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体育新城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分析
2014-07-21李海峰
李海峰
摘 要:在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目标中,南关岭体育新城,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中心。规划卫生中心既是新城建设推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大连体育新城;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分析
1 城市设计
1.1 场地策略与建筑布局
盛行风向;地形特点;用地配比;机构属性;布局介绍。
对场地的研究包括实地勘测及资料分析。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滨海城市大连拥有两个几乎相反的盛行风向,冬季为北风,夏季则为东南风。区别于新华医院和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的主要病人为不具有传染性的健康人群。将妇产医院设计在场地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即东南方;而儿童医院的传染病楼则位于整个场地的最北侧。
在综合考量了场地的地形特点、各家医疗机构的属性关系、用地配比关系等要素之后,确定了如下的建筑布局。场地中部预留3万平米用地建设为医疗城的中央公园,东部为妇产医院、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北部为儿童医院,西部为新华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及专家公寓。环绕每座建筑设置了绿化休闲空间,以及必要的停车场地。主要的停车空间位于地下一层。
1.2 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
整个医疗城的空间规划意在塑造一个建筑与景观相融合的、完整的都市花园区域意象。体育中心的景观体系,通过公共防护绿地,与医疗城中央公园联成空间上的一体,造就新城的绿色双核,并作为用地西边未来科研建筑组团的景观轴的空间起点。
中央公园作为空间门户,为整个园区提供了核心位置的宜人户外空间,奠定了都市花园的空间意象。以人与自然密切接触为出发点设计的一系列尺度宜人、主题各异的景观休闲空间,创造了病人、家属及医护工作者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适度运动帮助恢复健康是户外空间设计的另一原则,中央公园的漫步道及开阔空间的设置,可以容纳种类多样的轻型体育运动。
2 医疗建筑的可持续设计
2.1 绿色建筑——体型设计/屋顶绿化/半地下采光
2.2 灵活扩建——柱网/层高垂直交通/柔性空间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中,从节能和经济两个角度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节能方面,主要建筑体量均为8层以内,进深在18米到23米左右的薄型板楼。建筑与院落的空间穿插,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医院内部良好的日照和通风;裙房屋顶绿化的设置不仅利于改善病房区的小气候,更能增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防止炫光;在场地地形有利的地方,利用地形高差可以设置地下室的直接对外出入口,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可达性和光照条件。
在经济方面,考虑到医疗建筑使用时的灵活特性和改建、扩建的必然性,对所有的建筑平面都采用9米×9米的柱网,以降低建设造价,方便设施设备的采购与维护;建筑层高的统一设定、充足的垂直交通同时为水平向和竖向扩建提供了充分的先期条件;在建筑内部不同医疗功能区交界处,设计了一定量功能模糊的“柔性空间”,以应对未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功能调整和部门增设。
3 医疗建筑的功能设计
3.1 基本需求
3.2 场地流线
3.3 建筑流线
基本原则——内外分流的人性化设计
3.4 护理单元
在建筑功能设计中,首先尊重并实现了院方的基本需求,包括:所有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均为南向或东向;所有医疗机构的病房单元均为南向;为所有医疗机构的扩建设定了明确的区域和建筑形态。其次,在场地流线的设计上,为不同的车流划定了相对独立而清晰易懂的流线。各家医疗机构的主要门诊出入口,在场地位置和建筑造型角度而言,都具有鲜明的标识性;门诊出入口直接通向门诊大厅,附近的地上地下停车流线的组织也十分便捷。
住院部出入口与门诊出入口类似,拥有独立的门前区域,同时与门诊的公共区域有方便的联系。
急诊部均设有独立的人行和急救车出入口,新华医院急救中心还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通过结合地形高差的设计,将医疗机构的物品运输设定在半地下的物流院落内,保证了视觉上和流线上对园区环境的最小干扰。
对于要求有独立行政或教学单元的医疗机构,我们设定了专门的职工入口,并实现了与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的便利联系。
在建筑流线的设计上,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以功能对公众的开放程度为标准,将各种功能分为“开放-私密-封闭”三个类型,相应的,也就有三种类型的流线。
绿色区域表示对所有公众最大程度的开放,包括门厅、咖啡礼品店、公共电梯、宣传教育区等,也包括门诊病人可以到达的门诊科室和医技检查部门的前部。
当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或急诊病人进入门诊科室、医技区域和住院部后,流线则要求他们迅速而便捷地到达各自的目的地。为了维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这些区域应该限制公众到达的程度。用褐色表示这类通常是安静而高效的区域。红色表示禁止无关人员的出入。建筑的后勤辅助用房属于此类区域。庭院穿插在这三类空间当中,以提供整个医院内部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及优美的自然环境。
以此基本原则为纲,分别参照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要求设定了具体的内部流线。
新华医院拥有最大的门诊量,在建筑南侧设定贯通东西的公众绿色流线,同时用中央门诊大厅来疏导大量人流。医技和住院部位于建筑的北侧,中部为门诊区域。急诊位于西侧相对独立单元,后勤服务区域则位于西北部的半地下空间。这样的布局非常便于理解和使用。
妇产医院的布局与此类似,但因为其功能的特殊性,病房楼被安排在南侧以获得最佳朝向,门诊入口则在后部东侧。内部的流线同样清晰易懂。
儿童医院的布局与妇产医院大致相同,结合具体功能要求作了适当调整。
从整个场地来看,建筑内部流线构成了明确的秩序。
在内部医疗功能的设计上,也结合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作了深入细致地考虑。我们以护理单元的设计为例。
传统病房的设计是将成对的病房背靠背设计,而我们的设计将病房同方向排列。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同方向的病房能减少医护人员的误操作率,从而提高医疗环境的安全性。
在病房的室内设计中,采用了有防护措施的落地窗,以增加病人与外界自然景观的视觉联系,这对病人的康复有益;我们在每张病床的床头都设置了洗手盆,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之前可以边洗手边与之进行目光和言语的交流,这也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儿童医院的病房设计中,特别增加了家庭区;为了防止患儿摔倒,多处增设了扶手。类似的人性化设计被整合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4 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
医疗建筑是为全社会服务的长寿命公共建筑,在设计上值得仔细推敲、精益求精。希望通过努力,在设计中实现国际水平的功能规划与优雅的建筑造型的完美结合。
室内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塑造友好而清洁的空间感受。清晰的空间布局和明确的标识,创造出医院平易近人的社会形象。在材料、色彩和艺术品的选择上,都特别注重符合每家医疗机构自身的特色。儿童医院将采用明亮的色彩和简单的几何形状,专家公寓则体现出简洁高效的空间特征。
高层住院部的立面设计适当增加了玻璃的面积,以获得建筑内部更好的光照条件;裙房外围则覆盖以疏密不一的金属肋条形成的半透明丝带,在标示建筑内部不同性质功能分区的同时,柔化了医疗建筑的社会形象。
在建筑外观造型风格的选择上,着重考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最终的整体建筑造型特色,既体现了体育新城蓬勃发展的活力,又通过材料与空间氛围的设计传承了大连老建筑庄重典雅的气质特点,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在新世纪的建筑文化语境中获得了延续与新生。
5 循证设计理念(evidence-based design)
在医学发展走向循证医学的同时,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逐渐走向循证设计。从统计数据和既往经验出发的设计思路,必将推动医院建筑设计的广泛创新。如何利用国际先进理念,结合中国的气候特色和国情特征,改善医疗环境质量、提升人性关怀,使医院建筑设计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人本意义,是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