老师终于说话了,却没看我,口气也极冷淡:“你自己的孩子,你不了解吗?”登时我就石化了。
拉着儿子的手一路往家走,委屈气愤的泪水在眼里打转。从老师冰冷的态度里,我看不到尊重;从老师的诘问里,我找不出症结。走了好长一段路,我才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轻声对儿子说:“我想,老师今天心情可能不大好。”儿子抬头看看我,很小心地说:“今天惹老师生气了,放学时,老师没让收拾书包,我先收拾了;白天上课间操时,我不好好做操,年级主任把我们班批评了;中午与别班同学抢乒乓球案子吵架,被校长说了;还有……”额滴神,还有!“上课发言老是忘举手。”难怪老师脸色难看,敢情我是撞枪口上了。但换角度想想,孩子一天被说了这么多次,他心情好吗?儿子虽然淘气,但胆子并不大,能出现与同学打架的事,会不会是在发泄坏情绪?
其实,儿子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已经有了不小进步,但相距其他同学仍然有差距。宽容的老师会多给他空间时间,严厉的老师就会毫不客气地修枝剪叶。而我此时此刻所能做的就是别再吼孩子了。于是,我蹲下来,看着儿子清亮的眼睛温柔地说:“以后,咱们尽量管住自己,努力遵守纪律,别的同学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会做到的,对吧?”“嗯。”儿子使劲点点头。我知道,他有一颗向好的心,但,他真的真的需要时间慢慢成长。
如今,即将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懂事、明理,当初的顽劣已不见踪影。算起来,这段等待足足跨越了6年,而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我亦悟出两点:其一,好告状会是客观的、理性的家校互动,能很好地抚慰家长、帮助孩子进步,属有效沟通,家长要好好珍惜和把握;坏告状往往是主观的、情绪化的单方面差评,会让家长更加无措、焦虑,属无效沟通,家长要增加辨识力和抵抗力。其二,孩子或许不像我们所期待的那般好,但也绝不会像我们所忧虑的那样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