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2014-07-19王昊辰

关键词:文化公园花溪镇江市

耿 芳,王昊辰

(镇江市地景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4)

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耿 芳,王昊辰

(镇江市地景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4)

生态文化公园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化公园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文化环境。通过对镇江市文化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总结,对生态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为生态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

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一、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概况

本项目位于镇江市南徐新城中心区域,公园基地呈带状,是连接行政中心、市民公园和体育公园之间的南北向绿轴,长约700米,东西向宽约50~130米不等,总用地面积为7公顷,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呈南高北低。

公园附近有文化建筑、高档居住区以及商务办公区,周边路网发达,有南徐大道、檀山东路、团山路以及园区道路。该项目主要服务于市民以及商务工作人员,是一个户外的文化交流场所。

该项目不仅是新城核心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反映着整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一方面要提供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让人轻松、愉悦;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采用生态技术来倡导绿色理念。

图1 项目区位Fig.1 The project location

二、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规划理念

1.以人为本,文化建园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曰:“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镜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1]。故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是包括植物造景、园林小品、服务建筑在内的结合体,都要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来组织和构建,使之成为自然和美的景观[2]。设计无论在空间、结构还是节点上都应具有相应的意义和内涵,以此来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提高诗情画意的意境。

镇江生态文化公园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周边业态将景观空间的结构定为“一轴、三园、九景”。“一轴”是花溪,花溪是体现生态特色的百花轴,构成公园的轴线,贯穿南北。“三园”是通过对生活品质、生活乐趣及丰富情感的追求,体现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最终形成了静园、和园及趣园。“九景”是为了给公园添加诗情画意的氛围,依据景观节点与植物效果的结合分别取名为竹翠玲珑、天香染衣、疏影待月、丰华月季、樱花烂漫、锦绣合欢、翩翩玉蝶、百日芳菲、马褂双飘。

本案中的滨溪路是线,休憩铺装是点,运用线链接不同的景观节点以实现公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了步移景异、别有洞天的景色,且寓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此外,在具体空间安排上做到开闭结合,疏密相间。开敞的绿地部分为市民提供具有娱乐性质的活动,并且自如地展开谈心、交流及其相关的休闲活动;闭合的场地适合闭目养神以及安静地进行呼吸、思考,身心能够得到放松。

2.生态理念,科学建园

生态技术是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要通过生态的技术手段来减小城市建设对大自然产生的影响,结合先进的生态理论来创造出更具生态意义的公园景观。

正如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认为的那样: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3]。总的来说就是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弥补城市开发对自然所造成的影响。

本案中我们遵循了两个生态设计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优先采用生态技术,作为大型公共开敞空间,我们需要倡导绿色生态的新理念。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就采取了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技术[4],该技术是解决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绿色低碳技术,我们重点采用其中的雨水花园技术来缓解暴雨径流,通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这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它改变了传统单纯的“快”排模式,通过蓄洪、入渗和雨水利用消减了暴雨洪峰,减轻了城市排水压力,同时通过与景观的密切结合,选用正确的植物,利用植物和土壤有效去除了雨水径流中的氮、碳、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

二是物种多样性原则。物种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目作为生态绿轴,连接市民公园和体育公园,保留了一定的生物廊道,实现了景观的连通性,在植物选择上尽量选用利于保持水土的树种,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变化多样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由此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创造了丰富的景观类型[5]。

三、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

通过前文对该项目的景观结构“一轴、三园、九景”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公园的功能与服务对象。对文化公园的具体设计同样体现在三方面:植物造景、园林小品和服务建筑。

1.植物造景

园林意境是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依赖于空间景象而存在,当具体的、有限的、直接的园林景象满足了游览实用的功能,融会了诗情画意与理想、哲理的精神内容,便升华为本质的、无限的、统一的审美对象[6],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境界。植物意境是公园设计的重点,以呼应南徐新城“城市花园”的设计定位。为了营造出植物的文化特色和意境,在植物景观中寻找人格美,寻找植物的内在特性,并赋予其文化内涵,营造了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传统审美方式。通过景观的组织,植物景观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运用这样的思路,找到了将生态的功能性、以人为本的要求与艺术的表现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

(1)“一轴”——花溪

花溪作为自然的植物飘带,南北向长约700米,宽窄3-15米不等。位于公园的中心,成为串联公园景观、休憩空间的纽带。

花溪的具体形式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雨水花园,其中的草本植物都是根据需要来选择的。依据雨水渗透和回收利用的要求,花园中铺设砾石层和填料层后,表层的植被以耐踩踏、抗旱耐涝的草本为主,花园的草坪活动区选用狗牙根、雀稗等耐涝能力较强的草坪种植。花园周边选用细叶芒、狼尾草、花叶菖蒲等对污染物有一定吸收能力的植物来收边[7]。

为了营造四季花溪,体现丰富的季相变化,我们根据植物的开花季节相互搭配。春、夏、秋是花镜的主舞台,大部分暖季型植物在春天和夏天开始展露风姿,例如芒属、沼泽属、稷属、狼尾草属等,叶片由清翠鲜嫩变得斑斓艳丽、花型独特。随着季节的变迁,花序飘逸也开始成为了秋季的主景,秋季初霜后,一些暖季型观赏草开始呈现出色彩缤纷场景——红色、橙色、黄色、紫色,并且能保持到深秋甚至整个冬天。尽管一般的冬季都比较寒冷且色彩单一,但通过我们的设计,花溪中的冬季景观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拂子茅属、异燕麦属等冷季型植物一般在冬末或早春开花,且叶片色彩鲜明,和郁金香、葡萄风信子等球根花卉结合配置,互相衬托;又如芒属进入休眠后能基本保持原来形态,在花溪中保留其枯萎的茎杆和花序,而且一些暖季型观赏植物通常能越冬宿存。设计将暖季型的植物结合常绿花灌木、冬绿型花灌木等多年生草本进行合理的搭配,因而使花溪保持了四季皆有花的特色。

(2)“三园”——静园、和园、趣园

静园位于公园的北部区域,北临南徐大道。园中的主题以竹翠玲珑、天香染衣、疏影待月三景映射了中华民族坚强忠诚、谦虚礼让、宽厚容人的优秀品质。

竹翠玲珑:竹被喻为君子、虚心劲节——“未曾出土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在公园与南徐大道之间绿地种植成片的竹林,形成绿色的屏障,在竹林中布置林间小径,以及休憩的竹廊形成月送花香、风摇竹影的景观氛围。

天香染衣:牡丹被誉为是“富贵花”,然而它不与百花众香争春斗妍,单选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节开花,在百花盛开之后开放,是为:“非君子而实亦君子也,非隐逸而实亦隐逸者也”。各种成片的牡丹种植于静园的主入口,为方便市民的观赏,在周围布置景石坐凳形成休憩、停留、观赏的空间。

疏影待月:范大成在《梅谱后序》中称梅花:“韵胜”、“格高”,陆游赞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传诵的名花。设计结合滨溪的游赏步道布置多种梅花,结合点缀的景石,刻上咏梅的诗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形成精致的景点。

和园位于公园的中部,北面为静园,南面为枣林路。园中有锦绣合欢、樱花烂漫、丰华月季三景,形成了浪漫、温馨、和睦的植物空间。

锦绣合欢:合欢属于名、姿俱佳的花木。元朝袁桷赞合欢“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在与枣林路相接的绿地中种植合欢林,每当初夏季节,绒一样的花朵、羽一样的叶子让人心旷神怡。

樱花烂漫:樱花开时灿烂无比,它有着美丽、悠闲、浪漫的象征。在公园东侧的游步道两侧种植晚樱,形成樱花道,是市民午后、傍晚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丰华月季:在花溪中布置月季园,通过其绚丽多彩的花色、舒人的清香及长达10个月的观赏花期,使人陶醉于中,流连忘返。

趣园位于公园的最南面,也是全园地形的最高处,与团山路相邻。园中有马褂双飘、百日芳菲、翩翩玉蝶三个景点,将植物的自然特性和市民的观赏习惯相结合,形成丰富、活泼富有乐趣的植物空间。

马褂双飘:马褂木树形优美,姿态挺拔,并且叶型像古代的黄马褂,它的名字就富有趣味。在公园南面地势较高的山坡上种植成片的马褂木林,每当秋季来临,远观山坡上一片金黄色景色,近看马褂形的树叶又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百日芳菲:紫薇被称为“长放半年花”,具有花期长的特点,并且在它树干上扰扰的话,整个树都会抖动,又得名“痒痒树”。组团式的种植在林间的游步道两侧,能形成花团锦簇、步移景异的氛围。

翩翩玉蝶: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缤纷多彩的鸢尾各代表不同的含义:白色鸢尾代表纯真;黄色代表友谊永固、热情开朗;蓝色代表素雅大方;紫色则寓意爱意与吉祥。在人们心中它们都是优美的使者。

2.景观小品设计

贯穿公园南北的支线路径串起了一系列特色的小品,如竹廊架、木亭廊等等,花溪上一座座轻巧玲珑的旱桥,如彩虹桥,与周围的植物环境融为一体,丝毫不显突兀。园区内小品的主要材质为生态的竹、木及少量钢材,从素材的选用上我们同样迎合了生态公园的主题。

3.服务建筑

为了注重环境效果和生态理念,服务建筑选用竹为原材料,以古典江南风情建筑为原型,将古典气质和现代简约完美融合。材料的合理运用使得服务建筑在园区内犹如浑然天成。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纷纷建设生态文化公园,然而生态文化公园的设计又需要从城市自身的总体定位出发,既要结合科学技术,利用周边的有利资源实现可持续的景观,又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注入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活力”元素。本案通过对植物配置的设计研究,充分考虑了人和自然的情感交流,营造出能够寄托情感、归属身心的自然空间,展示了诗情画意的氛围,人们在工作闲暇之余漫步在花海中,芳香怡人、韵味无穷。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9.

[2] 刘桂林,赵强,章淑辉,等.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165.

[3] 彼得·拉茨(Peter Latz).百度简介[EB/OL].(2013-11-19)[2014-01-20].http://baike.baidu.com/view/10228611.htm?fr=aladdin.

[4] David A. Paterson, Pete Grannis, Stormwater Management Design manual[M].New York:Springer, 2010:80-85.

[5]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6-28.

[6]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0.

[7]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沈建新)

Design Practice of Landscape for Ecological Cultural Park in Zhenjiang

GENG Fang,WANG Haochen

(Zhenjiang DiJing Landscape Planning & Design Co,Ltd, Zhenjiang Jiangsu 212004,China)

Ecological culture park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urban life, Building ecological culture park aims to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ulture park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by the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lanning design scheme of Zhenjiang culture park, they are hoped to b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ark.

ecological culture park; Zhenjiang culture park; landscape design

2014-02-09

耿芳(1978-),女,江苏镇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景观研究。

J59

A

1671-5322(2014)03-0085-04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花溪镇江市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
花溪的信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咏樱——花溪冬樱花
花溪高坡醉游客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