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4-07-22曹世忠
辽河 2014年6期
曹世忠
本期小小说作品,通过生活中平凡琐碎事件,映出了人心的幽深,人性的复杂,具有时代感、现实感。
范志军的《探视》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因为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小说变得别出心裁。到市里开会的贾校长,受五霞老师的委托给正在生病的父亲带500元钱,偏偏碰上局长的岳母住院;自己要是不去“意思”一下是说不过去的,只好剜肉补疮,把五霞老师给的钱挪用了。“那老头(贾校长)长得比姥姥还老,可却叫姥姥伯母。探视病人,又不是庆祝买卖开张,还要讨个吉利发(800元钱)呀?”年轻保姆的笑声里透视出现代人的情感景观和精神状态,仿佛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声无息却伤筋动骨,有对世道人心的拷问。
广雨辰的《忌烟》和《钓鱼》行文简洁,耐人寻味。两篇都采用对话的形式刻画人物,朴实里蕴藏正能量,含蓄又智慧。
张若梅的《房客》和锦江的《驿站小酒店》,分明扑捉到了作家植根于生活土壤之中的新亮点。“和钱没关系,我只是觉得浪费水电心疼。”一句话把房客崇尚节俭,质朴真诚的性格描述出来,让“我”的狭隘和低俗无地自容。姥姥问酒店的招牌“家俭诚厨”(居家简朴厨餐诚实之意)四个字行不行,“我”却误解为“加减乘除”;此细节极有个性,寥寥数语使一个坚守正直诚信,守望精神文明的退休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温暖人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期个别作品中仍有待商榷的地方。整体却瑕不掩瑜,《辽河》六期的小小说依然枝繁叶茂,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