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2014-07-19李艳红
李艳红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分院 特教教研室,辽宁 营口 115000)
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李艳红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分院 特教教研室,辽宁 营口 115000)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随班就读 心理健康 问题原因 教育对策
自从1987年徐百伦先生的金钥匙计划和金钥匙工程启动以来,随班就读就成了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一种主要形式。特殊儿童中残障程度较轻的儿童有机会与正常儿童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生活,促进了融合教育的实现。但由于缺少社会、政府的支持,相关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指导,普校教师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少问题,发现一些随班就读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情绪低落、自卑感强、不愿与人交往等,影响了随班就读儿童的学习、生活,甚至有的出现了心理疾病,成了特殊儿童正常健康发展的障碍,影响了我国随班就读实施的效果,制约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能够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
在适龄的特殊儿童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儿童具备随班就读的条件。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实际情况和家庭居住地分散等特点,决定这些适龄儿童不可能完全靠筹建特殊教育学校解决。因此,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小学设特殊教育辅导班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就成为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只有这样筹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结合才能使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加快特殊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办学途径。
(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普及学校随班就读可以使特殊儿童意识到自己和普通儿童没有两样,降低他们在隔离的环境中的压抑感和受辱感,能够引导特殊儿童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促使人格健康发展。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使他们在更大程度上与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有更多机会从普通儿童那里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具备适应主流社会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生存发展做必要准备,尽早尽快地回归社会,实现特师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特殊教育儿童随班就读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教育部基础教育负责人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特殊教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一普及为重点方针,大幅度提高参加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特殊教育没有达标的不能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已通过验收的要进行复查。”明确指出了特师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是九年义务教育藕节的重要内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有助于特殊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利于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各类残障儿童(以下统称特殊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和人格等方面。为了使随班就读儿童生理心理缺陷得到一定的补偿,随班就读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随班就读儿童由于主观缺陷不足,不如普通学生接受知识那么迅速、灵活,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配合教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客观上随班就读学校缺少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课时较少,心理知识信息量不足,长期下来开设课程只是流于形式。以致这些随班就读儿童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必要性被某些老师忽略淡忘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形式,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开设,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和改变随班就读儿童的心理问题,随班就读儿童心理教育形式化凸显。
(二)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
随班就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技术活动,它需要由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特殊教育实践经验的老师与特殊教育对象之间密切配合。从事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教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咨询理论外,还必须掌握各种类型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应对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专业教师对于随班就读工作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从事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就会把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正常”反应看做是异常行为,使得教育工作的开展背道而驰。有资料反映,现今部分从事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教师属于非专业人士,且学历普遍偏低,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少之又少。
(三)随班就读儿童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偏差。
随班就读儿童的健康发展教育是离不开学校的,但是同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心理健康水平与家长教育理念、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随班就读班级教师普遍反映一些随班就读儿童家长不能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他们过于依赖学校,意识不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只负责承担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支持。当孩子在学校有过分的行为举动时,某些家长不仅不能理智对待问题,反而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学校应当采取一些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必要对随班就读儿童家长进行一些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指导,家长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子女的个性特点,承担起第一任老师的任务,同学校一道分担教育任务,为促进随班就读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努力。
三、影响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
随班就读儿童自身生理的明显缺陷,心理的损坏不足是导致其产生心理发展障碍的主要原因。但客观上家庭、亲友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是不容忽略的。
(一)班集体不接纳,导致随班就读儿童产生自卑心理。
儿童群体是促进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核心因素,群体生活能使儿童获得很大满足,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目前,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学生的相处令人担忧。一般情况下,盲、聋、体弱和肢残的儿童更容易被接纳,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智力障碍的儿童往往在班级中容易被忽视乃至孤立、不被接纳和尊重,甚至有时会被遗忘,招来奇异目光,班集体的这种不接纳态度会使随班就读儿童随之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忽略影响了随班就读儿童的学习效果。
某些随班就读教师未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技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与随班就读儿童难沟通难交流的现象。教师不能做到同一课堂教学因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会出现随班就读儿童对教学内容不理解、教学方法不适应的现象,致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随班就读工作量大责任重,很多老师不愿意接受,随读儿童往往被忽视,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就座或随班混读,学无所获,制约了随班就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社会各界关注力度不大,影响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随班就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的接纳是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面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投入精力不够,致使社会上某些行业对特殊教育不耳闻、不理解。经费短缺不足,难以创设相应的资源教室、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及教材,更没有资金建立专门的特殊儿童心理教育机构。限制了随班就读儿童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制约了随读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随班就读儿童的自信心,使随班就读儿童融入班集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中写道:“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教师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引路人,帮助随读儿童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要从教师做起。要求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首先要改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充分了解随班就读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挖掘其发展潜能。
注意加强班级管理,为随班就读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他们在学校过程中的思想压力。善于发现随读儿童的闪光点,教育正常儿童发扬互助精神,鼓励随读儿童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树立自信心。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随班就读儿童创设交流空间。
让随班就读儿童生活在爱的集体中,用爱心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善于与学习伙伴交往,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间的隔阂,使他们树立一致的班级观念。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不但可以扩大他们的经历、丰富他们的生活,而且可以发展高级情感,提高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及独立活动能力。让正常儿童更多了解随班就读儿童,接纳他们,尊重他们,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使随班就读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政府积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工作,使社会不同领域的人都了解随班就读儿童,理解并接纳他们及家人,给他们提供同正常儿童一样的活动空间。同时,力争完善教育立法,增加经费投入。投入相应的经费是促进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一项强有力措施。只有申请政府支付足够的特殊教育经费设有随班就读班级的学校,才具有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资源教室建设等方面的支出,才能为随读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机构、基地。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协调支持,为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保障。
随班就读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活动,需要教育者的主观认同,给予随班就读儿童同正常儿童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需要社会政府各界的大力支持。相信经过共同努力,这些残缺的花蕾能如期绽放。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中国特殊教育网,2005(3),3-7.
[3]曾雅茹.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教学策略与所需支持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网,2007(12).
[4]华国栋,李泽慧.实施差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中国特殊教育网,2006(12).
[5]肖非,戚克敏.搞好随班就读是解决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中国特殊教育网,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