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出版建设的发展及定位思考
2014-07-21李梅
[摘要]高校转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在转型中的重新定位,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高校教材的出版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应根据转型的步伐做出改变,重新定位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材;出版;高校转型
[作者简介]李梅,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产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众多高校都将建设研究型的综合高校作为目标,期望通过“大跃进”式的科研推动学校发展。但高校定位不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匮乏,最终造成我国高技术技能人才不足,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因此,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强化引导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并立即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
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要求扩大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国家对教育领域的部署,将推动高校转型走上一个新台阶。面对这种转变,高校教材的出版和建设也应紧跟形势,针对不同的高校类型和培养要求重新定位。
一、高校转型的发展趋势
1. 研究型高校的学术性转型
研究型高校致力于学术和科研的创新性研究,因此,完善的制度和自由的学风是这一切的前提保障。过多的行政干预会让研究方向脱离实际需求,高压下的科研环境也会限制教师和学生对于创新和真相的大胆追求。研究型院校转型,首先要做到大学自治,改善学校和政府部门间的统辖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愿景、行政组织和形式、学生培养的学术角度和方向等方面,都由大学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而决定,其间可接受某些非官方组织决定与评估,而政府权力在学校之中应受到严格规限。唯有如此,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才能被践行,知识的创造和人才的培养才能被进行。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型自治后只需要依据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其内部和外部事务。
在有了纯粹的学术环境后,学术自由需要被提上转型日程。学术自由一方面是指高校教师具有在遵照学术制度的前提下,依据自身兴趣独立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与自由。只有学术自由,才可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 应用型高校的技术性转型
当今,大多数高校均属于学术型高校,注重对学术和科研人才的培养。但是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范围内高科技企业将面临超过4000万的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其中,中国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2000万人。正因如此,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和转型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要纠正当前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的地位,纠正只有考不上大学的人才会选择的观念。但是在国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校生占到全国在校大学生的三分之一。奥地利1993年开始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有80%学生选择应用型大学接受教育。芬兰高校在校生中有45%在应用型高校就读,全国每20万人就建有一所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与学术型大学之间不应有高低之分,只有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办学方向的区别,而且应用型大学特色鲜明,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对解决日后的就业问题也更具优势。
其次,应用型大学发展要紧密结合地区特点和需求,要彻底摆脱“求大、求全”的想法,要坚持从自身条件出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发展区位,重新确定其办学定位。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求,明确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方式和考核标准,逐步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这种转型就要求高校抛弃原有思维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行业发展灵活设置课程,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培养人才。应用型高校要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为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提供技术技能和人才支撑。学校还要按照当地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设立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未来专业”,使学校成为参与和推动新工业革命的积极力量。
再次,要实行校企联动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这种转型,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形式上,学校要大幅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如在现今通常为一个实习学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实习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走出去的基础上,让企业走进来,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探索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此外,学校也应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桎梏,建立多角度的学习方式与考核方式,将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尝试将工学交替、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纳入进来,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二、紧跟高校转型的教材出版建设
1. 研究型高校教材出版建设
在研究型高校向学术自由的目标发展之时,教材出版在内容上不应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教学大纲,可以在编写时将多方意见兼容并蓄。对于一些尚未定论的观点也可以通过疑问或拓展的形式吸纳进来,由教师自行挑选,由学生自己思考。在装帧形式上,学术类精品教材除上课使用,也可以长期保存,在纸张选择上可以适当考虑克重高一些能长久保存的品种,也可以考虑精装制作。在版权引进的问题上,可以较多引进国外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经过百年的发展沉淀,已经成为本学科的基石,这为深入钻研相关学术问题打下坚固的基础。尤其是很多国外经典学术著作已成为公版,不需要高昂的版权费用,这也为经典教材的出版提供了便利。对一些外版书,像文学类、科技类等学科教材,可以尝试直接使用英文版教材。如此,不仅保留了作者最原始的思想,也加快了学生学习国外最新技术。此外,在学生能力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大胆启用影印版教材也是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大胆探索。
2. 应用型高校教材出版建设
由于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应用技术的培养,因此技术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就是策划相应教材的首要准则。实用性就是要求教材编写要从实际工作出发,让学生在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项技能后都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相应的理论知识虽然有助于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仍然是点到为止即可,不必过分要求理论的推导和陈述,而应侧重具体的技术方法。在教材编辑完成之后,可以聘请行业中有经验的人员审稿把关,也可以小范围征求意见,力求让教材内容贴近实际。在时效性方面,教材的建设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甚至可以适当超前,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所学到的技术仍未过时。如新版软件的应用、最新技术的掌握、最新理念的了解,这些都是教材时效性的具体表现。
此外,教材建设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根据行业和从业人员的特点出版教材。对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如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以技术为主导,实践性极强,充分展示技术方法十分重要,因此教材可以采取大开本、图文并茂、附带教学视频光盘等形式。而对于文化创意类行业,如新闻学、设计艺术、广告学等专业,需要比较强的思维理念做支撑,在教材的出版上要做到大而全,汇集各方经验,尤其是国外经典著作和最新行业成果。
3. 教师用书和信息技术的出版应用
传统的教师用书一般就是教材习题答案集和教学参考书。随着高校的逐步转型,对高校教师用书的出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课件、资源库等额外资源或拓展资源的制作上。如今,大多高校都已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PPT等课件资源如果能随教材一并制作好,将极大缓解教师的备课压力。对于一些热门专业的教材,出版商可以出版相应的资源数据库。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了《程序员专业开发资源库》,其中涵盖了ASP.NET、Java等多种编程语言的数据资源、实用源码、解决方案、视频录像等。这种产品既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实用资料,也可以充实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