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
2014-07-19赵明
赵明
一、建立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能否在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开展起来,主要看采取的是哪种质量观,实际上就是一种衡量人才培养的标准。如果真正采取的是素质教育的质量观,那么好些问题会自然地迎刃而解,如中国教育的结构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用人单位选才的标准问题、高考升学的指挥棒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和知识面窄的问题等等。
综合起来看,建立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质量观是很有必要的。
二、质量观的差异必然导致培养效果的不同
首先,在中国大学教育质量观中的评价标准绝大多数是分数制而非等级制。分数制(百分制)引导学生学知识必须严格、坚实,否则一分之差对学生本人影响甚大,所以必须严格、坚实地训练。而国外的大学教育,质量观中的评价标准是等级制,即用A、B、C、D等来衡量。等级制的伸缩性很大,不必要每分必争,这样就引导着学生可以跨越式学习,不必那么规范地训练。
其次,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质量观中的专业思想浓厚。认为只有学好了专业课学生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其结果必然是使学生兴趣集中于相对较窄的领域。我国现在大部分高校仍是按专业划分学生,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外语专业的学生、会计专业的学生等等。主要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进入社会能有个好工作。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在作祟。而国外的大学教育,质量观中的宽基础、高素质思想,考虑的是宽基础的办学思想,新生入学后不是立即分专业,而是共同先学习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专业。上大学求学不是单纯地为了学得“一技之长”,而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一步完善自己,卸掉了为专业而学习的包袱,自然就会兴趣广泛,涉足领域宽阔。
第三,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质量观中是一种典型的知识继承型特征。因为学生要从前人那里学习现成的东西,这些知识在师生的眼中是永恒的真理,不会再发展了,师生共同认为只要把前人的知识学会了质量就得到了保障。而国外的大学教育,质量观中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创造型特征。它认为知识是不断被创造出来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东西,墨守成规不被认为是质量好、素质高的人。不提倡盲目崇拜。强调个性,学生们在这种动力的刺激下不断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变得充满活力。
第四,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质量观中的评价标准的唯一性。这种模式主要是那种机械化的思维模式,测试的答案就像“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一样不能有丝毫偏差,唯恐跟“圣人”的答案不一样。因此造成学生必须小心谨慎;同时学生对探讨其他的思路必然缺乏自信。
而国外的大学教育,质量观中的评价标准不特别注重结果的唯一性而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由于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宽广,所以可以从不同学科、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们增强了自信心,有了自信肯定会勇敢地面对一切。
第五,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质量观中的知识体系的过分严谨系统性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可塑性是比较大的,有时他并不真正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等到他真正寻找到时为时已晚,他已没有了选择的余地。而国外的大学教育,质量观中的知识体系弹性比较大,进而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们依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及能力来选择和调整应学习的那些知识,这些学生就像放在大自然中的鸟,只找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而质量观中的知识体系就为他们创造这种适于生长的环境;不像中国的学生,就像被关在笼子中的鸟,不管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生长,反正不让你飞出笼子。因此说,只有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来选择自己时才能使学生们主动进攻,才能驾驭自己。
通过以素质教育为主和以应试教育为主,或者具体说对于国外大学教育和中国大学教育的不同的质量观所产生的效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种教育最能培养人的全面的发展;哪种教育最具活力,最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仍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建立一种适合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质量观的对比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质量观各有自己的长处,不可将某一种形式的教育绝对化,要么彻底好,要么一无是处。我们所应考虑的是将它们各自的长处加以发挥,将它们自身的不良因子降到最低限度,通俗地讲,叫做“把握大方向,忽略细枝节”,通过两种教育模式质量观的比较使我们能明白问题的所在,从而建立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特点的质量观。
首先,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要求中国的教育结构应趋于多层次协调发展。大学应科学地定位:①研究型大学,②教学型大学,③教学研究型大学,④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人才型的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可依据不同层次的大学功能确定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
其次,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要求有合理的师生比,逐步趋于导师制。因为每个教师教育的学生数少时就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可以因材施教,为什么培养硕、博士都采用导师制而没有听说一个老师经常给上百人同时上课。
第三,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要求有新的评价标准。譬如打破百分制而采用等级制,原因在于可减少同学间的每分必争的局面,使他们在一种弹性较大的空间里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不致使学生从小到大都紧张地生活在分数里,成为分数的奴隶。 而应试教育的质量观以往的评价标准导致教育的一种畸形发展,又要提倡素质教育可又按老一套的办法来办教育。第四,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要求评价手段应采用现代科学成果。我们应将某些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上,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凭经验来进行培养。
结束语
通过上述两种教育质量观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哪种质量观最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当然,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的内容远远多于上述谈到的几个方面,更因为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观念而非一种模式,所以不可能有一种绝对的、包罗万象的质量观,这里所探讨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仅仅是针对以往那种偏重于应试教育而言的。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