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

2014-07-20高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总数青海

高雄

(青海民族大学 思政部, 青海 西宁 810007)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

高雄

(青海民族大学 思政部, 青海 西宁 810007)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值得高度关注.本文调查并分析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教育对策.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策

“国家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政治共同体归属的确认以及个人对自己意欲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期待,是一种基于政治合法性和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表达个体与国家相联系的情感联结和归属意识”[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 35万多人,特别是 15所民族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已达 2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 60%以上”[2].因此,高校展开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必须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的途径,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当前的民族问题和现实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

1 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紧迫性

当今国际形势呈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化与文化、国家认同之间固有的矛盾和张力日益凸显.面对全球化这一无法阻挡的趋势,我国作为 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强调,“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3].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新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与原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碰撞的过程中,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所以容易感受影响,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碰撞中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民族身份从而使其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模糊或者失去其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产生巨大的认同危机,严峻的形势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各种民族分裂分子与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施行“分化”、“西化”以达到分裂国家、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近年来他们运用更加多样化、隐蔽化的手段频繁的挑起事端,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更加容易受到关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侵蚀和输出对中国的挑战,已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如何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多种价值体系相互碰撞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是学校教育者、学生都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所以现阶段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具有紧迫性.

2 当前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分析

本研究是以青海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青海民族大学三个校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 300份,回收 282份,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 92%,本次调查问卷在基本情况设计过程中以性别、年级、民族身份、居住地、政治身份、宗教信仰等为变量.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男生 156人占总数的 56.5%,女生 120人占总数的 43.6%;大一学生 86人占总数 31.2%,大二学生 77人占总数的 27.9%,大三学生 63人占总数的22.8%,大四的学生 50人占总数的 18.1%;藏族学生 91人占总数 33.0%,回族学生 68人占总数的24.6%,蒙古族学生 41人占总数的 14.9%,土族学生 34人占总数的 12.3%,撒拉族学生 29人占总数10.5%,其他少数民族学生 13人占总数 4.7%;来自城镇的 158人占总数的 57.3%,来自农村的有 118人占总数的 42.7%;其中党员 44人占总数的15.9%,非党员 232人占总数的 84.1%;有宗教信仰的 248人占总数的 89.9%,不信教的 26人占总数的 10.1%.本调查问卷在国家认同现状问题设计方面是从对国家认知现状、评价现状、情感现状三位一体来综合反映国家认同的现状.

2.1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认知的现状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问题:1、您了解国家的历史吗?2、您了解国家的传统节日吗?3、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吗?根据数据分析得到下面的结果,如表 1.

表 1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认知的现状(N=276)

根据表 1可以看出,在“您了解国家的历史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 21.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了解”,有 51.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了解”,也就是说有 72.8%的人对中国历史的认知程度较高,但是也必须看到有 23.9%的人对国家的历史了解一般,而且选择“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有 3.3%.由此可知,总体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比较关注,有较高的认知,但是必须看到有部分人认知度不太高.在“您了解国家的传统节日吗”的回答中被调查者选择“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共有 76.8%,这些都是比较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也有 20.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还有分别 2.5%和 0.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太了解”或“非常不了解”.由此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了解,有较高的认知程度,但也有部分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比较低.在“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 20.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了解”,有39.9%的被调查者选择“比较了解”,也就是说有60.2%的人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程度较高,但是 39.8%的人不太了解,而且选择“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还有 4.0%和 0.7%.由此可知,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的认知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认知不高,所以需要通过教育来逐步改善.

2.2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评价的现状

人们通过认识和了解产生对自己国家的评价,也就是国家怎么样,如国家是强大还是弱小,是进步还是落后等现状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通过对国家民族组成、国家地位以及对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的评价中体现出来.本研究设置了以下问题来了解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的评价现状:1、我国是各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每个人都是大家庭的一员,这句话你赞同吗?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句话您赞同吗?3、每个民族的命运都与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您认为这句话对吗?根据数据分析得到下面的结果,如表 2.

表 2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评价的现状(N=276)

从表2国家认同评价维度的三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对国家是由各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评价时,有 51.4%的人“非常赞同”,35.9%的人比较赞同,表示一般的和不赞同的共有 12.7%.在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地位逐渐上升评价选“非常赞同”的有 47.1%,“比较赞同”的有 37.0%,赞同的总人数有 84.1%,对国家的逐渐强大给予了肯定,但也有 15.9%的人不是太肯定,在各民族前途与命运都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这个问题上有 48.6%同学表示选择了“非常赞同”,有 38.0%同学选择了“比较赞同”,但是也有 4%的人不赞同这个观点.总体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组成、地位以及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持积极的肯定态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仍然有部分被调查者持消极或否定的态度和评价.

2.3 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情感的现状

人们通过对国家认知和评价产生对自己国家的感情,比如对作为本国人的感受,对国家象征的感受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情感维度,在问卷中设置了以下问题:1、您会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吗?2、当您听到国歌或看到升国旗时您会感到激动吗?3、当您听到外国人说中国坏话时您会感到愤怒吗?

表 3-1 作为中国人的感受(N=276)

表 3-1是被调查者在回答“作为中国人您感觉怎样”的答案统计数据.由上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有 63.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自豪”,有 23.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自豪”,也就是有 87.7%的被调查者觉得作为中国人是自豪的.但是还有 12.3%对于作为中国人没有很高的情感归属感.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自豪自己是中国人,对祖国有很强的依恋和归属感,但是也有部分人对国家的情感认同与依赖不是很高.

表 3-2 对国家象征的感情(N=276)

表 3-2是对“当您听到国歌或看到升国旗时您会激动吗”这一问题答案的统计数据.由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有 47.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激动”,2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激动”,也就是说有 77.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见到国旗或听到国歌很激动,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有着较深厚的依恋和感情.但是也有 18.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4.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太激动”,0.4%的人选择“非常不激动”.

表 3-3的问题“当您听到外国人说中国坏话时您会感到愤怒吗”答案的统计结果,55.1%的被调查者“非常愤怒”当自己国家被别人说坏话时,30.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愤怒”,10.5%的人选择了“一般”,有 2.5%的人选择了“不太愤怒”,1.1%的人没有感觉,这些数据说明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对国家感情比较深,有着较强的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三个维度认同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认知、评价和情感三个维度上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有着强烈的国家认同,但是也必须看到部分学生在不同的维度表现出来国家认同偏低.

表 3-3 听到别人说国家坏话时感受(N=276)

3 增强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对策

3.1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为前提,

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时要充分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方法上的创新.首先必须要创新高校思想政理论课的模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实效性.然后根据学校特点和地区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及模式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通过专业指导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引导和干预,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认识.最后与当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一起组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实践化,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精神实质,从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我国当前的民族问题和现实问题,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基础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4].我们必须以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然后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这是教育能否有成效的关键性因素,把灌输教育转换为主动学习,以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为例,通过分组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教学方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争论,再由教师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结合学生的年龄段、思想、心理、行为特点在教育中进行专业引导,使他们在面对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冲突和矛盾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目的.

3.3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以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首先“为了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民意识,应当特别重视政治性节日和符号在认同教育中的作用.每年的国庆日、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政治性节日,学校应利用这一有效时机积极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感”[5].然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民族文化等象征性标志,增设关于各个少数民族选修课程,以促进不同民族大学生对彼此文化的接触和了解,使之对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持包容的态度,予以接纳.再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建设相应的社团,开展活动,如一起观看国家队参加的比赛,在为国家队加油呐喊中增加凝聚力增强国家认同的感受.最后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实情,把握国内外形势,不断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国情;加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绩的认同感,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3.4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情感升华

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情感升华,就是要通过他们真实的切身感受、体验来提升他们对国家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国家认同感的目的.首先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教育群体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都应以人为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与教学计划.然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尽可能的为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方便,如有回族同学的学校要开设清真餐厅或者清真窗口,同时学校更应该根据每个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好他们的心里健康教育,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最后学校要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如很多藏族的大学生普通话水平不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另外高校必须着眼实际解决好他们在求学和就业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幸福感,进而提升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1〕张友国.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何以可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耿亚军,肖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3〕新华网.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N].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_2.htm.2013-08-20.

〔4〕杨雪梅,张垚,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塑造时代精神气质[N].人民日报,2011-11-11.

〔5〕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G41;G75

A

1673-260X(2014)08-0179-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KS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总数青海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大美青海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青海行七首(录二)
“一半”与“总数”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