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型框架式“钢木结构”的研制与设计

2014-07-19陈孝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柱脚木结构木材

陈孝柱,董 岩

(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一种新型框架式“钢木结构”的研制与设计

陈孝柱,董 岩

(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本文综合利用钢材与木材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框架式“钢木结构”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梁和柱的设计以及梁与柱,柱与地基,板与柱、梁之间的连接问题.该设计通过对梁板、柱中加钢筋增强了其承重能力和强度,采用钢砼的节点,保证了节点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并保持稳定性.该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抗震性强,节能环保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框架式;钢木结构;节点

1 引言

近年来,钢木结构成为研究的热点.所谓钢木结构是指把钢和木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构成框架式建筑物的组成材料.钢材具有强度高的特性,而木材具有生态特性.通过钢材形成建筑物的总体承重框架,而用木材起到一种近似“代替”混凝土的作用,包裹住钢材,一方面防止钢材生锈,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共同承重的作用.

众所周知,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很好地结合,除考虑两种材料的各种性质相近外,也取决于混凝土在凝结之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所以它们能在混凝土凝结后紧密的结合.然而木材是固体,不具有流动性.本文采用在木材中打孔的方式,将带肋钢筋穿入孔中,并且在孔中加入强力胶,使它们紧密结合.

针对框架式结构,主要研究梁、柱、板,即对传统的梁、柱、板进行重新设计,使钢木结构更加牢固.由于地板和墙板目前市场上已有,本文不再重新设计.故主要设计以下几方面内容:梁的设计、柱的设计、梁、柱、板之间的连接以及钢与木的连接.由于钢木结构比较轻,因此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按目前楼房地基处理方式.框架式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为柱,本文重点考虑梁与柱的连接问题.

2 框架式“钢木结构”的设计

2.1 梁的设计

原木材需要削成矩形,设其长、宽、高分别为l、b、h.打孔方向沿着长度的方向,孔的最下层距离最近矩形梁边缘设置为45mm,这样设计一方面是考虑到木材燃烧时碳化层约为40mm,在燃烧时木材中的钢筋仍能保持其强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梁受力时,梁下侧木纤维不发生拉伸破坏.

图1 木材的剪切

由表1可知,木材的顺纹抗拉和抗压强度相差不多,但是抗拉强度略高.从木梁承重的微观角度讲,当承受载荷时,上侧纤维受压,下侧纤维受拉,这与混凝土截然相反.当发生破坏时,则表现为上侧纤维逐渐发生压缩破坏,下侧纤维逐渐发生拉伸破坏,故配筋时应当注意考虑木梁的上部配筋.从宏观上考虑,抗弯强度相当于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平均.木材各种强度间的关系如下图:[1]

表1 木材各种强度间的关系

梁的两端处,即梁与柱连接处,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力,若发生破坏,可认为是横纹切断破坏.但是如若从梁的整体考虑,一般首先出现的并不是剪切破坏,而是压缩破坏.

在对梁进行设计时,要优先考虑抗压强度.这与混凝土相反,因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混凝土配筋时有单轴配筋和双轴配筋,而木梁配筋时必为双轴配筋.梁作为钢木结构重要的构成部分,应采用木材承重与钢材承重相结合的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图2 梁设计简图

钢筋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一排布置,且不宜布置过多,因为本框架式钢木结构建筑多为居民楼式建筑,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大跨结构.若钢筋布置过多,则会在原木中打孔过多,破坏木纤维之间的粘结作用,从而降低钢木结构中木结构的承重作用,使木结构易被破坏,进而导致整根梁的损坏.

从保守角度讲,为了提高梁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应尽可能考虑到能够发生的任何因素,应在梁的表面添加一层1~2mm的钢板保护层,使其与梁的轮廓紧密贴附,并且必须在钢板外侧涂绝缘保护层.因为本结构中的钢材均是相连的,当建筑过高时,会在楼顶安置避雷针,将雷电的能量传给大地.为了防止钢板的导电作用,应当涂绝缘材料.从另一个角度讲,钢板的添加,也可在火灾发生时,提高房屋的稳定性.

2.2 柱的设计

柱分为主柱和辅助柱,主柱采用圆柱形,其断面半径为R(≧b,b为梁的宽,前已提及),辅助柱采用正方形,且正方形的边长为b.关于主柱,考虑到原条的髓心强度较低,且易发生腐蚀、虫蛀等破坏,因此宜在柱心穿孔放置钢筋,作为原髓心处的一种替代品,其余钢筋应在以中心钢筋为圆心的圆上均匀放置.柱的两端也应预留钢筋,并做出螺纹.

图3 主柱截面图

一般情况下采取图3形式放置即可,中间一根钢筋直径记为r0,向外第一圈钢筋直径为r1,以此类推.

框架结构中,与梁相比,柱若发生破坏,产生的危害更大.如果柱的配筋以及直径选用达到要求,那么柱的破坏表现为逐渐破坏,进而导致整体破坏,因此保护层的设置更为重要.保护层应大于60mm(40mm+20mm),即从原条的最大直径处向里不允许配筋.60mm中40mm是防止发生火灾形成的碳化层厚度,剩余的20mm一方面是为了柱子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是为了柱与墙连接时,需要在原条与板接触处刨平.

当主柱承受载荷时,钢筋有可能承受拉力,也可能承受压力.在计算承压时,可把柱尺寸选大一些,可适当增加柱的尺寸,从而减少钢筋的影响.在计算拉力时(如风载产生的载荷),几乎全部的拉力由钢筋承担,应在考虑风载以及地震载荷的基础上配置钢筋,防止钢筋被拉断,避免建筑物整体倾覆.木结构具有天然的抗震性能,因此只要在柱梁连接处保证强度,以防其在地震中被破坏即可[2].

辅助柱的设计与主柱类似,只不过配筋时只沿正方形四周配筋,并且无需在两端预留钢筋,在这里不再重复.从受力角度讲,只是为了帮助承重,防止梁弯矩过大,进而产生过大的挠度.辅助柱的边长之所以与梁的宽度相等,是为了房子的整体美观.因为辅助柱在结构设计时可能会出现在梁下的任何位置,但进行装修时,不得任意去除辅助柱.

2.3 梁与柱的连接

梁与主柱连接,初步采用钢连接,即通过一个钢套进行梁与柱的连接.

施工步骤如下:

(1)在柱子上加一个大钢板帽,钢帽有预留孔可让柱上的钢筋穿过,然后在中心钢筋上加一个方形钢套(侧壁上有孔,用以连接梁上的预留钢筋),并用螺栓帽将其与柱子预留的钢筋通过钢筋螺纹连接紧密(在施工时柱子两端同时连接紧密).

(2)将木梁放置在钢板帽上,并且梁下端要压至柱的r/4以下处,且与柱上的长螺栓孔错开放置.

(3)将梁上的螺栓头穿过方形钢套,并用螺栓帽连接.

(4)施工上层柱依然在此连接处对接好,通过大钢帽上预留的螺栓孔,用长螺栓连接.

(5)上、下柱上的大钢板帽,以及大钢板帽与梁上的钢板进行焊接.

(6)由于上、下柱、梁连接时会在连接处形成圆柱形,且会产生一定空间的空腔,因此要在上层柱的柱根处预留孔,通过孔浇筑高性能混凝土.

(7)用钢片将浇筑混凝土的预留孔封住,清理施工痕迹,并在圆柱形连接处加防锈和绝缘的具有木质颜色的涂料.

(8)进行上层柱柱脚处的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淹没长螺栓头.

梁与柱的连接和设计细节图如下所示:

图4 梁柱连接立体图

图5 柱顶大钢帽剖面图

图6 方形钢套示意图

图7 柱顶大钢帽主视图

图8 柱脚大钢帽剖面图

图9 柱脚大钢帽主视图

通过模拟实验,钢板套的形状参数主要为最大圆形直径R0=kR(R为原木柱的半径),其中k应大于等于1.2,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浇筑混凝土,保证连接处的强度.其次为大钢板帽的厚度,可取2~3mm.焊接处应进行紧密性检验,确保焊缝处无空隙,以防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渗漏.柱脚混凝土浇筑时也可再布置些钢筋,并使这些钢筋与长螺栓头相连,使柱脚槽内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提高柱脚强度.

2.4 柱与地基的连接

在基础施工时,应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出竖直向上的一小截钢筋,并在其上用螺纹机做出螺纹,通过螺栓帽把柱脚的大钢板帽与预留的钢筋连接.但必须注意的是,第一层柱施工完毕后,应在底层另浇筑一层混凝土至淹没柱脚槽.预留钢筋也不应高出凹槽,否则应当截断.

2.5 板与柱、梁的连接

目前关于木地板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但在施工拼装时,顺序应是:主柱→梁→墙板→辅助柱→上层地板→上层主柱.前面在讲梁柱连接施工时,为了简便,未能提及板的施工.之所以先施工墙板,再施工辅助柱,是为了方便拼接,因为板均为一定形状的长方形板,在中间接口处便可用辅助柱.再者,与板连接时,不管是柱还是梁,均采用螺钉连接.螺钉应是有间距的打入,在施工外墙板时,为保证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可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外墙的施工.

3 结语

本结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室内装修材料的使用,特别是木质地板、木质墙板的使用.故钢木结构能起到在木材利用上的相对平衡,不会导致木材的大量滥用.该设计易于组装,拆卸也较方便,能提高建材中木和钢的回收利用率,减少了房屋建材的浪费.该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抗震性强,节能环保等优点,并具有造价低、施工周期短、平面布置更加灵活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张立伟.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6.

TU398

A

1673-260X(2014)10-0018-03

猜你喜欢

柱脚木结构木材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埋入式钢结构柱脚安装的优化施工工艺
外露式柱脚的转动刚度及其对门式刚架设计的影响分析
摇摆结构体系框架柱脚BRSP耗能机制分析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BIM技术在古建木结构中的保护研究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柱脚可更换的地下结构抗震截断柱技术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