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思考
——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2014-07-19阮俊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理工科厦门素质

阮俊宇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关于如何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思考
——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阮俊宇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音乐教育新体系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提出并大力推广的全新的音乐教育方法,吸收了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学校音乐教学体系.通过理工科高校音乐教育和大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分析,发现当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通过推广实践,总结改革的内容与策略包括:开展最自然的音乐活动,强调音乐活动的感性积累,强调音乐表达;通过精心营造音乐艺术氛围,开展校园音乐艺术活动;提高专业教师音乐素养,以新体系的人本化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根本目标.

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工科高校

2012年 7月份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骨干教师培训,该计划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承办.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推广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学科带头人高建进教授等音乐教育家探索实践的新音乐教育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该体系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融国际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科达伊)之所长,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如何在理工科高校推行新体系?如何让那些从小缺乏音乐教育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的补上一课?笔者做了很多思考和实践.本文希望借助新体系的教学法原理,结合福建省相关理工科高校音乐教育和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粗浅的研究,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关注和重视.

1 何为“音乐教育新体系”

“新体系”教学法是在引进国际三大音乐教育新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产生的,所以新体系与国际三大体系相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方面. 1.1 新体系与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渊源

以下表格 1,援引高建进教授对新、旧体系与三大体系的对比总结.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国际三大体系的各自优势,现行体系的落后以及新体系的“新”.

表1 现行体系、新体系与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比较

1.2 新体系的“新”

从新体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从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快乐学习,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产生音乐经验,身心获得真正的愉悦,这与以往的包括现行的音乐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着质的不同.

在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方面,新体系实施歌唱-舞蹈-音乐 -动作 -鉴赏 -创作等音乐活动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新内容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对音乐的想象从而达到学会通过自身的音乐经验来表达音乐的教学目的.这与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单一的歌唱、舞蹈、乐理、欣赏等教学内容有着质的飞跃,在教学目的上更是以人为本.

从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来比较,新体系的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摸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心理过程,通过新体系融国际和中国现行音乐教学法为一体的人本化教学方法,依托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联觉,培养学生感受与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新体系的“新”是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是以人为本、强调美育,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获得音乐经验,学会审美体验、表达音乐情感的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模式.

2 理工科高校音乐教育和大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分析

笔者于 2012年 9月至 2013年初对福建省 3所理工科高校(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的近 300名学生的音乐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向三所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300份,收回有效问卷 280份,回收率 93.3%.

调查内容分三个大方面: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音乐鉴赏能力与喜好风格、业余音乐生活与兴趣.通过此次调查,对普通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音乐素质状况有了一定认识.以下表格2是此次调查情况的归纳.

由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方面,能熟读五线谱的人仅占 12.5%,了解较多简单乐理知识的仅占 6.6%,知道三个以上音乐家的仅占 35.7%,学习过器乐或声乐的仅占 12.2%.这几个方面是与学生音乐素质是紧密相关的,但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三所高校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偏低.其次,音乐鉴赏能力与喜好风格方面,喜欢并懂得欣赏交响乐、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占比都比较低,只有流行音乐一枝独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具有深刻内涵的高雅古典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民族民间音乐并不是很受学生喜欢,懂得欣赏的学生也不多.反而,通俗流行的音乐却是学生喜欢的主要种类,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懂得欣赏.这部分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素质的高低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喜好风格是密切相关的.最后,业余音乐生活兴趣方面,喜欢音乐、认为生活中需要音乐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而想参加或已加入音乐社团的和会主动去欣赏高雅音乐的占比却不高.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喜欢和需要音乐的,但主动去参与实践,接受熏陶的积极性却不高.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偏低,决定其音乐鉴赏能力的不足、喜好风格的单一.对音乐有兴趣、有需求,却不懂得如何去感知、去实践.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我国学校音乐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升学等各方面的原因,学校和社会大都认为“音、体、美”都是技能课,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忽视了音乐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和不足.然而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音乐素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高校的音乐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成效.归根结底,现行的音乐教育体系存在缺陷,推行科学、先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育新体系势在必行.

表格2

3 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

就音乐素质教育而言,与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相比,理工科高校在很多方面并不具优势.由于院校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理工科高校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习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方面都与音乐艺术有着较远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工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接触机会不多.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与建筑的关系投射出艺术与工科的紧密关系.一个伟大的设计师如果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他是很难设计出富含艺术气息的作品,更体现不出他精巧的构思理念.因而理工科大学生更需要音乐的熏陶,更需要懂得音乐审美,更需要提升自己的音乐艺术素养.

爱因斯坦曾说:“我的很多科学成就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没有音乐,科学研究将变得枯燥乏味”,可见理工科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严重缺失,与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出现断层,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堪忧.所以大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也只能是补课,且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之举,但确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新体系是取国际三大体系之精华,融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国情产生的先进、科学的教育体系,在理工科高校推行具有必要性.

4 如何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

通过新体系在厦门理工学院一年以来的推行实践,总结以下几方面:

4.1 提高认识,正视音乐课在理工科高校的重要性

提高认识,重视音乐艺术在理工科高校中所起到的作用.厦门理工学院一直有着这样的传统,学校坚决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方案,并落到实处.早在学校前身——鹭江大学时就成立了美育教研室,升本后更为重视,选拔音乐舞蹈院系的硕士毕业生为专职音乐教师,成立公共音乐教研室,负责全校学生的音乐教育.通过选修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将音乐课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体制中,并以规定选修学分的方式让音乐课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4.2 结合新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建设

秉承新体系“让音乐为学生一生快乐服务”的教育思想,遵循“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产生音乐经验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感受与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教研室活动,学习和掌握新体系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教学目标,音乐教研室开设了不少新课程,如《小乐队训练》、《舞蹈与形体》、《现代流行舞》、《声乐技巧训练》、《形象展示基础》、《舞蹈与剧目》、、《歌唱艺术基础》等.这些课程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舞蹈与形体》不再是以学习舞蹈技能,练习展示形体为学习目的,而是把舞蹈作为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聆听音乐旋律的高低、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缓急等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并通过舞蹈律动的肢体语言感性的表现出来,唤起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应.这些课程的开设在学生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效果良好.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

目前,厦门理工学院从事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专业教师共计 10名,其中 8名专职、2名为外聘教师.从专业方向划分,有舞蹈老师 2名,其余分别是器乐、声乐、作曲、理论、音乐教育等专业教师.从职称学历划分,具有硕博学位的 5位,其中高级职称 3位、中级职称 6位.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建设,让学校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引进了9位音乐专业教师,这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分不开.

4.4 新体系教学与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校园音乐实践相结合是让学生体验、感知并表达音乐的一种延伸,是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多彩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厦门理工学院每年都举办很多音乐活动,有学校组织的、有学生社团自发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舞蹈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英文歌曲、闽南语歌曲大赛、街舞大赛、合唱比赛等,学校团委在每周末组织周末文化大舞台的演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学校与厦门爱乐乐团建立良好的联系,聘请乐团指挥郑小瑛女士为客座教授,定期开设音乐讲座,邀请乐团来校演出,把高雅艺术引进校园.

通过学校领导、老师的精心营造,学校有着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新体系的推行有着良好的土壤.让大学生在校园内感受音乐艺术的真谛,提高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

5 结语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续科学发展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新体系正是人本化教育的结晶,大量实践证明,新体系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试点推广是卓有成效的.然而,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有不少客观存在的困难和阻力,但决不能畏缩不前.想要真正、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任重道远.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论文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4〕高建进.谈谈学校音乐教育的智化倾向[J].人民音乐,2011(2).

〔5〕谢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5(3).

〔6〕陶红.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2).

〔7〕孙涛,于丽娜.大学生校园音乐文化构建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9(7).

G642

A

1673-260X(2014)08-0256-03

猜你喜欢

理工科厦门素质
厦门正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偶”遇厦门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