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改革探索
2014-07-20朱淑贞
朱淑贞
民办高职《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改革探索
朱淑贞
文章通过对《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主要从分析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环节的职业性以及改革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做法,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教学;改革
《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学生整体知识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体现为该课程的专业技能性。该课程运用《初级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启下表现为专业的基础性,因为加工出的会计信息可以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使用从而进行对企业经营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由它的基础性引申出《财务管理》、《成本计算与管理》、《审计》等专业技能课。可见该课程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架构中也非常重要。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我院开设本课程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线教师虽然在授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当我们近距离与学生接触时,发现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对该课程觉得挺有兴趣,但随着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总觉得这些内容零散而又复杂,枯燥而又难以理解。再加上内容非常多,学了后面忘记前面。这样,慢慢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少了。到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没有多少。我们逐渐发现如果按照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达不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随着授课对象整体素质的下滑,也给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依次讲授的模式,有悖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不利于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被动。但是即使我们采用了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项目化教材以后,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
2.学情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知识讲授—例题讲解—学生自己做习题——习题讲解——知识巩固。这样的方法对于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还是适用,但是现在随着高职注册入学,学生的整体入学成绩整体下滑,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在会计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在接受理论知识这一个环节就出了问题,导致整体授课和学习效果下降。
3.理论教学仍占大部分教学时间
虽然高职教育一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往往以单独的课程安排在《中级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结束之后,这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
4.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一考定终身的做法,不注重学生平时参与实训的成绩和表现,不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过程。考评结果不客观、不真实,不符合高职教学的培育目标。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也难以提高。
二、《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1.统筹规划教材内容,撰写配套讲义
课程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教材不仅要展现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要体现出合理的教学思路,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结合现有的项目化教材,结合注册入学学生的特点,编写一套面向企业财务部八个岗位的特色教材。该教材分为八个岗位进行阐述,结构与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一对一契合,同学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电脑上实战演练,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结合上述教材,我们将结合十余年的教学经验,编制一套配套的课程讲义,该讲义将详细介绍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帮助学生把握课程难点,解决学生在上课时记笔记和听课之间的矛盾,把同学们的双手释放出来,专心听课,主动思考,避免学生遇难而退,不能坚持到底的现象发生。
2.重视学情分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学情的分析对于教师非常重要,这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授课对象,及时调整教师教学方法。我们把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同学是根本就是不想学习会计,学习会计只不过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动力严重不足。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还是非常有规划,学习自主性较强。大部分同学处于中间状态,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多花点时间,没有兴趣的就不学习。所以提高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就变得非常重要。例如在题目练习环节我们可以采用将同学划分为小组的方法,小组的划分可以按照班级宿舍,也可以按照座位。无论是老课复习,还是新课练习,我们不会每个人发题目,因为这样不做的同学也是抄袭。我们会把题目发给每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这些题目,并且以小组上台演练。我们发现有一大部分同学开始看这些题目,也开始翻书自己做。另外在测验题目的设计的时候,尽量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就可以给出较难的题目,基础差的给出简单的题目,例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提取的学习,对于学的较好的同学,就可以在一次测验中出三年的应收账款的相应业务,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只出一年,或者二年的业务,这样虽然不能做到一对一,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顾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3.提高教学环节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在该课程内容掌握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证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在课改中联系代账公司,开发实训基地,取得真实企业的经济资料,将授课地点移至仿真模拟财务室。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掌握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指导学生翻阅该业务的会计档案资料如:凭证、账簿、报表、纳税报表等。整个过程遵循由易到难,先将每班分成5个小组,8个人一组(剔除特别不想参加的同学),先分出纳岗、往来岗、存货岗、资产岗、资金岗、职工薪酬岗、财务成果岗。自己选定自己的岗位,熟悉岗位职责,根据真实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明细账和总账,整个过程由教师指导把关。然后根据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选出总账、报表、报税的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也帮助代账公司节约了拓展市场所需的费用,实现校企双赢。
4.将岗位仿真模拟软件融入理论学习
我们将在该课程正常学习过程中加入8课时的某岗位的岗位仿真模拟实训环节,及时让学生们感受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比如在第一学期他们可以感受到哪些是会计岗位,哪些是出纳岗位要做的工作,体会二者之间存在的制衡和联系。第二个学期他们就可以就能体会难一些的资金岗位、存货岗、固定资产岗位等岗位,体会将来在工作单位里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岗位职责。
5.改革该课程的考核办法
以往该课程都是“试卷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模式,因为该课程共有144课时,分两个学期上,很难在90分钟的考试中考核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将考核渗透到平时的教、学、练中,达到以考促学、以评促学的目的,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程学习中除去出勤、课堂表现以外,我们主要在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一个环节就是随堂测验。我们根据八个岗位的难易程度进行分阶段进行随堂测验,主要考核编制记账凭证。这样做的好处是考核相对全面,并且将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消化。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仿真模拟中的实践效果极其表现。第三个环节是期末考试。在进行期末测试时,知识点重点考核随堂测验中没有涉及到的,以及对整体会计核算流程的把握。基本分配是按每个学期100%来计算,每个学期的出勤占10%,每三个环节各占30%。
另外,我们将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为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传统的作业都是要求学生根据文字表述的经济业务将会计分录写在空白的作业本上。现在以通用记账凭证格式的作业本代替传统的作业本的形式,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都要填写摘要、总账科目、明细科目、金额和所附的原始凭证的名称,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作业练习,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1]周剑.基于工学结合的《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改革[J].财会月刊,2010(4).
[2]胡云.对高职院校《中级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改革的新思考[J].会计之友,2010(6).
[3]刘雪陵.高职《中级财务核算与报告》课程改革初探[J].时代金融,2013(7).
(作者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