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课教学

2014-07-19叶明周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克隆工具科学

叶明周

科教兴国,也就是科学和教育兴国,这是我国的战略决策。语文教学也应服从于这一决策。说到语文,人们会潜意识地联想到古代写诗作赋的文人墨客,或联想到科举考试成功的状元进士,却少有人与科学联系起来。这也难怪,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语文只体现“文”而忽略科学。

有学者说,我们现在的物质文明,比如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网络、传媒、家用电器等,无一不是来自西方的发明。这让有着几千年教育传统的我们感到汗颜。我们的教育,造就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忠臣和清官,造就了国学大师们极力称颂的贤士、哲人和圣人,造就了一大批“知书达礼”的社会良民,却造就不了一个能研究血液循环,能研究神经、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医生,更不用说小到细胞、分子、原子层面的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了。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能不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除“教育”这个层面外,在科学上也做点什么应该做的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语文教材,已编入了不少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但语文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只擅长分析文言文,擅长分析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和阐述观点的议论文,至于涉及科学知识的文章,虽也能按照教参的基调读讲,却由于自身的知识面窄,讲课效果不怎么让人满意。就拿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敬畏自然》来说,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天文学、哲学、物理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甚至基督教的《圣经》都要有所了解,才能讲得生动透彻。《奇妙的克隆》一文,教师如果有比较厚实的生物科学和伦理学知识,就有可能把课讲得有滋有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

就学科分类来说,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其内容还是以人文教育为主,科技说明文分量很轻,这无可非议。但语文也有工具性的一面,它传授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这方法就可认为是工具,这工具既适合于人文科学,也适合于自然科学。

传统的语文作为工具,是用来“载道”的,所谓“文以载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道”,指的是人文思想,“百家争鸣”时三教九流的观点理论,属“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的“儒术”,属“道”,今天的思想教育,也是“道”。

现代的语文作为工具,除了继续用来“载道”之外,还应该用来“载”科学。君不见,某些发达国家的科学作品层出不穷,他们国家的青少年看过以后,会对科学产生大胆的想象,会激起探索科学奥秘的冲动和兴趣。近现代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几乎都来自欧美,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而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曾热播的日本电影《血疑》,与其说是人文教育的情感片,还不如说是一部介绍医学知识的科学片。电影的剧本属“文”,这文既载了“道”,也载了科学。

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可以尝试着走这条路,这条路走起来也不会很难。本人博客里的学生作文《克隆单老师》也许可以说明这一点。

那篇短文想象丰富,用克隆一位不受欢迎的小学老师的科幻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又把刚学到的克隆科学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这短文既载了“道”,也载了科学。

有权威媒体透露,中国的青少年与西方国家的青少年相比较,就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一点来说,西方国家的要强些。这又让我们感到担忧,我们什么时候能把出口的产品由“中国制造”改为“中国创造”?我们何时能有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呢?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光理科教师要担起责任,文科教师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当然,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对科学要有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做到水到渠成。因此,语文教师不妨在平时多涉猎这方面的知识,从基础理论到身边的应用科学。

猜你喜欢

克隆工具科学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
Cloning Pets克隆宠物
科学拔牙