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探析
2014-07-19黄露琳
黄露琳
摘 要:当前,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占据了很大比例,由于“留守”和“儿童”的原因,他们遭受了身心的双重“留守”,也引发了他们学习、性格以及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心、耐心、细心去滋润其心灵家园,去唤醒其学习信心,去走进其隐秘心灵,把他们拉回正轨,从而培育一代阳光少年。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70-01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1]随着农村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远离家乡进入城市,留守儿童不断增加,根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已经占据50%——60%,如此数量的成长群落成为了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据此,留守儿童中萌发的心理问题也成为农村中小学老师面临的一大工作难题。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双重“留守”
当前,农村青壮年农民普遍对于农业耕作以及各类经营活动不报信心,同时因为农副产品价格走低和其他就业机会的缺失,纷纷背井离乡,远走沿海城市打工赚钱,这之中又尤其以年轻夫妇居多,有的甚至刚刚生下小孩就背负行囊离家外出,形成了“留守婴儿”。就在学校就读的留守儿童而言,通常都遭受着身心两个层面的“留守生活”。
首先是身体的“留守”,父母到外面挣钱打工,通常都会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其他的亲朋,有的家庭则是将几个孩子放置在家里,由大一点的照看更小的,孩子一年甚至几年见不着父母的情况在农村比比皆是。由于缺乏父母至亲的亲情和哺育,孩子们在饮食、生活习惯、疾病治疗、身体的成长发育等方面均问题凸显,同时也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心”的问题。
其次是心理的“留守”。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农村的监护人也仅仅是起到了基本生活提供这一简单责任,其良好的人格养成以及心理素质均不及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这也引发了他们孤僻、内向、自卑、偏执、抑郁等心理品质,有的甚至引发未成年犯罪等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呈现
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厌学逃学、成绩滑坡。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由于监护不力,导致学习观念淡薄,自制力差,学习积极性严重削弱,成绩得不到保障。
2、性格方面:严重自卑、自暴自弃。因为身边其他同学与父母朝夕相伴,家庭温馨,而自己却没有有人关心和疼爱,留守儿童必然会心里失落,严重的自卑感油然而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的现象便出现了,学习上也开始降低要求,失去学习的动机和上进心。最为严重的是出现逆反心理和强烈的对抗情绪,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更是充满不信任,并直接导致了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道德方面:出现真空、不服管教。身心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关心,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缺乏关注,造成留守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能力,由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甚至放任自流、不服管教。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
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属于儿童范围,应该遵循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成长特征,“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成 是‘小大人,不能把他们的治疗看成是按比例减少的成人治疗。儿童青少年的发展阶段、环境、接受治疗的原因和其他相关因素,对治疗的方法提出了即使不是创造的也是非常不同的独特要求。”[2]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爱心浇灌留守儿童的心灵家园
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他人监护现象严重,由此带来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一方面孩子缺乏父母的亲情抚慰,另一方面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监护人对于留守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大多停留在保证衣食的层面,爱心的投射仅仅限于物质的满足和简单的敷陈。
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不管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学习动力是否充足,均应该把爱心放在首位,多问一问,多聊一聊,不做冷漠的老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对于孩子们的满怀爱心播散在每一个角落,让留守儿童在爱的困境中得到抚慰,其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
2、用耐心唤醒留守儿童的学习信心
儿童阶段的心理品质特征与“留守”的生活特征相互叠加,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对于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应有的兴趣。导致在平常的学习中,留守儿童常常是“坐不住”“静不下”,又“学不好”。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或者“问题学生”。其实这和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富有耐心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堂的讲授阶段还是课后的辅导时间,教师均应该对留守儿童厚爱三分,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感化他们,一名教师只要对班上的一两名这样的孩子施以成功的引导,其榜样和示范作用就会波及其他同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信心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当一个孩子把心扉向教师敞开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进一步把孩子拉回生活和学习的正轨,从而发现、培养我们手下的又一个阳光少年。
参考文献:
[1] 刘 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4).
[2] 谢金凤.赵玲玲.小学生心理辅导之我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