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上取消“签字”并不能为家长减负

2014-07-22瞿方业

甘肃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业习惯作业

瞿方业

本期话题:

作业家长签还是不签

这是个问题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已听写三遍”、“已背诵”、“已预习”……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每日例行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近日昌平城关小学、朝阳白家庄小a学、农科院附小、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等本市部分小学却开始试水作业“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能力;然而,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对此争议不断。家长是否需要签孩子的作业,由此引发的争议说明了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此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给孩子的作业签字,的确是一件令人心情复杂的事。女儿刚上学第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就再三强调每晚签字的重要性:一则可以督促孩子学习,二则可以体现对孩子的重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几年下来,感觉孩子的学业在进步,但良好的习惯不见得已经养成。至少孩子一直没有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每晚写完作业就扔给家长,即使错误满篇,也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大人检查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这里面还有家长没有极力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因素。但之所以没有极力要求,主要还是孩子作业太多。虽然教育部强调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他学生作业不能超过一小时,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作业就很多,至少得写两三个小时。如果家长不盯着,作业就会写到很晚。

对于检查作业及签字,许多人的感觉是老师将责任推到了家长身上,如果家长不好好检查,老师就会认为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老师对孩子重视些,家长的心理是老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配合。如此一来,孩子学习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就转到了家长身上,每天上完班,还得陪孩子学习,感觉身心疲惫则在所难免。

遥想笔者上学的年代,从来没有家长签字一说,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每天放学回家都会主动将作业写完,几乎不劳家长操心。当然,那个时候学业负担没有现在重,不会发生学生回家就抓紧写作业,但写到十点多有时还完不成的情况。

现在孩子每天被要求学习的东西太多,写作业,背诵课文、单词,听读英语,还有课程之外的《日有所诵》之类的读物,实验班的还有电脑作业,写作文,偶尔还要办手抄报,模型制作,几乎连周末都不得闲。要消化、完成这么多东西,光凭老师在学校盯着自然不够,必然要求家长也得盯着,才能勉强完成。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取消签字,家长就不累了吗?据笔者观察,如果不能真正给孩子减负,光是取消签字,并不能为家长减负,更不能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毕竟签字并不费多少时间。关键是家长得承担孩子课业检查及辅导的任务,这些原本由老师承担的责任,如果完全推给老师,老师能不能在学校里完全完成,也成问题。

可见,要彻底给家长减负,得先给孩子减负,也得给老师减负。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要发生变化,让孩子能从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快乐成长,家长的签字重担才能卸下来。但如果真正实现减负,老师和家长能不能彻底放下心来,担心因此影响孩子的学业,这还是个问题。

取消签字,很可能只是形式上取消,实质上家长们肯定不敢放松对孩子的督促,老师们也不可能完全给孩子减负,在一切以分数说话的教育体制下,家长只能是灵活地尽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至于真的撒手不管,恐怕多数人都做不到。

猜你喜欢

学业习惯作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35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