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4-07-21张晓灵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有效性

张晓灵

摘要:在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成为热点和难点。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是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将分析课后作业设计的起点、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和反馈等问题。

关键词:课后作业;物理课程标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10-0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中的热点问题。2012年3月29日,辽宁省政府召开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会议,随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文件中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减轻负担,即减轻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同时要保证教学质量。减负的同时要增效,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后作业的合理性,在现有的学生学习方式基础上,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起点

1.课后作业设计的起点要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要求。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因此课后作业要全面体现课程科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外,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被列入“科学内容”中。科学内容中的每一个三级主题都有对相对应的三维目标要求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

2.课后作业设计的起点要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课后作业设计时应当充分体现物理课程的上述理念。

3.课后作业设计的起点是了解学生,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心理学就是:“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课后作业的设计应着眼于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后作业才能最有效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了解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能力基础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状态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二、课后作业设计内容的选择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课后作业要起到促使学生对教师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消化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1.课后作业设计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衔接。课后作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业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2.课后作业设计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课后作业所选内容要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所选习题的问题情景应该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既不忽视机械记忆的作用,又注意意义识记的培养,从而达到接受知识、巩固知识的需要。

3.课后作业设计内容反映物理与社会、生活、技术的联系,具有时代感、生活感。课后作业适当选择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科学、技术内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后的现实生活中去验证、去运用,体会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相互联系的科学观点看待问题。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渗透在课堂以外学习过程中。

4.课后作业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每位学生的兴趣的方向和学习的态度也各有千秋。课后作业要保证不同潜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设计不同内容层次、技能层次、语言表达层次等的习题,供不同学生选择。

5.合理增加课后作业内容的交流性、合作性。《物理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三、课后作业设计内容的组织

1.作业内容的顺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的物理情景到较为复杂的情景等循序渐进设置。

2.作业内容占有的篇幅。根据辽宁省相关文件要求,初中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应限制在20~30分钟之间,要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习题。

3.作业内容的分层设置。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合格档、良好档和优秀档,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和兴趣的学生进行选择。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常采取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性题目,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选做作业则是对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或创新。最大限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对作业保持学习的热情,在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后作业设计内容的形式

1.呈现形式生动活泼。课后作业的内容呈现以书面表达为主,内容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文字叙述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描述简练,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图片要形象、直观、易懂、有趣。

2.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又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业形式可以更加的多样化。书面表达的作业内容不仅限于通过书写的方式完成,同时也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辩论式、讨论式作业,考虑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操作式作业,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探究式作业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调查报告作业等。

五、预设课后作业答案的反馈方式

作业的反馈方式取决于答案的确定性和多样性。确定性的答案通过展示和讲解就可以解答疑问。而多样性的答案,可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有效地交流。针对需要个别指导的作业问题,批注和面谈效果更好些。课后作业担负着学校教育目标在课外的延伸和发展重任。教师应通过不断地钻研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认知需求,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后作业,使作业有效地达到培养具有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效、合理的课后作业,能把学生从过多负担中解脱出来,并且“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发展,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清晰”,计划性、坚持性、和自我评价的思想品质在作业中不断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刘娟娟.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韩丽平.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J].教育科学,2010,(8):141.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美国大学课程的教学实施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