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7-21韩艳旗张银岭王红玲
韩艳旗 张银岭 王红玲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猛,但与山东、江苏等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首先从4个方面分析当前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接着从困难和机遇两个方面对未来3~5年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即实施“巨人计划”,打造一批在全国有显著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推进机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形势;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713-05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抓手,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2012年6月中共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湖北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年来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①对农业产业化基本内涵、重要性、工作重点等相关问题的认识[1,2]。②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订单履约关系的研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商品契约完全有可能在长期内达到稳定,优于要素契约;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基于内部结算价格与农户间形成的准纵向一体化关系,加之信任、互惠、灵活性、声誉机制等关系治理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发展目标[3-5]。③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研究。对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几种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6,7]。④对农业产业化某个关键点的典型研究。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角色、金融支持、经营战略[8,9]。⑤对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如美国、法国等国的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10]。
毋庸置疑,上述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是,涉及具体某一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研究却鲜有文献涉及。为实现推动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尽快进入全国前列的重要战略目标,必须对当前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的形势有准确客观的认识,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此,笔者2012年8月和2013年6月相继展开两次专题调研,并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年来实现年均35.1%的增长,由2006年的1 478.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 970.5亿元,一跃成为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但与山东、江苏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缺乏在全国有显著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
首先是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2012年山东、江苏、河南、四川4省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就分别有10、11、5和3家,过50亿元的分别有19、15、15和7家。江苏雨润集团和四川新希望集团2012年销售额分别高达1 061亿元和732.38亿元,而湖北省惟一2012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稻花香集团才为160.04亿元,过50亿元的也仅有6家。其次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强。近年来湖北省虽然打造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但还没有像五粮液、青岛啤酒等享誉国内外市场的“铁军”和“王牌军”。2012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全国有82个食品、饮料类品牌上榜,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北京市分别有8、6、5和7家,而湖北省仅有稻花香、枝江两家,差距很大。
1.2 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首先是产品呈现精深加工比例和附加值“双低”特征。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实力雄厚,但中试转化及产业化开发环节相对薄弱,产业链条短,成果转化率较低,精深加工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较少,农产品大都为简单加工。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不重视新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投入少、科技研发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很多企业的发展模式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模仿和跟风行业知名企业。油菜产业最为典型,年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之首,拥有全国一流的科研技术和顶级人才,却长期停留在提供初级原料的低端产业链上。其次是加工、冷藏装备落后。湖北省目前只有约5%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80%左右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
1.3 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是主导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科学的“顶层设计”。各地市在选择主导产业和制定产业规划时基本是“单打独斗”,缺乏全省统一的科学规划与协调,个别地方甚至是一把手“拍脑袋”,导致部分地市、行业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盲目引进和重复投资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产品加工与原料供应脱节,生产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不少企业倒闭,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是行业协会建设滞后。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行业协会在山东、江苏等先进地区农业产业化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湖北省农业行业协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力量薄弱,组织比较松散。三是行业风险管控能力较弱,一些地方还未建立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风险应急管理体系流于形式。
1.4 很多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瓶颈
除了为数不多的重点龙头企业外,湖北省很多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自有资金匮乏,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内部治理不规范,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加之农村金融供给的市场割据、正规金融体系缺乏应有的活力、中间业务品种少、信用担保体系缺位等原因,致使当前湖北省很多农产品企业面临很大的金融信贷约束。
2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2.1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的困难
2.1.1 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受欧洲、美国等高负债国家仍处在“去杠杆化”过程的影响,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即所谓的“软复苏”状态,经济危机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同时由于投资扩张动力不足、消费内增性趋强但增速趋缓、出口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9.8%、9.7%、9.5%、9.1%、8.9%、8.1%、7.6%和7.4%,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下滑,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前3季度经济增长依然在低位徘徊,分别为7.9%、7.7%、7.5%和7.8%。当前湖北省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2013年前3季度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与2012年末相比,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前3季度湖北省工业用电量800.79亿kW·h,同比仅增长5.1%。全省食品工业生产放缓,2013年前3季度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691.66亿元,增幅比2012年同期回落12.2个百分点。尽管截至2013年5月底,湖北省经济增长已经止跌回升,但目前湖北省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的动力尚不充足,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这必将对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1.2 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不断增长的压力 2013年湖北省企业原材料、资金、劳动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压力突出,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工资204.1亿元,同比增长23.8%,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189.66亿元,同比增长90.2%。同时产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以及企业生产扩张意愿不强,2013年前3季度,湖北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9.3,分别比2012年末和同期下降1.0%和1.1%;对大中型企业的景气度调查显示,一季度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减少或持平的企业比例高达85.2%;从企业销售费用增长情况看,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费用为147.08亿元,同比增长22.3%,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也远高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幅,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企业市场开拓的难度。在外需不振、内需不足、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前期产能集中释放等多重因素作用下,2013年不少农业产业化企业感到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尤为明显,这必将对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的机遇
2.2.1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作出明确部署,并强调应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作出明确部署。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这两个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相关。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
2.2.2 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将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首要议程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将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首要议程。2009年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的重大战略目标。2013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对加快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作出明确部署。
2.2.3 湖北省迎来“黄金十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目前,湖北省已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加快发展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湖北省将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为湖北省扩大对外开放、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提供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为湖北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湖北省拥有优越的政策条件,既享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优惠,部分地区还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政策优惠,还有长江经济带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优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湖北省“四化”同步加快推进,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成长,将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3 加快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实施“巨人计划”,打造一批在全国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深入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实施“巨人计划”。以打造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在指导龙头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支持一批优势特色领军型龙头企业,以资本、品牌、技术和市场等为纽带,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和产权转让等方法成长为特大型企业,打造“百亿”、“千亿”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现代融资行为,提升企业综合发展能力;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包装、运输、保鲜、贮藏等方面的先进设备,通过延长产品链条,发展精深加工,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农超对接、农交会、直营或连锁、电子商务以及流通标准化建设等,优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大力提升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和流通效率。
3.2 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
2012年湖北省共建设26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 209.39亿元,且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农业部即将启动第二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要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做好对26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与规划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基地。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和传统优势,发展切合本地区实际的主导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向园区集中,并注重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过程中,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着力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定位要明确,要以打造一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为目标,产品开发方面追求绿色、生态、专业、品牌、特色等理念;要建立一流的投资环境,完全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构筑基础设施,并且以适度超前的战略眼光来实施建设。同时打造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专班,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的服务,要用一流服务、一流环境将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成特色园区、品牌园区、实力园区和生态园区。
3.3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一是大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自身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将市场有效需求和精深加工紧密结合,各地要严格落实鼓励农产品研发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身研发投入或利用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进行关键产品开发,支持企业引进并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先进设备工艺。二是组织召开农业科企对接会议,推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现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实验室、信息资料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放。三是强化技术推广应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时搭建关键技术推广、转让平台并完善当前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型体系和市场导向型体系相融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为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四是加快农产品加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高管人员。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市场、管理和技术业务骨干。注重通过到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修学习的方式对业务骨干进行高层次培训,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专业对口的重点高校硕士、博士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
3.4 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各地要制定农产品加工品牌发展规划。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统筹制定本地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挑选有实力的企业重点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把握层次,梯次推进,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发展良好局面。二是突出品牌建设重点。以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加工品牌。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以优质板块基地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四是完善品牌建设配套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3.5 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推进机制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抓好资金项目等协调落实,做好龙头企业的运行监测、调研和分析工作。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对龙头企业审批事项实行一条龙服务。对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用地,市县要拿出一定的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对龙头企业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用地,在符合省级土地利用计划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向省政府申请使用省级土地利用计划。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整合现有的支农涉农资金项目,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倾斜。实施“腾飞”奖励计划。各市县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扶持投入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引导信贷资金向符合条件的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倾斜,引导龙头企业向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四是加强风险防范,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数据体系、标准制定采集体系、信息分析评估体系。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积极组建省、市、县三级特色主导产业行业协会,并与国家级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联系。六是建立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担保公司与当地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为担保机构提供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界定与政府角色[J].农业技术经济,1997(6):1-5.
[2] 孙太清.农业产业化:主攻方向与工作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2(11):48-50.
[3] 周立群,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J].经济研究,2002(1):14-19.
[4] 万俊毅.准纵向一体化、关系治理与合约履行——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温氏模式为例[J].管理世界,2008(12):93-102.
[5] 张丽华,林善浪,霍佳震.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因素分析——以广东温氏公司技术管理与内部价格结算为例[J].管理世界,2011(3):83-91.
[6] 龙 方,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34-38.
[7] 郭晓鸣,廖祖君,付 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4):40-47.
[8] 郭红东,黄祖辉.以兔业合作社为龙头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昌兔业合作社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4):24-28.
[9] 肖明军.实施新时期湖北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59.
[10] 张 敏,卢向虎,秦 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