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成语翻译
2014-07-19朱蕾
朱蕾
【摘要】英语成语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以其精炼、幽默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交际之中。英语成语不属于词汇的范畴,也不属于语法的范畴,它本质上是一种“语言习惯”,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中在句法、词汇和语义方面所形成的特点,无理据可言。我们只有学贯中西,才能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关键词】英语成语 翻译
一、 引言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英语以成语(idiom)丰富而著称,且变化性强,不但语言不同而相异,就是同一种语言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在对英语成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其个性特点。英语成语来源于文学名著、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名人轶事、风尚习俗等,它们的产生与存在受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民族所特有的民俗、民风等文化信息。
二、英语成语的翻译
成语难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有浓郁的、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翻译时可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采取直译、套译、意译和加注等方法。
1. 直译。有些英语成语意思较为浅显,字面意义也就是它的实际意义。对这类成语,我们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如:cold war(冷战)、sour grape(酸葡萄)、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等,这样既能使读者理解,又能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形式意义和神韵。
2. 套译。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感情、客观事物和社会经历等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因此。英语和汉语中有少量的成语,不仅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而且隐含意义也相同。使用套译法不仅保存了原文的意义和风格,而且增添了文字色彩,更具语言表现力。如: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一不做,二不休。)、To fish in the trouble waters.(浑水摸鱼。),通过利用汉语中非常相似或相近的成语对英语中民族色彩不很浓厚的成语进行套译,能借助语言反映人类思维中的共性。
3. 意译。意译分形象性意译与非形象性意译,两者都能解决直译所不能解决的困难。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极其丰富的成语,其中许多是同义或意义相近的,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生活经验的产物,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形式。
(1)在汉语中找到形象不同但意义相同或十分接近的成语来翻译英语成语。如“雨后春笋”就相当于英语的“to grow like mushrooms”。“笋”和“蘑菇”是两个不同的形象,但两个成语思维推理和联想却是一致的,都是用来表达“事物发展很快”这个概念。
(2)英语成语的形象不能翻(翻译出来不合适),汉语中又无适当成语可以类比,只好按照原文内含意思用词组或句子译出。如:against the grain(格格不入)——It goes against the grain to do it, but I have no choice.(这种做法不合我的本意,但我别无选择)。又如:beat the air(白费力气)——All you are doing is bear the air. Try to be practical.(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力气的,还是实际一点吧)。
还有一部分成语具有较深的文化背景,读者不能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比喻意义。这时,就要注重对比喻意义的翻译,必要时可以舍弃其字面意义。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凑合着过日子)。有些成语在字面上含有人名、地名,或出自寓言、历史典故,如果字面翻译无法为读者所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文化背景,译出成语真正的内涵意义。如: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纽卡斯尔是英国最重要的产煤中心,所有把煤运到那里是多此一举。)
在西方,很多人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圣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很多英语成语就源自于《圣经》。如:Cast the first stone.(率先批评或谴责,该成语源自《圣经》,耶稣说:“没有罪的人可以扔第一块石头”,后转为此义。)
像这样的成语,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真正含义的基础上,才能用意译的方法进行准确的翻译。
4. 加注。
(1)直译加注。有些成语直接翻译后,不能十分清楚地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这时可以采用这种译法。如: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看布裁衣——量入为出)。
(2)意译加注。有些英语成语意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往往对其意义不甚清楚。因此,这类成语意译后还需加上必要的简略解释。如:throw in the sponge(towel)(认输、投降)(注:若拳击运动员的副手把擦身用的海绵或手巾抛向空中,则表示这个运动员认输而不进入下轮比赛)。
英语成语的翻译不管采用以上哪种译法都需要以理解原文为前提。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注意感情色彩及文体格式上的对应。有些成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有些成语则是中性的。在翻译时必须格外注意,要达到译文与原文在感情色彩上的对等。如下面两个成语:curry favor(阿谀奉承、巴结)和grasp the nettle(坚定地面对困难)。 前者带有贬义,后者则带有褒义。在翻译时,我们必须把这种感情色彩准确地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以加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中性的成语也应译成中性词。有些词虽然本身无褒贬色彩,但我们也可以根据上下文赋予它一定的感情色彩,这样能更好地表达原文。
除了感情色彩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一致性,即某一成语与整个句子、整段文章或整篇材料在翻译风格上的一致性。对于较正式的文体,文中的成语不能译得过于通俗;而对于口语化的原文也不能脱离它的模式,译成文绉绉的书面语言。如:I have almost forgotten what Jack is like, I see him in a blue moon.(我几乎快要忘了杰克的摸样了,我很难看到他一次)。
2)注意翻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一个成语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同的译法。我们要先理解该成语在句中或文中的确切含义,然后再去考虑相应的译文,不能因为知道了一种最常用的译法就不顾场合,一律套用。如:
a. be nuts(on)。The boy could read, write, and was nuts on figures.(那个男孩会读会写,又善于计算。)
b. after ones own heart
This is a home after my own heart, small, cozy and yet dignified in appearance.(这是一幢小巧、舒适而外表庄严的房子,完全符合我的心愿。)
三、结论
成语是语言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它具有一般词汇无法比拟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恰当的运用成语可以使表达更精练、更生动。但是,若我们对这些成语理解得不深不透,望文生义,翻译出来的东西往往会给人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感觉。我们只有系统的学习英美历史知识,了解有关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掌握英语中丰富多彩的成语,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中文修养,掌握翻译的技巧和规律,才能神形兼备的翻译出原文的深刻内涵,才能翻译出原文的文学灵光之美,才能翻译出神来之笔。
参考文献:
[1]杨丽敏.英语成语翻译[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2]朱志美.浅议应成语的来源及翻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庄和诚.英语成语典故[J].外语学刊.2003.
[4]杨翠霞.论英语成语的汉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
[5]郭占燕.英语成语翻译的信、达、雅[J].科技创新导报.2010.
[6]王玉芳.关于英汉成语的对译[J].皖西学院学报.2003.
[7]周海昕.如何避免英语成语和谚语的误译[J].辽宁师专学报.2001.
[8]何宏霞.英语成语的理解与翻译[J].黄山学院学报.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