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2014-07-21覃秋瑗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习惯读书

覃秋瑗

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也是老师难以攻克的部分。在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教师想尽办法挖掘学生课文阅读的潜能,采用一些见效快、学生喜爱的阅读方法改进教学质量,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加上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甚至会扩大学生的阅读差异,增加学习负担,扩散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影响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农村小学,学生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能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背出来,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和落后,采用背诵的方式,学生难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段。这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慢慢引导和讲解,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背的同时加深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这样在做练习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主要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不是死读书,而是一边思考一边读。另外,能让孩子读上百遍的文章,应是好文章或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文章,学生有兴趣了,当然就会去思考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很好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读出情感,悟出内涵;让学生明白静下心来读才有效果。心静了,书自然就能读好了。心无杂念了,也就能把书读通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感悟难懂的文章了。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三两天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好的情况下,多读文学名著,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或是《伊索寓言》,或是高尔基的《童年》等。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耐心读书,也就是不能够见书就读,读一下,没了兴趣又去读另外一本,而是养成选读了一本书,就耐心地把它读完的习惯;二是选好读书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安排,尽量不占用学习时间;三是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选读自己能理解的书和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并制订读书计划。

三、增加课外阅读积累

一个人读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的书,是不容易的。那么,如何在一定量的时间里读到更多的书呢?我们可以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建立读书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兴趣读书,每周进行一次小组读书交流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全班性的读书交流活动。这样一来,他们没有时间读到的书,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间接地了解。如果同学的交流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就会去追问为什么或是主动去找这本书来阅读。另外,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差,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很少买书,学校图书馆的书又不能及时更新,我们可以成立班级读书角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自己收藏的各类课外书放到读书角,并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我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阅读可以丰富词汇,积累语言,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阅读好文章时,时不时会碰到一些精彩的语句,这时需要做笔记。当然,并不是说精彩的句子都要记,这样会占用很多的读书时间。其实,只要把与我们的生活相关或相近的记下就可以了,毕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另外,学习他人的东西,那是为了为己所用。我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写读书心得,也就是读后感。这不需要写得很长很好,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有压力,也能做好了。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多了,知识面就广了;读书心得写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总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动口、动脑、动手,三者同步,三者结合,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提高阅读水平。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习惯读书
我爱读书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我们一起读书吧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